早上出門又是一陣狂奔,因為怕錯過平時坐的那班車,到車站喘了半天終于平息下來,等了10分鐘車才來,我突然間很懊惱,為什么每天都急急忙忙地狂奔?從家到車站走路最多需要六七分鐘,我卻花了三分鐘狂奔到車站,然后等了十分鐘。而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里,只要是這個點出門,我都有點不安,然后狂奔,然后等十分鐘……
我想這肯定是種病,從小到大,我強(qiáng)迫癥一樣地在開始每件事情之前,必須提前把必要的工作做好,寧愿等待,也不能到最后一刻匆忙上陣。最早的記憶是上小學(xué)的時候,我必須隔段時間就要更新所有的文具,文具盒、筆、筆芯等必須全部換過,不管這些文具是否能用,否則我會坐立難安;背誦的課文必須得寫一遍,否則我會憂慮是不是漏掉了一個字;做一件事情,我必須了解盡可能了解的資料,否則我會覺得自己一無所知;工作以后,我仍然愿意閱讀、學(xué)英語、偶爾寫點東西發(fā)牢騷,所以我的包里總是塞的滿滿的,幾本書;我在清單上列出每天要做的事情,一行又一行,每天晚上睡前檢查清單,總是感覺到失落,因為總是有沒做完的事情,被打上了紅色的叉叉,焦慮,焦慮,這樣下去怎么得了?
就這樣,我生活了三十年,好像也沒怎么得了,日子照樣,我還是焦慮。我看到“斜杠青年”們風(fēng)生水起,我又開始焦慮,我要什么時候才能成為“斜杠青年”?于是,繼續(xù)強(qiáng)迫自己朝多方面狂奔,于是清單上的紅叉叉越來越多,我焦慮地看著生活隨意地四散,毫不顧忌我根本追不上的腳步。
我狂奔著生活,根本沒意識到生活本來就是狂奔著的,如果說生活是一臺不斷加速的跑步機(jī),我這個跑步的人卻沒搞清楚加速的頻率,狂奔著向前,除了身后的一地狼籍,什么也沒留下。就像每天狂奔著到車站,除了路人異樣的眼光、氣喘吁吁和傻傻地等待,什么也沒有。
我全力以赴到漏洞百出,在焦慮的圈子里畫地為牢,越來越狼狽,我開始劃掉清單里不那么迫切的事情,停止手邊不那么重要的事項,拿出包里根本來不及讀的書,不安地抵抗焦慮讓我狂奔的沖動,開始收拾那一地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