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目標回顧
完成情況
本月共安排任務10 項,完成7項,完成率70%, 完成計劃外任務2項
3個核心目標完成情況說明
? 核心目標1:Specification project 完成初步的gap 分析,已完成,并制定出了draft 的assessment flow,同時也escalate 目前項目的困難,這里面的思路就是挑戰的能力圈,盡我所能workout出來一個draft,然后征集大家的意見,快速迭代。同時有問題及時說出來,不用自己死撐。
? 核心目標2:Gemba Walk communication training workshop and principle alignment,已完成,當時確定這個為核心目標,應該是因為它的緊急程度,同時對我來講,難度也比較大,但是這個目標跟自己的核心business其實并沒有很緊密的關聯,同時因為現在回頭來看,lean 已經不是今年發展的重點。
? 核心目標3:裝修工程完成,這個沒有完成,其實這個目標制定的不太合理,因為整個裝修的進度受到項目經理控制,還受主材生產,到貨安裝,還有我的可用時間等等的制約,而且我現在并不著急入住,所以其實我只需要及時的協調各方的進度和自己的時間,完成相應的安裝就好。
2. 各領域情境綜述
Physical
本月飲食,運動和體重
o 飲食方面整體來說比較健康,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吃飯,沒有過度飲食
o 運動的話基本上維持在每周2-3次的水平,慢慢開始建立儀式感
o 體重和體脂方面跟上個月相比,體重上升0.9kg,體脂增加0.6kg,可能還是跟運動的頻率不固定,強度不算大有關。同時飲食方面,盡可能7分飽吧,稍微控制一下。
本月睡眠
o 睡眠質量比較低,只有60分
o 入睡時間也偏晚10:45
o 睡眠時間只有6.5小時,相對來說偏少一些。
o 主要的原因是這個月其實工作和生活上壓力都比較大,內心比較焦慮,睡眠質量不高。同時還參加思考快與慢的共讀,早晨5點前就要起床,所以睡眠時間也不足。可能這就是在成長和健康之間的一點權衡和選擇吧,但是因為現在困擾的問題,已經有了初步的一些思路和解決措施,共讀早起的儀式感和生物鐘也在逐漸形成,所以下個月的睡眠質量應該會有所提高。
本月好朋友
o 沒有什么異常,但是缺少睡眠可能會對未來造成一些影響
I-Job
本月QC工作
o 完成了Crestor API report的update 和批準,過程中了解了為什么要讓供應商取樣的背景,供應商取樣的流程,也算是稍微有點收獲吧
o Specification的項目完成了小組內的討論,但是效果不好,能夠感受到是大家本身的經驗,能力都還不夠,所以及時的escalate,尋求領導的支持,并且在YD的思路引導下,挑戰自己的能力圈和邏輯思維能力,做出了assessment的基本流程,等待后面的進一步討論。順便還學會了怎么用basic 的Visio 軟件
o 實驗技能提升方面,依然進步不顯著,本月只是完成了高氯酸滴定的資質確認,非洛地平的熔點,紫外鑒別,高氯酸的標定,氯化物測試。這也是一直讓我很焦慮的點,其實也是我一直在逃避的東西,慶幸的是這個思想的捷徑我終于想明白了。具體在spiritual 中反思吧
o 完成了auditing checklist 的draft 版本,后面的話計劃是更加詳細和結合實際的Gemba可操作和指導性來進行進一步的改善
o 文件類SOP的閱讀基本上也算是讀完了,但是質量不高,羅列了一些有疑問的點,后面可以再討論吧。
o 參加了項目管理的培訓,有了一個整體的初步概念,同時形成了腦圖總結,未來還需要結合實際,不斷的實踐,應用,不要讓它變成了沉沒成本。
lean方面
o LMR 審計結束,從前期準備,溝通,全程的陪同,QC的tour和翻譯,整體過程還算順利,也算是給lean的交接一個比較好的收尾。后面也就希望可以聚焦在QC 實驗和系統化認知的提升上了
o 完成了Gemba walk 中關于探尋式溝通的salon 分享,把探尋式領導力看了3遍,然后做ppt輸出,分享,整體感受是這個的受眾其實更加適合于領導,所以把這個話題給大眾分享,本身可能對象就不太對,但是分享的效果還算可以,有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討論。同時也讓我自己對于溝通和探尋式提問的理解和認知加深。輸出倒逼輸入吧。
o 完成了Gemba walk 的流程的梳理,并給team member 和QA LT 進行了探討和優化,并讓各部門就此來制定改善計劃。Gemba的項目到此,后面只是想針對于QC 本身的Gemba,再做一些深入和優化。其它部門的就是讓他們自己來決定了。
I-Life
本月個人成長方面
o 參加思考快與慢的共讀活動,覺得感觸很多
? 情緒的捷徑和偏見
剛開始讀序言的時候,覺得實在是太難了,而且看到群里大家都在發文章,內心非常焦慮,此時內心不斷的萌發出想要放棄的捷徑。而且每天5點不到起床,本身對于身體也是一個挑戰,再加上還那么難。可是后面看到老大的文章,才明白其實讀書重要的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去先保證進度,不用強逼著自己要跟別人一樣的標準,比如我只是先聽課,自己做做筆記就好啊,為什么一定要每天聽完腦圖,簡書輸出,輸出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為了幫助理解的一種方式,還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比其他人差呢?而且從開始,我就明白這是一件復利和邊際成本遞減的事情。所以畏難的情緒其實是系統1在認知緊張下的捷徑和偏見,當明白了這一點,我開始降低標準,只要自己能夠跟上課程進度,每次參加,聽老大的講解就好,至于后面的簡書輸出,可以結合自己的時間,精力,思考等等來綜合決定。當打破情緒捷徑后,后面的幾天,我發現我可以看得進去書了,似乎理解力開始有提升了,而且會不自覺的把書中的內容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的問題和情境產生關聯了,那種感覺真的很好。所以啊,在自己能力圈內,先跳出捷徑,慢慢來,持續做,一定會慢慢感受到復利和邊際成本遞減的感覺的。
? 框架性思維
其實之前的時候也做腦圖,就是把書的內容做摘抄,做成了一個看似框架的東西,然后就可以心滿意足的告訴自己我整理出框架了,然后可以去分享,體現自己好像很厲害的樣子。現在看來這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腦圖只是一種體現形式,核心的關鍵是理解整個文章在講什么,到底是如何展開的,每一個分支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當腦海中能夠出現這樣的框架的時候,到底是不是一定要以腦圖畫出來,其實已經不重要了。但是之前只是在追尋一個形式上的框架搭湊,表明的虛的東西,卻沒有把時間花在真正的思考到底是如何歸納和演繹的,內核跟本質上。所以看書沒有真正的看進去,只是用所謂的腦圖和今年看了幾本書的數量來告訴自己說,我已經很努力,很厲害了。但是卻沒有考慮到讀書真正的目的是提高理解力,而解決我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去追求所謂的數量和形式的體現。由此拓展開,我開始鍛煉自己嘗試去畫出QC 的體系,框架,嘗試著讓自己在每一次的思考,都能夠有意識的先問問自己框架是什么?黃金思維圈的假設是什么?只有這樣才會有個整體的方向,才不會迷失方向和陷入細節。
裝修方面
o 按照計劃往前推進,墻紙和窗簾訂好了,油煙機煙管,熱水器,吊頂,窗戶也安裝了,空調支架也訂好了,美縫這兩天也會完成。
Emotional
本月參加了俱樂部五周年的活動,看到了老大談自己的創業歷程和未來的發展思路,他的分享也讓我開始思考這幾年來我自己掉過的坑。同時還認識了小魚嫣然,Ires,還有一些之前只在線上見過,線下沒有的伙伴。
跟LL 在上海catch up,聊聊彼此的近況,發現大家的狀態都不是很好,同時也開始思考朋友的意義吧。其實在真正心情空虛,情感孤獨的時候,有人陪伴和安慰固然很重要,但是卻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真正的問題,還是要去面對那個真實的自己,真實的世界,還有真實發生的一切,然后跳出情緒,去思考問題究竟是什么,只有找到了真正的問題,想到了思路,才能真正的釋然。
思考快與慢共讀認識了王勇和丫丫,然后本周進行線下的第一次見面,我們70,80,90 年的人都有,大家居然都對個人成長有需求和興趣,這一點讓我欣喜,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就像王勇說的吧,我們的期待應該就是:情感支撐,心智成長,未來也許可以把這個平臺做大,實現價值變現。同時我還有一個期待,就是希望通過這個,可以認識黑天鵝事件,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他。所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展示內在的人格,那個真實的自己,相信一定可以吸引到同頻的人的。
Spiritual (反思)
職場發展的瓶頸問題的思考
o 聽完老大分享5年的掉過的坑,和思考快與慢的共讀分享后,我對自己這4年多的職業發展路徑做了羅列,然后如夢初醒般的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掉了很多坑,原來我一直拒絕做實驗,其實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捷徑和偏見。
我掉過的坑背后的道理
? 沉沒成本
其實4年以來,我在QC核心business 實驗上幾乎是沒有什么進展的,間歇性做過一點實驗,參加了電子系統的管理員培訓,但是這些都只是學習了皮毛,后面根本就沒有實踐和應用,所以基本上都變成了沉沒成本
? 存量與增量邏輯
我一直以來,都在做著自己最熟悉的data review的工作,其實整個的流程我已經很熟悉了,每天就是不斷的重復著,數據的量也蠻多的,其實每天就是在不停的機械的核對著,沒有太多的思考,相當于一直在耗著存量。
但是在別人都已經在學習不同的實驗,同時還學習其他比如樣品,對照品等等的管理的時候,我還依然抱著data review 不放,沒有去學習其他的東西,所以在審計的時候,介紹實驗室時才會那么不自信,因為其實我真的什么都知道的不怎么深入,沒有增量的學習和攝入,慢慢的,其實我陷入了低水平的重復中,一直都在耗存量。
? 沒有把握住重點和抓手,低水平的勤奮
原來我的思想中一直都有一種捷徑,那就是可以通過data review 了解實驗室的體系,因為各種體系產生的數據我都會看到,當我開始把整個實驗室的體系結構圖畫出來的時候,我發現我自己蠢爆了。
QC的核心業務是檢驗,所有的核心系統都是圍繞著檢驗開展的,data review 只不過是最后的一個確認環節。或者說不是key business,只是supporting。只有真正的通過testing的操作,實踐,思考,才能真正的了解實驗室各個體系,核心業務,才是真正的在滿足組織的需求。所以實驗才是抓手,而不是我以為的data review。通過紙質的一點記錄,根本無法深入了解實驗真個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和偏差的調查,無法真正的實踐和加深認知,而這也就是為什么這一兩年我跟周圍的同事開始真正的拉開差距的原因。因為他們都在滿足key business 的需求,創造價值,自然可以得到認可。而我卻一直在逃避,同時也期待得到recognition,所以我把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toastmaster 和lean 上,我以為如果那么樣的話,我也能做出點成績的,打造reputation。可是我又錯了,在公司,這些都跟business 不直接相關,如果沒有核心business 創造價值,這些做得再好,也沒有用的。如果有核心business,這些東西是可以錦上添花的。但是我卻舍本逐末了。
o 我要怎么做?
? 計劃框架已經出來了,后面就是利用上下班車的時間,建立儀式感,固定的就是用來進行實驗和實驗室體系SOP的思考和總結,并且晚上及時總結,歸納,形成習慣,建立儀式感,在這個點上持續的精進付出,既然已經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浪費,現在就應該思考如何快速的精深訓練了
單身的壓力思考
o 我開始讀陳果老師的書,其實我們很多的時候做很多的事情,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而是我們習慣性的從眾的選擇,因為我們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但是從眾選擇一條平庸的道路,一條看起來和別人一樣的道路,至少代表著安全。人的成功有三種標準:1)普通的物質獲得,比如財富,權利,地位也是普通世俗來評價成功的標準,2)氣質,健康,但是所謂的這種擁有,都只是暫時的一種使用權,別人或者時間終將可以把這些拿走。3)是成為你自己之后的那種人格,是不會被時間帶走的,就好像喬布斯,梵高等等,他們本身的那種存在和帶來的影響,一直都會在,與你所擁有什么無關。
o 所以不是世界離我遠了,而是因為我離自己的心遠了。人活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是認識我自己,成為我自己,實現我自己。 而現在的孤獨,應該是自成體系的一種完整,是一個時間和空間去面對真實的自己,去思考到底要如何成為最真實的自己,然后至于是否可以吸引來那個對的人,也許還要靠一點運氣。但是在那之前,請先努力成為你自己,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3. 下個月的主要安排
實踐實驗技能提升計劃(班車時間,中午休息時間,保證每周2個實驗和體系能夠理解,吃透,實踐)
Auditing 和Gemba 的checklist 細化優化
思考快與慢共讀活動持續參加
裝修主材安裝持續跟進
Specification 項目確定assessment 流程,并完成gap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