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白
01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曾把目光放在自己的缺點上,想要改變自己的缺點。后來仔細一想,這好像是人的天性。
小的時候,長輩經常會給我夾一塊大雞腿說,“缺啥就要補啥,你看你每次跑步都最后,吃完就好啦?!?/p>
長大之后,皮膚較黑的室友拼命往臉上涂美白產品、防曬、粉底,嘴里念叨著,“我就是要變白?!?/p>
還有不善言表的同學去做了超市促銷員的兼職,“因為我想通過銷售鍛煉我跟人接觸的能力。”
我們從小就陷入一種“我哪里不好我就要專注于它”的思想,并非說這個是不對的,但是在優缺點、長短板這件事上,顯然專注于優點和長板的收益值會更高。
02
早期的木桶理論說的是,一個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根木板決定的,鼓勵我們要去補短。但后來有了新木桶理論,如果最長的那塊板足夠長,把木桶傾斜,能裝的水也是很多的。
隨之有很多人以親身經歷表明,決定我們核心價值和競爭力的,不是我們的短板,而是我們的長板。
之前上熱搜的包文婧,因為不會算數被群嘲。你覺得她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演技精進上還是算術上呢?
發現了電磁原理,建立了電磁學說的法拉第,你能想象到他是一個文學上的白癡嗎?他幾乎弱智,但因發現自己對理科有的特殊感覺,因而癡迷于電學研究,才讓人類走進了電的世界。
還有名揚四海的職業作家馬克·吐溫,你知曉他寫出了《百萬英鎊》、《湯姆·索亞歷險記》、《乞丐王子》等名著,你是否知道他曾經是想成為一名商人的,在數次失敗后,他承認自己在這方面沒有任何優勢,于是安心做個作家。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你很難搜羅到誰是靠著自己補足短板獲得成功的,反而將優勢發揮到極致得到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當然,也不是說不要補短,而是不要盲目補短,不要把大量時間花費在短板上。我們真正要做到的是揚長避短。
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補足短板上,則有些可惜。比較智慧的方法,應該是一邊補足,一邊把我們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優勢之所以為優勢,它往往是我們的天賦,因此我們比較容易久發揮到極致,而短板,可能我們一直補、一直補,都未必能夠達到那個階段。
把你用來“補短”的時間花在“揚長”上,想辦法發揮你最擅長的地方,并且把它想辦法做到極致,你會得到更高的投入產出比。
03
知道了“揚長”的重要性,你可能會陷入另一個迷思——我怎么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里呢?
古典老師在《超級個體》專欄里說,優勢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有三個要求:近乎完美、持續以及取得積極成果。
也就是說,你的優勢是你能夠輕易做到的,而且能一直比較穩定的做到,還能有個好的結果。比如你說你的優勢在于溝通,那么溝通這件事至少對你是簡單的,而且換了不同的溝通對象,你都能游刃有余,每次溝通完你基本都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而發現優勢、發揚優勢需要一個過程。首先說說怎么發現它。
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從小做什么最得心應手?哪個科目學的最好?做什么最經常受到別人的表揚或稱贊?
比我自己為例,我很早的時候就發現我對語言學習比較快,上學的時候,在課堂之外,我基本沒刻意學習英語,但回回考試都在年段前幾名。我花別人1/10的時間投入在英語上,就能獲得和別人一樣的成果。所以,語言學習可能是我的一個優勢。
如果回憶的方法對你不是很好用,或者你無法想起來很明確的某個事項,那么你可以嘗試下下面這個方法。
你拿出一張紙,在紙上寫下你最近要去做的事情,最好這些事情是多維度的,如果無法分清,就把你最近要做的大事都寫下來,然后在每件事情后面寫上你希望這件事達到的效果,在這些事做完之后,再對照這張紙看看當初你對自己的期望是否都達成了。
為了更好地理解,我來舉個例子。應屆畢業生小吳想要發現自己的優勢,他可以拿出一張紙,寫下最近一個月他打算要做的比較大的事,有寫作投稿、籌備聯絡會、理財學習、學習日語等。同時也寫下了他想要達成的效果,在事情發生后,也記錄了真實情況。
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小吳做得最好的就是理財學習,做的不好的就是寫作投稿和學習日語,做的尚可的就是籌備聯絡會。
這樣就能非常一目了然:理財學習或數字可能是小吳的優勢,寫作和語言學習可能是小吳的劣勢。為什么說只是一個可能性呢?因為只是通過這樣的一次事件,還不能完全確定,還記得前面提到的古典老師說的關于優勢的定義嗎?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可持續性。
如果小吳在后續的事情中,繼續體現了他在數字、金融、理財等方面較好的結果,那么可以確定這就是他的優勢了。
04
除了自我發現、自我反思之外,我們還可以借助他人反饋或測評工具來發現自己的優勢。
旁觀者清。如果身邊的人覺得你在XX方面是有優勢的,那說明你有某項能力曾在他們面前數次展現過,并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所以不妨大膽地去問問熟悉你的人,包括父母、同事、同學、朋友等都可以,問問他們,在他們看來,你哪些方面比周圍的人更突出?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在網上做一些專業的測評。比如MBIT、DISC、九型人格等職業測評,來發現你可能的優勢。記住,測評提供的是可能性,你還需要不斷實踐、重復、反思,才能真正確認它到底是不是你的優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比允刈约旱膬瀯莘较颍浑S波逐流,不盲目補短。這是你盡快通往成功的一條捷徑。
—END—
相關內容分享:
本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發送簡信聯系我的經紀人South_Lin
作者簡介:林小白。熱衷旅行,熱愛寫作,正過著白天寫公文、晚上寫故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