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是我第一次來北京,坐著火車,看著手機地圖上的位置一點點向發射狀的北京靠近時,我是越來越激動的,一直表情僵硬的我,竟然會情不自禁地微笑了,也就忘了那一絲隱約存在的不安。這個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城市,小時候只能在課本上在電視里看到他的消息,現在就能馬上見到了,就像一個從小就認識的人,過了20年,才第一次見面一樣。
來北京之前,還在青島培訓的時候,我并沒有說非得要去哪個城市工作生活,沒有說非要來北京,我覺得我的青春可以隨處安放,我不會對哪個城市存在偏見,也不會對哪個城市偏執地追隨。每個城市都有它的優缺點,長這么大,也去過幾個城市,有些在有的人眼里有這樣那樣的不好,回頭想想,我到過的地方,都是熱愛的。每個階段的生活,有時候可能很難熬,有時候也會有抱怨,但最后都心存感激與熱愛,我也一直覺得“眼前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北京成就了一些人,也傷害了一些人,但更多的是像我這種,既沒有功成名就,也沒有遍體鱗傷的人。這里并沒有給我太多的壓力與苦澀,反而是一段自在、輕松、平靜、規律的日子,恰好是“不會太閑也不太苦”。我喜歡朝九晚五的工作,喜歡簡單自由的生活,不需要轟轟烈烈,“詩和遠方”隨時可以去追逐。上班不用擠公交地鐵,9點上班,8點起床,公司離住的公寓,走路10分鐘就到。公寓雖談不上豪華,斯是陋室,倒也溫暖寬敞,唯一的不足就是,地面是水泥地,沒有瓷磚和地板,并不是嫌棄,只是覺得有了地板,它會更完美些,道理和“沒有鞋,土半截”是一樣的。
來北京并沒有多久,卻一如往常地熱愛這里了,就像熱愛每一個去過的地方,以至于,在要暫時離開它一段時間的時候,竟然還有些不舍,也許是在這里的這段日子與以往還是有些不同吧。要走的前一天,公司我們部門老大邱姐午休時路過我的工位,順口叫了我一聲說“畢業答辯完,早點回來”,我當時在戴著耳機,沒聽清,我摘下耳機,她快走過去了,又重復了一遍,這只是一句最簡單普通的領導讓下屬早點回公司工作的寒暄,但我當時聽了卻很舒服愉快,微笑著說“嗯,好”。
北京不適合一個人呆,最好有個伴兒,即使你每天穿梭在熙攘的人群,工作起來烽火連天,一個人在這里久了,你也難免會有孤獨和無助,我慶幸的是,在我初入職場的時候,能和幾個同學來到同一家公司,我們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起回公寓,既然不說太多話,也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踏實感,因為你在潛意識里會覺得,你的周圍有一些熟悉的人在陪伴著你,你不會孤獨無助。我們6個人,出身相同,背景相似,思想也都在同一個層次,相處起來自然就比較舒服愉快。雖然什么都沒有,但好像又什么都不缺,我們都在夜以繼日地趕路,偶爾停在路邊休息,沒有人停滯不前,也不會有人迷失方向。
走了,北京,你也不知道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