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1 22:18:56)
似乎是念了研究生后才產生的一種不好的狀態——對于男女之愛有一種不夠隨緣的情緒。思考這件事情的比例相對于以前大了許多。
有時候也很羨慕別人最終找到一個伴侶,由此而產生了自怨自艾的消極情緒。
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能夠獨面孤獨?
表面上,自己愛一個人吹簫,愛一個人畫畫,但驅動力似乎仍然是得到一個好作品,展示給身邊的朋友。這并非徹底的享受孤獨。
也許對于我而言,早該掙脫世俗價值觀的束縛,我就是蕓蕓眾生中與眾不同的那一個。
譬如對于愛情,難以在年輕階段找到一個settle down的對象;而我能做的,是隨性等待,適當主動。
我想,究其一生,最好還是修煉的能夠享受孤獨吧。
快樂的源泉不僅是與他人的聯系,也許應該慢慢轉向自我創造的滿足。譬如讀的一篇好文,看的一首好詩,聽的一首好曲,內化為自己的感受。不言他人,也可得到足夠的滿足。
享受一個人的狀態,實實在在的感受到自己的創造,創造某種實物,某種思想,某種思緒等等。
哈,怎么突然想到莊子與天地合而為一的境界呢,真的有人能達到這種狀態嗎?我可以嘗試去達到嗎?
最后,希望自己不要聒噪,凡事內斂一些。
韜光養晦?
凡事物極必反,快樂太多,依賴太多,似乎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就如水桶里的水,盛得太滿,反而容易溢出。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某一種情緒不宜太滿。比如這段時間回家又回校,對家庭思念和依賴的情緒更加濃厚了。此刻自己才跳出來審視這一情緒,才發現是一種略帶病態的表現。
返回平常心。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