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前段時間聽到兩個新聞。1、邏輯思維的羅振宇終于當爹了,請了兩個月產假陪老婆孩子,這是他這幾年來第一次休長假。羅振宇一直覺得創業者和有錢人休假太可惜了,因為他們的機會成本太高了,休假的時間不知道會錯過什么樣的機遇。所以,在羅胖的觀念里,很少提到休假,更多提到努力和奮斗。2、我是演說家的演說家周西,26歲,因為常年加班熬夜,小小年紀就患了卵巢癌,在演說家的舞臺上勸說大家要注意身體少熬夜。
這兩則新聞說明了一個社會現狀,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沒有關于健康的強烈信念,經常加班熬夜,為了工作忽視健康,只有等到生命受到威脅,自己體會到切膚之痛,才會重新重視健康。這種人對健康的信念大體是這樣,1等我有錢了我就天天健身鍛煉;2我還年輕正需要用身體換資源;3登上了歲數再鍛煉;4我這么年輕,不會得大病的;5沒辦法,為了生活,為了事業等等。這些人可能知道健康很重要,可是卻沒有“我一定要健康的信念”,他們只是“有點”想要健康,但是卻“必須”要為了好的前程加班熬夜,所以“有點”的信念要為“必須”的信念讓路。
對于健康的不同信念決定了不同的命運。一個罹患早期腫瘤的病人被告知必須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從此他的信念就是“我必須保持健康,否則我很可能會死”,所以他早睡早起,堅持鍛煉,合理飲食,一切從健康出發,長期帶瘤生存,甚至痊愈了。另一個人因為長期加班熬夜,體檢發現20幾歲就患了脂肪肝,醫生告訴他問題不大,只需要注意少喝酒少熬夜;因為問題不大,還很年輕,他繼續加班熬夜,陪客戶喝酒,突然有一天猝死在了工作臺上。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企業界有王均瑤,主持界有羅京,電視界有傅彪,好聲音有姚貝娜,演說家有周西......
所以,好的信念可以讓我們得到健康快樂,壞的信念可能會耽誤我們的生命。
及時覺察壞的信念,可以幫助我們擺脫執著和虛妄的束縛。
壞的信念主要有三大類:
一、絕對化的要求。
我們是否經常說:“結婚就應該買房”“女人就應該做家務”“父母就應該養兒女”“富人就應該接濟窮人”。
我們是否經常這樣要求自己或別人:“你必須今天把方案交給我”“我必須陪領導喝酒”“我必須聽父母的話”。
二、以偏概全。
比如因為一時一事兒,就做出評價“我是個粗心的人”“我總是給別人惹麻煩”“他是個傲慢的人”。
三、糟糕至極。
比如沒考上大學,就認為自己的人生完了;比如犯了一個錯誤,就認為整個工程都完了;看到比人工作做得比自己好就認為,自己相對于別人來說太無能了,沒救了。
正確的信念:
告訴自己:我的資源是充足的,所以在遇到問題時能夠靈活地選擇三種以上的有效解決方案,并讓自己做到最好。
如何運用分身術覺察信念:
1理解什么是好的信念,什么是壞的信念——2在壞的信念冒出來時,靜觀其變,——3用好的信念替換壞的信念。
我自己的信念覺察實戰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