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前我認為婆媳關系很簡單,我對你好,你自會對我好。
結婚后發現人都是自私的,也許是因為環境造成的,也許是因為人自私的基因在那里。
劉小旺在家里排行老二,有一個哥哥,叫劉大旺。
劉小旺和葉小荷結婚時,哥哥劉大旺還是單身,那時候公公婆婆都尚在。
劉小旺家里很窮,住在農村,只有四間毛坯房,用家徒四壁形容再貼切不過。
因為家里沒裝修,又漏風漏雨,實在不適合小倆囗結婚住。
于是葉小荷和劉小旺商議,買他親戚的房子當婚房。
劉小旺先付了兩萬定金給親戚,又向幾個親戚借了幾萬塊錢,用于結婚辦酒席用。
葉小荷和劉小旺結完婚后,是帶著十幾萬的負債去生活的。
在那個年代,沒有人愿意把女兒嫁到這樣的家庭。
葉小荷和他結婚時,媽媽很反對,媽媽去看了劉小旺的家就很反對,劉大旺不務正業,整天呆在家。婆婆不會做飯,整天不知忙些什么。公公也有些不著調。
媽媽并不是一個功利的人,只是不想讓女兒嫁到這樣的家庭受苦。
劉小旺的哥哥比劉小旺大四歲,劉小旺結婚時26歲,他的哥哥已經30歲。
劉大旺整天像個無業游民一樣,不出去找事做,和父母待在一起,偶爾沒錢了,出去干兩個月再回老家呆著。
劉小旺的父親是一位建房子的汽匠,本有一門手藝,因為愛打牌,經常沒有錢拿回家。
劉小旺對葉小河說:“我媽媽是很辛苦的,爸爸不顧家,媽媽又沒有收入,日子過的很苦。你以后要對我媽好一點”。
葉小荷聽進去了,她點點頭:“只要我對你媽好,她一定也會對我好的”。
劉小旺和葉小荷是在網上相遇的,他們一見傾心,好像彼此兩個自卑的人終于遇到了對的人。
在寂寞自卑中相互取暖,但相互取暖的人,有時候也并不見得是正確的人,很快他們就決定結婚。
葉小荷的父母一直反對,媽媽尤其反對,用哭罵威脅等,動用親戚來勸說葉小荷,都沒有讓葉小荷妥協。
葉小荷好像是青春期的叛逆期推遲到了現在,一下子叛逆了起來,他認定了劉小旺,就要和劉小旺在一起。
最后,在親戚的勸說下,媽媽怕葉小荷和劉小旺私奔,那樣就更難堪了。
最后,媽媽丟下一句話:“以后后悔,吃苦都自己受著。”
葉小荷認為兩個人只要有愛,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困難,我們都能一起克服,努力就能過上好日子。
很快,劉小旺和葉小荷結完婚,在家呆了一個月就一塊出門打工了。
葉小荷把一部分禮金給存起來,手里留下一部分要用的錢,還了一部分錢,又給婆婆了1000元.
本來葉小荷想把錢給公公的。劉小旺說,公公只顧自己打牌,不能給他。
他們去了蘇州,葉小河暫時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劉小旺先找了一個理廠當汽修工。
很快,葉小荷就發現自己懷孕了,于是,就沒有找工作,在家安心養胎,并找了一些手工活來做。每天做好飯等著劉小旺回家吃。
在葉小荷懷孕三個月的時候,突然,傳來一個很不幸的消息。
劉小旺的父親因為夏天喝酒,和劉大旺一塊攀爬梯子去平臺上乘涼,不小心踩滑了,摔下去了,腦溢血中風了。
葉小荷和劉小旺聽到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雷,心急火燎的趕緊坐車回老家。
看到公公躺在病床上,只有一半身子能動,說不清話,只會比劃著嗯嗯呀呀,不能吃東西。
葉小荷的心很是難過,她想著和劉小旺努力打拼,以后讓二老過上好日子的。
可是好日子還沒過上,公公就病危。在商量救或不救的意見上,親戚給了一些意見。
醫生也給了一些意見。
公公如果開刀動手術要十幾萬,以后后續治療照顧也需要有人。
親戚對我們說,還是放棄治療。
葉小荷看著床上的公公,也拿不定主意,親戚分析的都對,他們的條件,目前來說已經欠了十幾萬,還要再借錢給公公治病,以后還可能是癱瘓在床,婆婆又不會照顧人,不知該怎么辦?
葉小何對劉小旺商量說,我都聽你的。
劉小旺仔細分析了一下,然后又問了父親,我帶你去市里面治吧,公公搖了搖頭,那一刻,葉小荷和劉小旺心里都很難過。
公公明白劉小旺不容易,他心疼著他這個小兒子。決定不治,他想回家。
此時懷孕三個月的葉小荷,做好飯給公公帶到醫院吃,可是大家都沒胃口,公公也吃不了,只能吃一些稀粥。
大家都勸葉小荷說你懷孕了,不要去病人身邊,怕對孩子不好。
就這樣過了兩天,公公就出院了,打著點滴在家里面等著生命結束的那一刻。
四天過后,公公就走了。葉小荷沒有在旁邊,也沒有在身邊照顧。也沒有和公公告別。更沒有見到公公的離開。
因為,老家的習俗,孕婦不能靠近過世的人。怕對胎兒不好。
就這樣,葉小荷和劉小旺在難過和傷心中辦完公公的喪事。
公公走后,突然,莫名來了一些要賬的人,一個屠夫說,公公之前在那里經常賒肉,還有一些其他的外賬,大約三四千塊。
把帳給還完之后,葉小荷和劉小旺又出去打工了。
留下婆婆和劉大旺在家。
葉小荷跟著劉小旺出去了,他每天挺著大肚子給劉小旺洗他臟兮兮的帶油污的衣服。還要買菜做飯。一個人照顧自己,還要打理家里的瑣事。
剛開始的生活,他們省吃儉用,過的還算安穩。
可劉小旺很省,他每天只給葉小荷十塊20元去買菜。
日子久了,葉小荷看著身邊的人帶孩子穿的光鮮亮麗,自己穿的還是普普通通。
經常和別人對比,開始有些后悔起來。
但日子還是在一邊安慰一邊平靜中度過。
很快,葉小荷快要臨盆了,在蘇州外地,沒有醫保是沒有辦法生孩子的。
婆婆又是那種不會照顧人的人,商量一番之后,葉小荷和劉小旺決定,讓葉小河先回老家,在娘家讓媽媽照顧著。
可肚子越來越大,媽媽也越來越怕。
老家有個習俗,出嫁的女兒不允許在娘家生孩子,或者見紅。
會對娘家人不利,是對他們的財運的破壞。
就這樣,媽媽給葉小荷找了地方,住下來。
找到縣城的四嬸家,四嬸說,你的娘家人,我也是她的娘家人,在我們家肯定也是對我們家不好的。
有了這句話,葉小有肯定沒法住下的。
此時的葉小荷更覺得自己像水中的浮萍一樣無處安放。
最作媽媽又給葉小荷找了一個地方。
母親給葉小荷找了一個同村的妹妹,在鎮上租房,和她一起住。
在那里住了十來天,劉小旺也回家了。
劉小旺是住在他以前上班的汽修廠。
葉小何住在同村的妹妹的合租房里。
媽媽從農村帶了米油和菜,白天劉小旺用著妹妹的煤氣做飯。照顧著葉小荷等著臨產。
一連十多天都沒有任何動靜。
寄人籬下居住的生活并不好受,很快,同村的伯母也來了。偶爾會向葉小荷抱怨,抱怨婆婆的不是抱怨劉曉旺家庭的貧窮。
抱怨葉小荷在這打擾著大家。
葉小荷實在受不了這樣的被嫌棄的目光,和劉小旺商量,我們去辦住院吧,在醫院等著生吧,臨走時,葉小河給了同村妹妹幾百元錢,當做煤氣費。
帶著自己的簡單的行囊住進了醫院。
住在醫院,房子不大,只有三間床鋪,但是人住著安心。
白天劉小旺,帶著葉小荷到處走走,希望孩子快點生,吃著醫院的飯菜,晚上,劉小旺和葉小河擠在一張床上睡著。
很快就有動靜了,母親帶來了她為外孫女準備的衣服。
在醫院里,母親和其他床陪護人員聊的火熱,不知不覺間,竟攀比了起來,說劉小荷怎么嫁給了這樣一個家庭。婆婆不來看,也從沒打過電話問候。
說不值得,說劉小旺這個男人也不夠貼心。不懂人情世故。
葉小荷在他們的這些言語中,慢慢的開始對婆婆產生了怨恨,對劉小旺產生了埋怨。
媽媽一直要求葉小荷順產那樣恢復的快,葉小荷也想順產,發作的時候痛的葉小荷,苦不堪言。看著同病床等著待產的人吃著巧克力,吃著雞蛋,喝著紅牛。
我們卻什么也不知道,餓著肚子在那用力著一陣陣的陣痛,最后痛的受不了,醫生說孩子太大,生不下來,只能剖腹產了。
葉小荷疼痛了一夜,最后又剖腹產剩下的一個七斤二兩的小女嬰。
當麻藥褪去之后,他感覺渾身像散架了一樣,刀疤上的傷口疼痛難忍。
那時候有陣痛棒的,可是沒有人對他說,也沒有人要求他去注射。
他就這樣在埋怨和怨恨中痛苦著,忍受著疼痛。
最后,媽媽讓劉小旺給家里打電話說了我的情況,還讓婆婆帶只雞過來給我補身體。
婆婆來了,我看他不順眼了。他本是個不會照顧人的人。不會弄孩子,只會洗一些尿片之類。
吃的比孕婦多,沒事瞎出去溜達,想找他的時候人跑掉了。
正是臘月份,家里也有事,最后母親又帶著小侄女一塊過來照顧葉小荷。
七天過去了,是葉小荷出院的日子,醫院安排車輛把他們送到了家里。母親也跟著一塊照顧著葉小荷。
婆婆去挑了一些薺菜,說要給葉小荷包餃子吃。他放了辣椒面,母親說孕婦不能吃辣椒面,婆婆說沒事,她不能吃,我們自己吃。
這些話是媽媽告訴葉小荷的,這些話也讓葉小荷對婆婆的意見更大了,處處看婆婆不順眼。
馬上年末了,葉小荷的母親說,你也恢復的差不多了,也能下地了,我該回家準備置辦年貨了,還有幾天就過年了。
你要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孩子,有事讓婆婆他們和劉小旺做。
葉小荷的母親走后,葉小荷看著婆婆,不是嫌她做的面條一坨坨,就是豬油還是生的飄在上面。一直吃不好,有一次竟然餓的反胃了。
婆婆在葉小荷的挑剔下,經常和葉小荷開吵。
婆媳矛盾就此打開,葉小荷開始向劉小旺抱怨,婆婆的不是。
可是劉小旺并不向著葉小河,他對葉小河說,我媽就是這樣一個人,她不會做飯,也不會照顧人,你要忍著點。
葉小荷覺得劉小旺偏袒丨婆婆,對著劉小旺又是責罵又是大吼。在哭泣中難過的隱隱不已。
葉小荷開始后悔,當初的決定,開始恨婆婆。劉小旺讓婆婆把老家的雞帶過來,給葉小荷補身體,他說,劉大旺要吃,還說他過年要待客。
葉小荷感覺自己既委屈又不被人心疼。好像得了抑郁癥一般,孩子哭,他也哭。
住在親戚家的房子,只有一間四層和隔壁的親戚連著樓梯的廚房和廳都在一樓,客房在二樓。
小何就住在二樓,每次葉小荷和孩子睡著了,婆婆和劉小旺就下樓和親戚聊天。是正好趕上過春節,真是親戚走動的時候。
大家在一起聊天,當孩子哭的時候,葉小荷肚子上的傷口還在疼,喊了很多聲,沒有應答。
樓上和樓下門都是關著的,又是冬天,大家更聽不到聲音了。
急的他哭的他生氣的打著電話,劉小旺在他的怒氣中急匆匆的趕上來。
劉小旺說,我們在樓下,沒聽到,有什么事你就打電話吧。
日子就在這樣,不緊不慢中也過去了。
葉小荷對婆婆的怨恨一直埋藏在心底。
他埋怨婆婆沒有給孩子買一件衣服,沒有給孩子花一分錢。
不舍得抓雞來給他補身體,
所有的貧窮加上疼痛 和不心疼都最后變成了埋怨。
終于出月子了,葉小荷一個人帶著孩子。在街上的小房子里,婆婆在旁邊,可是婆婆經常不知去哪里。
初為人媳的葉小荷很想做個好兒媳,給人一個好印象。
可是事實卻是相反的,這一系列的矛盾與貧窮,與封建,與思想,都讓他對婆婆產生了很深的誤解和埋怨。
孩子兩個月的時候,葉小荷聽從媽媽的意見去到媽媽的家。
媽媽對葉小荷說,你過來吧,我還能幫你帶孩子。一個人太辛苦,帶不好。
葉小盒去到媽媽的家,開始的幾個月是清閑的。但慢慢的開始忙起來了,農村畢竟事多,雜事也多,媽媽顧及不了他,他開始幫助媽媽看小侄女,還要幫忙洗衣做飯。
在媽媽家聽著媽媽對婆婆的數落和教她如何做人的方式上。
媽媽對葉小荷說,你婆婆就是一個自私的人,以后不要給他錢,讓他自己去掙錢,兩個人在家不掙錢,光想問你們要錢怎么行?
媽媽的這些話漸漸的影響著葉小荷對婆婆的矛盾加深。
但葉小荷住在娘家,心中也有不快的時候,很多時候能感覺到爸爸媽媽對他不夠關心。
葉小荷,時常想出嫁的女兒已經是外人了,還在娘家吃喝,總覺得心里難受,要不是他能幫著帶小侄女做飯洗衣的份上,她會覺得心里不安的。
很快,葉小荷的女兒十個月,劉小旺在那邊找到了合適的房子,讓葉小荷過去,葉小荷也想過去,不想再媽媽家呆下去。
因為葉小荷感覺一個人帶孩子還不太累,在媽媽家一個人要帶兩個孩子,還要做飯洗一家人的衣服,感覺更累了。
葉小荷帶著十個月的女兒,很快坐著大巴車來到了蘇州城市。
劉小旺找到的房子是和別人合租的一件毛坯套房,他們的房子很小,只有是用木板隔成的,沒有窗戶,只有木板開了一個口。白天在家都要打開燈做事。
很快,葉小荷安定下來,她去找了一些手工活,又開始努力掙錢了。
生活的貧窮加上拮據,加上節省,讓他感覺很自卑,媽媽知道葉小荷的條件很差。一直把小侄女的衣服留給外甥女穿。
所以葉曉和和女兒基本上穿的都是別人給的衣服。
時間在慢慢流逝,人也在慢慢成長。
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人,慢慢的沒有在父母對婆婆的渲染,葉小荷開始對婆婆的怨恨變淡了,變淺了。
很快,葉小荷的孩子能走路到兩三歲了,他去找了一個兼職上班,第一年上完班拿到工資很開心,給媽媽買了衣服,給自己買了衣服,還給女兒買了一套新衣服,還買了生日蛋糕,也給婆婆買了一身的衣服。
三年過去,葉小荷對婆婆的怨恨已經減少不已。他還準備用誠心再去好好跟婆婆誠心交往。大家不住在一起,也就沒有什么矛盾,
葉小何和劉小旺也只有過年那幾天才在家。所以沒有在一起生活矛盾自然也就沒有了。
一晃又是三年過去,孩子上小學了,媽媽對劉葉小河說,孩子大了,可以要個二胎了,給孩子做個伴。
終于,葉小荷也意外懷上了二胎,
可是因為工作的勞累,葉小荷的身體有些受不住了,他有了先兆產的癥狀。
劉小旺帶著葉小賀去醫院,醫生給他做了B超檢查,說她懷孕了,還給她開了一些藥,讓她臥床休息。
因為有些兆流產,葉小河不得已只能辭掉工作,安心養胎。
很快,養了一個多月,也穩定了。
他們也從原來的地方搬到了更加敞亮的小區生活。
葉小荷一邊照顧女兒上下學,一邊在家做飯。
日子在不匆,不忙,不緊,不慢中慢慢度過來,到八個月的時候,
為了吸取上一次沒人照顧的場景,這次媽媽主動說我來照顧你,
葉小荷又提前一個月回家了。媽媽為他在鎮上找了一間破舊的瓦房住著,離醫院很近。壞的條件就是媽媽照顧你。劉小河坐月子,劉小旺就在外打拼,做完月子,劉小河答應為媽媽買一輛三輪電動車。
那是一個骯臟偏僻的場所,都是認識的熟人,也都是一些照顧孩子的老年人。
屋前是一對賣魚的老人住的小間房子。隔壁是同村的人。
媽媽像同村人打聽,找到了這樣一個滿是泥濘疙瘩的小地方,住著。
對這樣的環境很不滿意,但也沒辦法,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只能先借用,先將就著把滿月度過。
屋后是做豆腐腸,平時都是一些老人打牌聊天。東家長,李家短的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