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恐懼;萌;國漫
第一次知道《大護法》是在網易云的TV上,電影主題曲是蔡琴唱的,她的聲音有一種歲月沉淀的寧靜感,很特別。周深的《不說話》(概念曲)也耐聽,淡淡的感傷直抵人心。之后在微博上看到它的宣傳,有些好奇其所說的“暴力美學”是怎樣的一種美感,但那時還未有去看的打算。前些天下午看到這部電影四點半還有一場,一時興起便去電影院看了,四點買的票,算上路程的話,時間剛剛好。那是它在我們這個地方上映的倒數第二天,如果那天下午沒有去的話,第二天我是去不了了,而昨天的我又怎會知道今天不能去的理由呢?生活就是這樣,很多事情無法預料,所以后來覺得,有時莫名興起的決定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少了糾結,多了可能,換言之,更加隨性些吧。
在看《大護法》之前,我也在微博上看過一些評價,有說電影中各種隱喻的,至少不會無視觀者的智商,可細想反復咀嚼的東西有了,有的說臺詞太中二了,大護法每句心理念白都是散文啊(后來自己看時的感覺是,這文采不錯hhh),不管怎么說,同一件事物,每個人看到的不會完全相同,對錯與否本就沒有意義,各種觀點或支持或反對,互相尊重是前提。(我看得挺樂呵的,多種觀點很有趣,所以也期待不一樣的想法)下文是我個人看完電影后的一些感想,有不少想說的點,在此寫下,聊以為記。
1.故事和各種坑
《大護法》這部電影的故事不是很復雜,主要講的是弈衛國的大護法尋找太子從而引出花生鎮(太子所在的地方)的一系列故事,揭示了在花生鎮中藏匿多年的秘密——一場到最后也未說明目的的陰謀。雖然花生鎮的故事講得挺清楚的,但是由于動漫中那個世界的大背景對于觀眾而言是完全陌生的,有些人物整個故事看完后我還不知道他/她叫什么(比如那個女人彩,還有吉安老頭口中的“變態”羅丹),他們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地方看得一臉懵,感覺有很多坑沒填完,還有借人物心理活動進行介紹花生鎮以及較多的內心臺詞,這也是有些人認為它講道理更重于講故事的原因。不過我覺得這也沒有妨礙整體劇情的發展,還可以接受,希望有續集。(雖然看完后我還是沒有get到暴力美學的美感)
2.呆萌與水墨風
電影中有不少水墨風的畫面,加上3D的效果,在電影院看確實很美。此外,有關打斗的情節很多,一路上一直在打、逃、打,基本上是槍戰(除了大護法用的是烏干仗,放出來的像是雷?擊的東西,似乎是大護法體內的力量,總之很厲害的感覺)。
關于人物,都很萌w 喜劇效果也有,比如太子的口音、大護法未尋得太子在懸崖邊上淚涕雙流的場面等。
花生人吧,單個看像小姜后來摘掉假眼睛假嘴巴后還行,一開始看那一整片花生人的時候有種悚然的感覺,木訥、統一,有一種因為大家都差不多,都這樣活著,所以覺得安全的感覺,悚然的是某一瞬間覺得自己好像也是其中的一個一樣,自以為是看客,其實是身在其中不自知而已。即使最后花生人有了“覺醒”,意識到自己的獨立,那些“覺醒”之后的花生人進行“革命”的方式和他們蒙昧的時候一樣,不同者立即殺之,看后讓人脊背一涼,那些深入行為的思維模式,原來從來沒有變過。
3.恐懼和成長
很多人有提到影片中的各種隱喻,像是“為什么太陽這么紅,還是這么冷”、“蟻猴”(螻蟻和猴子,生如螻蟻,是不是聯想到人了?)等等,以及人吃人這樣的情節(想到《云圖》中的人造人自己吃自己……),還有諸如“我生存的意義”、“你是誰”、“我又是誰”、的哲學問題,看得時候往往會讓人跳出了故事想到現實,它很真實,虛幻的真實。比如影片中的死亡,就如現實生活中的一樣,突如其來,說沒就沒了,驚怔后的無聲震撼,而不是童話里都有的美好結局,皆大歡喜。這樣有好也有不好,看最后故事講得怎么樣了。這里我便不多說。不過我喜歡動漫中也能有這樣的情節,一種多元化的表現,真正讓作品有更多品味的地方。
整部影片下來我比較關注的是“恐懼”這個詞,還有“成長”。
是不是越長大越脆弱?長大后的我們思慮的東西太多太多,必要的、不必要的,有“用”的、沒“用”的,往往喜歡將簡單想得復雜,因為長大后我們眼中的這個世界——你我生存的這個社會,太過復雜。影片之中,弱者在恐懼,強者也在恐懼,影片之外,長大后的你我是否也在恐懼?恐懼自己的無能,恐懼自己的茫然,恐懼自己的失望。很多事情試著去追問下自己,最后的原因往往只是一個字,怕。
因為都怕被別人笑話,我們才活成了笑話。——隱婆
影片中的庖卯一心追求他的理想,從怕被嘲笑的憤怒,到執著的盲目,再到明知花生人會說話會思考之后還殺之如往的失控,最后一刀取自己心臟的結局,笑著說實現了夢想的結局,又是怎樣一種悲哀?
將所有人怕的東西一一細數的話,太多太多了,這只是其中一種。
《大護法》中講的那些道理很多都是老生常談,你我都知道,也只是知道,那又有什么意義呢?難得的是像它這樣簡單的道理說得一樣,好好活著。所以對于那些認為此影片臺詞中二、故事薄弱、自詡這些簡單道理不值再談的評價,我是不與茍同的。
越是簡單的道理,越有很多人不明白,或是沒有勇氣真正明白。
成長是不斷得到又不斷失去的過程,想得太多成了束縛,失了孩童時的勇敢,丟了年少時的清狂。也許這也是這部影片想要提醒我們的,《你一定要是個孩子》,堅強地活著,自由地幻想,一樣勇敢,一樣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