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上,回憶下,我所經歷過的互聯網時代。
97年底,奧美,有一位從“263”來的同事,閑聊說,跳槽的原因是,原來工資有三萬多,后來企業業績不好,投資商不再出錢,直接降薪到一萬,覺得不爽就離職了。他比我大兩歲,那時我的工資是四千。印象最深的,一是,他說出差都是頭等艙。那時的我還沒做過飛機呢。二是,問他每天的工作是什么,答,就是到處飛,讓政府和企業開通郵箱,節約紙張。
98年,奧美,公司需要搭建一個媒體資深編輯的沙龍和外采記者的圈子。解決挨個聯系,定期約會,討論新聞點的諸多麻煩。個人沒資源,沒人脈,于是合作了“西祠胡同”上一個記者板塊(長貼),改名“記者之家”。定期請記者們留言,約外采,約新聞,約異地訪談。這個版主為了留住公司,這個唯一的大客戶,給了我一些股份。當時,媒體采購的主流是央視,是衛視,對于股份,大哥們覺得沒用,不實際,于是便宜了我這個菜鳥。01年,這個板塊在連續被評為“新浪十大BBS”后,賣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就這么飛入口袋。
99年,從奧美到寶潔,繼續利用“記者之家”搭建媒體圈。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接觸了“sp”(后來的垃圾短信,郵箱群發),一條幾厘,居然能賺錢。當時上海有個供應商,巖漿數碼,就雇傭了小一百人,每天發郵件,發短信,發郵件,發短信,幾年后,居然三千多萬賣了。后悔啊,當時少拿“臺下”,多拿股份多該好啊。
00年,寶潔,我們用MsN,因為我們是白領。qq,那是學生,是小朋友用的。到時,小朋友茁壯成長,干倒了白領用。還記得,當時為了看有意思的Msn空間(封閉的),還需要陌生求加好友。
01年,大門戶時代。去年新浪上市了,一個看新聞的居然去賺美金,多數人也就覺得是特例而已。那時門戶的廣告好便宜,比電臺還低,都是給媒體采購剩余的邊角料費用湊數的。之后搜狐,網易相繼上市。但寶潔的媒體采購還是大哥,小弟要生意嗎,來求我啊,上市了又如何。
02年,彩信彩鈴救活了一堆門戶公司,當時接觸過幾個所謂的大神,下載分成自稱都有年收入百萬,還嫌少,怎一個羨慕了得。但都多數很土,金項鏈,金戒指,渾身金,還把皮爾卡丹當高端,“鱷魚”當奢侈品,這些鄙視是我那時的心里安慰。。
03年,奧美旗下“同盟”有同事被挖去淘寶,問做什么的?答,阿里巴巴下面的電商。電商,這個能斗得過批發市場?看不到的能買?錢就靠支付寶能靠譜?那年的非典,成全了我非洲之行,也成就了電商的第一次爆發。
04年,chinaIpo大爆發,兩家做sp的(掌上靈通,空中網)和一堆游戲公司上市了。當時空中網的華東區銷售總監私下說,等股票套現了,能在上海全額買套房就好了。靠,憑什么,那些供應商都因為有股票而沒心思“服侍大爺”了。難道上市真的這么厲害,如同買彩票中大獎?心動了。
05年,久游,因為前輩和好友都告訴我,久游一定能上市,于是在離開寶潔后,選擇加入。當時,放棄了MIH投資的華體網,雖然后者看著挺靠譜的,做網上體育俱樂部和主題公園。華體系,也就“雪緣圓”賺錢,即使開了做視頻的“都市網”,最終無力回天。慶幸自己做出合適的選擇。
06年,久游,新來的產品總監居然月薪五萬,一個83年的小孩,大專畢業,憑什么拿的和我一樣多?答案是,網游行業也就兩三年時間,他都在這個行業。好吧,只能說無奈,雖然頭上的光環是“寶潔亞太區商務總監”。一怒之下,自費中歐Emba,經歷甩不下你,拿學歷拍死你。
07年,久游在東京證券交易所,演繹了掛牌,停牌,摘牌。這個經歷曾成為經典的MBA案例課程。我們也從幾千萬富翁夢想被打會原狀。沒事,當時不妨礙賺錢,因為那時網游收入那是一個高啊。季度收入在四億以下的,都非一流,比如還活著的藍港,蝸牛等。
08年,SNS興起。有些想法,接受了“土豆”的邀請,幾輪談判后,始終覺得“土豆”還沒有拿到拍照,萬一再次如久游般。算了,還是留在公司搞音樂類,交友類,粉絲類的SNS,盈利簡單。當時最大的成就投了“五分鐘”(偷菜的始作用者)和紅極一時的“開心001”。哦,還有一事,“土豆”上市前,好郁悶啊。好在,因為“婚姻事件”,沒有直接上市成功(這么想,罪過)。
09年, 轉投同系的盛大游戲,終于經歷了上市。那時的門戶,基本都轉行網游了。網易搶魔獸,搜狐上市暢游,完美游戲上市,新浪的網游(名字忘了)。反正就是互聯網廣告的大客戶從汽車,地產轉成了網游和網游相關。那年榮幸的是,接觸了adchina,陪著小走一段,在和alan的長期聯系中,看到“cpm”的崛起。
10年,微博時代開啟,之前的博客,播客,切客都沒落了。那年去了阿里,負責將尚有盈利能力的舊業務整合并包裝成新業務。但空降的m7.5居然沒有“老人”m4賺的多,心態失衡,不如離去,那就離去。
11年,移動互聯網,原來也是“剩余流量”,“效果付費”的花招。可笑,當時很多代理公司存在的意義就是墊付。那年,印象最沖擊的是,酷六,李先生和陳先生的管理層站隊。對了,那年興起O2O的雛形“solomo”。
12年,互聯網更加豐富。貼錢買粘度,燒錢買用戶,這類的概念被大家認知。各類電商此起彼伏。垂直電商平臺,代運營,海淘,你方唱罷我等場。資本也是蜂蛹入場。這些,大家都能看到。但互聯網代理商紛紛隕落或滑坡,華揚聯眾,好耶,博圣云峰,傳漾,騰信……
13年,O2O泡沫時代。
14年,p2p泡沫時代。
15年,洗牌時代。
16年,正在進行。
如上,大約就是我回憶的,所經歷過的互聯網時代。很榮幸,能搭上曾經巔峰的幾個大浪,留下滿滿的回憶和得失。
(備注:如上,一時興起,靠回憶,若說錯,或有誤,望體諒,無意得罪,盡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