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高考結束后的志愿填報是我人生的一個巨大的轉折點吧!冒險是不敢冒險的,顧忌太多以至于不敢輕試。顧忌什么?說不明道不清。對于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童年時朦朧感覺到家中的經濟情況與別的同學的差距使我缺少許多的勇氣和魄力,太多的人跟我強調高考的重要性,這足以寒我之膽而使我不勇往直前。
母親與我同樣只求安穩,望我選擇省內師范專業以確保畢業以后可以順利找到工作。老一輩的人覺得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便再無其他憂慮,父親的這種思想尤為根深蒂固。也許是因為他一生都漂泊無定才特別希望我能夠過上不一樣的生活。
其實我的內心住著一位文藝青年。因為當我在小學的時候,我便開始寫一些東西,全班同學幾乎都在寫,每天作業寫完以后寫一段然后相互傳閱,文筆幼稚,但勝于故事內容天馬行空,頗為有趣。上了初中以后,我遇到了一位對我影響最深的老師。當時的語文老師很親切,給了我許多鼓勵,他的講課方式十分生動有趣,是第一位帶我真正進入古代文學的人。他會常常推薦一些經典文學給我們看,像沈從文的《邊城》、錢鐘書的《圍城》、余華的《活著》、姜戎的《狼圖騰》等都是那個時期曾深入研讀過的書籍。那時沉迷閱讀,極少動筆寫些什么,如果真的有寫些什么,也只不過是應試作文了。高中時期學業繁重,興許連閱讀都舍棄了,但偏在那時迷上了娛樂性小說,小說內容大多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滿足了我在現實中無法得到的一些情感欲望。有時候想要動筆寫些文字的欲望極強,但是當我認認真真坐下提筆去寫,卻又不知道寫些什么,大多都是無病呻吟。
高三那年,我們班突然換了一個生物老師,上課方式得到了全部同學的青睞,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與高中生物課本上全然不同的科學世界。或是受這位老師的影響,高考志愿大致是生物教育、科學教育之類的,最后確是上了生物工程。令我訝異的是班上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生物方面的專業。
我的大學生活并不如意。每個學期都在認真學習,微生物學、藥理學、發酵工程、制藥工程等大多是理論課與實驗課的結合,課程內容大多深奧與枯燥,已經過去兩年時間了,怎么也引不起興趣。
大學的導師對于實驗室的資源分配也頗為不公,不受老師的重視也使我郁郁寡歡。我開始接觸到了社會的現實,我這樣內向且不會說話討好他人的性格與周圍格格不入。無法及時抓住機會、無法根據環境改變自己……我恨之深深,內心的叛逆便被培植了。經常被室友拉去聽考研講座,聽了許多碩士、博士研究生最為前輩的建議,他們都支持,甚至勸我們繼續深造,我的內心不以為然,迷茫,只能用迷茫來形容,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
我的內心深處又討厭這樣的自己,有些感受和想法無法說出口,也不知道與誰說,壓抑越積越厚,有時只能深夜在夢中哭泣得以些許釋放。終于想到多年前看書時的快樂,急急忙忙奔向圖書館借了一些文學作品,希望能在閱讀中找到一點希望和一條出路。
我在這條路上尋找,不知能否成功,我只知道不能停止,我要找到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