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消費時代,每年出版的書籍不計其數,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中國出版圖書40萬冊。如何用最優的時間獲取最有用的知識?《王者速讀法》是一本為速食時代迷惘的人們準備的一本速讀方法論。書中主要圍繞王者速讀法展開:
一、三個“一”
國王和仆人的區別?國王需要考慮國家大事,考慮如何領導國家,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庶、快樂。仆人,職能就是只專注于一件事情,每天只考慮一件事。書是能夠帶給我們知識的最優秀的仆人。如何選出優秀的仆人、必要的仆人,在身為王者的眾多能力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仆人是形形色色的,既有夸夸其談但內心膚淺的仆人,也有鈍口訥言卻思想深刻的仆人。同等待之必然不利于獲取重要信息。因此,我們需要在眾多的速讀法中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身目的的方法。我們的目的并不是達到速讀法研究的高峰。身為王者的我們歸根到底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讀書的功效發揮到最大限度,獲取必要的知識。從書的奴隸,變為書的國王。
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列托針對收益分布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兩成人群擁有八成社會財富。這個理論通常被稱為“二八法則”,被應用在各個領域。這個法則也適用在閱讀領域:閱讀作為整本書核心部分的兩成能得到那本書的八成信息。這樣我們只需要讀20%就可以獲得書本80%的信息 ,大大節省了時間。有些人為追求完美,吭哧吭哧花費大把時間獲得100%,實際上意味著得到剩余的20%需要付出80%的成本。我們的時間都不充裕,需要用效率最高的方法來賭書,而不要盯住耗費大把時間卻收益低下的“完美”。把所有的書都從頭到尾全部讀完無疑是一種非常缺乏效率的方法。
預覽:5分鐘
拿到一本書,不要先急著從正文開始看起。可以先從封面、前言(序)、目錄、后記(結語)等等這些處于外圍的內容開始了解書的大致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目的、傳達的思想。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明確3個要點:我想要從這本書中獲得怎樣的信息,為此讀哪些地方就可以了,什么地方應該多加用心地讀。
通覽:5分鐘
就像你進入一個游樂園,總會先瀏覽一下園區的地圖,做到心中有個大概的數。讀書也一樣,進入到正文,大可不必馬上一字一句的開始閱讀,而是先進行一個快速的翻閱 、圖表、圖片、插圖、漫畫為中心即可,這些東西雖然沒有清晰的脈絡可尋,但不可否認都悄然進入了大腦,為了更高效的閱讀,看到有用的地方可以張貼或者折個角做個記號,這些內容可能會是你特別想要了解的,也可能會是你接下來閱讀的一個重點。
通過預覽、通覽,差不多對書的整體有個把握了,知道這是本什么書,應該馬上入手去讀那一部分,哪一部分寫了自己必讀的東西,這本書應該更加仔細地去讀,還是一本對自己來說暫且無關緊要的書。
跳讀:20分鐘
所謂跳讀,是指唰地從中抽出一段,粗略地領會大意。就像茫茫海面上飛翔的鳥兒,邊滑翔邊眺望著海面,一旦發現魚的蹤影就俯沖下去。跳讀和鳥兒一樣,從高處著眼閱讀圖書,看到關鍵詞出現的地方,意識到“這里很重要”,就俯沖下去進行詳細閱讀。
通過預覽、通覽,我們對全書有了一個整體把握;通過跳讀,深入細節,閱讀全書最重要的兩成內容獲得了八成信息。從預覽-通覽-跳讀成為一個周期循環,大多數書經過一個周期循環后就能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了,也有的需要多循環幾遍。書這個仆人讀完之后,放在身邊,放在書架上也好,總之,仆人是忠誠地守候在那里等待下一次召喚。后期忘記了,也沒有關系,可以再次召見。
二、輸出
要成為“王者”,我們必須把獲取的知識充分靈活地應用起來。不然即使擁有再多知識,不付諸實踐也是白搭。必須通過實戰錘煉知識,使之轉化為智慧,進而成為睿智。為了在實戰中得到鍛煉,必須源源不斷地將大腦中閃現著激情火花的豐富知識輸出體外。
輸出越多人生越豐富,最好是有目的性或者有意識地輸出。
輸入→? 加工→?? 輸出
輸出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進行,可以寫讀書筆記、畫出思維導圖、做一次線上/線下分享等。對于實用性的書籍,最好將將書中介紹的經驗和方法轉化為實踐。比如,王者速讀法,通過閱讀掌握了這一方法,如果不在后續的閱讀中采用這種方法,它就沒有什么作用,只有真正地采取行動,才能掌握這種方法,從而提高理解能力。
三、總結
本書通過國王和仆人的比喻,來說明讀者和書籍的關系。通過國王的時間緊張來講解如何高效、公正處理和解決很多仆人的問題,通過講解王者讀書法,5分鐘預覽、5分鐘通覽、20分鐘跳讀,共30分鐘進行書籍區分。強調目的意識,有助于迅速吸收知識,迅速構思,并在大腦中成形,有助增加知識厚度;并著重強調速讀必須有輸出。最后,強調知識的王者才是正真的王者,越輸出人生越豐富,進而進入高速知識傳輸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