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我們積極入世的一個工具、一份依憑。
一、基本情況
《大師們的寫作課》這本書,是我讀的第二本關(guān)于寫作的書,由鳳凰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共計16.6萬字。
跟《完全寫作指南》的邏輯不同的是,這本書的著重點在于提升讀者的文筆,通過解析48位頂級作家的經(jīng)典作品,力求為讀者奉上精準獨到、行之有效的一套寫作方法,帶著讀者去探索如何增加文字的密度,以豐富的詞匯和句式織造錦繡的文章。
書的作者是舒明月,很多人沒聽過吧?她原是體制內(nèi)的人,因為一直熱愛文學(xué),索性辭職,走上了專職寫作的路,成為了豆瓣的人氣寫作教練,自稱是“與文學(xué)的共同體”,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來自《犀讀:好文筆都是讀出來》專欄。
通讀全書,被作者犀利的文風(fēng)和顛覆性的思維給打動了,按作者的說法,把我從教育體制那種陳詞濫調(diào)、言不及物中給解救出來了,今天就向大家推薦這本打開你新維度的書。
二、主要內(nèi)容
原本看似深奧、難懂的經(jīng)典作品,經(jīng)過作者這么一解析,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我把本書內(nèi)容分為兩大塊。
第一塊是關(guān)于讀。
關(guān)于如何去讀文章,作者主要是從內(nèi)容、技能、拓展三大方面進行了深度的解析,每個方面都有很多細致的例文分析,作者對文字比較敏感,本人的文學(xué)、藝術(shù)修養(yǎng)也比較好,對很多類別的文字段落歸納總結(jié)的很好。
舒明月一直在強調(diào):?
好文筆都是讀出來的。
如果只讀不寫文筆仍可以提高,只寫不讀就未必了。
那么讀什么呢?廣泛地閱讀經(jīng)典作品:主要是古代作品、現(xiàn)代作品(1919年-1949年)、臺灣一些大作家如白先勇等,在閱讀時還要帶著作者的“文章精讀術(shù)”加以解析,這個過程可能比較艱苦、比較緩慢,但對提高寫作的力度來講,作用是非常大的。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閱讀好的作品、不斷地積累,畢竟只有輸入好的,才能輸出好的;只有見過好的,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
第二塊重點是關(guān)于寫。
既然選擇讀這本書,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對文字有一份執(zhí)念的,這份執(zhí)念不僅僅是閱讀優(yōu)秀的文字,更多的是想通過凝練、優(yōu)美、準確的文字來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和情感吧?畢竟,自我表達是每個人心底根深蒂固的渴求;寫作,也是我們積極入世的一個工具、一份依憑。
成為一個作家,需要天分、勤奮和緣分,天分和緣分在于“上天”,我們能夠做的最仔細、最得心應(yīng)手的就是勤奮了,勤奮不是一味的努力和堅持,勤奮需要“方法論”,本書的作者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寫作方法論:
四有寫作法
在講“四有”之前,我們得先聊聊“自嗨”這檔子事,很多愛好寫作的人估計都有一個苦惱,自己表達的情感很誠摯,文筆也還不錯,可就是無法激起他人閱讀的興致和閱讀量,為何?
因為你的文章是寫給自己或者自己家人、朋友看的,如果其他人對你的情況不熟悉,根本不想讀下去。
所有的寫作,都是為了被閱讀。
你寫日記也好、游記也罷,如果沒有形式上的極致美感,比如古代詩歌那種境界,光有類型化的情感泛濫,這種就屬于純自嗨式的寫作。這個前提和區(qū)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有了這個認知,我們才能接著談?wù)勊挠形恼隆?/p>
1.有趣。
何為有趣?就是夠幽默、夠好玩、夠促狹、夠貧、夠損,比較典型的是劉鶚、魯迅、張愛玲、沈從文和王小波的文章,大家有空可以拿來讀一讀,看看什么是有趣的人、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文字。
如何才能寫出有趣的文字呢?就是要將讀者視為親近的人,要敞開自己的心扉,和讀者互動起來,不斷增進自己和讀者的了解、喜歡,時常處在與人共情、與人連接的狀態(tài),這樣你寫的文字對讀者而言,應(yīng)該是自然的、有趣的、親切的。
2.有料。
什么是料?
哪怕想象力和寫作能力都十分高超的人,只要沒在你的處境當(dāng)中就很難編造出來的那些細節(jié),才是合格的“料”。
有料就是你寫的別人沒聽過、沒看過,或者是別人大致知道但沒你寫的那么細致。我的理解,這其實就是作者和讀者有一種體驗上或者認知上的信息差。
比如你寫育兒類的文章,一定要寫出那些沒有懷孕育兒、沒有當(dāng)過爹媽的人,根本無法想象、編造出來的細節(jié)。
正如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白俄羅斯女戰(zhàn)地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所說:
提供了在任何程度上都難以想象或編造的豐盈的真實的細節(jié)。
有了料,你寫的東西一定是有吸引力的、有震撼力的、真實的,讓人記憶深刻的。
3.有用。
看過邏輯思維、新生大學(xué)、插座學(xué)院里面的文章沒?那里面的文章大多都是屬于有用類型的,這一類的文章目前是新媒體時代最火爆、最受歡迎的,大多是使用型、技能傳授型的文章,文章傳達的內(nèi)容能有助于一個人更好地成為社會的合格組件、有助于吃穿住行和生養(yǎng)孩子等等。反正就是看了就懂、看了就能拿來就用的文章,這種類型的文章的寫作,屬于互動式寫作,跟讀者能產(chǎn)生強聯(lián)系、對讀者有用。
4.有力。
一片文章如何才能做到有力?
1.審美的力度。
2.情感的力度。
什么是審美的力度,喜愛的古詩詞的人感受最深,“書中自有顏如玉”,古詩詞里文字和語音的美感規(guī)律是很強的,不少詩詞表達的內(nèi)容、意思可能很一般,但是有一種妙不可言和極致的美,有很多豐富的技巧在里面,這就讓古人的文章高了很多的逼格。
所以審美的力度屬于寫作里面最有技術(shù)含量的活兒和手藝了,這就是為什么古人在寫文章時,能夠有“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的感受了。
作為新媒體時代了人,我們要想提高這門手藝,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在多讀經(jīng)典作品、多讀好的品評和解析文章的基礎(chǔ)上,還需勤加練習(xí),急躁不得。對了,如果你有一個好老師的話,也能幫你進步更快。
什么是情感的力度,就是在你的文章里要充分地展露你的情感、愛憎和敏感的東西,越強烈越好。
強烈的情感是寫作的寶庫,人們通常都愛看情感充沛、酣暢淋漓的文章。情感力度的大小,就看讀者在讀你這篇文章時:
能夠看到人的精神、情感能夠到達什么極限。
總的來看,《大師們的寫作課》是值得一看的,可以作為平時品讀經(jīng)典著作的工具書,時常對照里面的方法去解析所讀文章,也可以找出書里提供的書單,挨個尋找文字的趣味。
好文筆是讀出來的,希望你能喚醒文字的生命力。
《如何寫出100000+?》
連載文集已上線,歡迎關(guān)注!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