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是家長發在朋友圈的一張照片,時間是2016年12月30日下午。那個時候,全校所有師生都聚在體育館參加迎新聯歡,有心的家長捕捉到教室的這一幕,深有感觸,拍下來發在朋友圈里。照片中,整個教室地面整潔,桌平凳直,資料袋擺放整齊,令人賞心悅目。我看到后聯系了家長,她說,那個下午,全校四個教室都是如此;她說,她真心地為我們學校點贊,為我們的老師點贊!
? ? ? ?我一直認為,常規是一個學校的生命線,沒有扎實的常規做基礎,學校的發展是很難走遠的。就像一戶人家,裝修得再金碧輝煌,也要有人勤做家務。家務一天兩天不做,自然看不出什么,但長期懶散,家就會顯得骯臟邋遢,再要臨時抱佛腳,自是不可能了。抓常規就像做家務一樣,日復一日,重復繁瑣,乍一看不抓也沒啥區別,但松散一段時間后,再要綁緊就難了。
? ? ? ?剛開始的時候,12個人的團隊忙于讓學校步入正軌,忙于豐富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恰恰忽略了最核心的德育常規和教學常規。好在我們馬上清醒過來,意識到空有繁花的學校并不是理想的學校,于是靜下心來,“勤做家務”。經老師們反復斟酌,提出“我的教室我的家”理念,共同起草《中國教科院中海實驗小學規范教室標準》,圖文并茂地對教室布置和物品擺放進行詳盡規范,并召開專題會議,一條一條研讀,內化于每一位導師心中。內容細化到連上體育課前脫下的衣服也有統一擺放要求(必須疊成類似部隊被子似的小方塊,平放在課桌上)。然后,從教室規范散發開來,學生的德育常規和教師的教學常規終于真正落地,而家長的這張照片也為此做了很好的注解。
? ? ? ?我想,一個學校好不好,不止是領導說好就好,因為領導了解的更可能是學校的一個大致情況;不止是專家說好就好,因為專家了解的往往是學校的理想狀態,而不是真實狀態;也不是家長說好就好,因為教育是門專業的藝術,非教育專業出身的家長評價教育的視角往往會有失偏頗。
? ? ? ?那么到底誰說好才是真的好呢?我認為是本校老師,他們是最了解學校的人,最有資格真實客觀地評價學校。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他們天天在學校里,一課一課地上,一點一滴地教,孩子的好習慣培養是否到位,是否持之以恒地在關注,他們的學科知識是否夯實,各種有結構的活動是不是讓每個孩子參與,是不是真正做到“一個都不能少”,這些情況老師們心明如鏡。 ? ?
? ? ? ?辦一所讓本校教師真心認可的學校,這是一所理想學校的“錦”,領導、專家、家長的贊賞,這是一所理想學校的“花”,我們只有像做家務那樣扎實、細致地抓好常規,織好這片“錦”,花才會隨之燦爛,否則所有光輝都將不過是“曇花一現”。所以,讓常規與特色并行,這將是學校辦學永恒的方向,我和我的同事們都將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