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都看過網紅直播,那兩個“肥胖老人”直播能有什么看頭?
是不是有點傻眼。
別好奇,還真有這么回事。
直播的“網紅”,是曾享譽全國的香港四大才子其二:倪匡和蔡瀾。
這兩位年齡加起來150+歲的老先生直播,觀看量直接破百萬。
直播完了之后,蔡瀾念起結束語:“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兩人插科打諢的腔調,讓人不由得回憶起當年紅透香港的節目:《今夜不設防》。
1989年,倪匡、蔡瀾以及黃霑合作主持了這檔訪談節目。
當年請了不少明星做訪談,現在看來個個都是大腕兒,成龍、張國榮、周潤發、林青霞、惠英紅……
由于主持人在節目內抽煙、喝酒,時不時還爆兩句粗口,因此被稱為適合成人觀看的訪談節目。
節目特點是“隨意”,話題度也是“葷素不忌”,搞笑的是節目走向常常跑歪。
比如其中一期,邀請了港代美女王祖賢。
四人正侃大山聊著聊著便提起身高,倪匡被拎出來跟王祖賢比個兒。
結果自然是倪匡完敗。
寫武俠的金庸與寫詞曲的黃霑、寫科幻的倪匡寫美食的蔡瀾,在當時的香港被稱作是“香江四大才子”。
哥們兒幾個相處模式除了約飯聊天唱K,就是“商業互捧”。
1935年5月30日出生的倪匡,比金庸小11歲,也是金庸的“飯圈迷弟”,這一點早已人盡皆知,畢竟那些“評金庸”的書都出版一大摞了。
后期有次倪匡接受訪談時,提及金庸的小說里,稱最喜歡《鹿鼎記》,“我把鹿鼎記讀到半夜三更,哈哈哈大笑吵醒老婆被她罵?!?/p>
笑完還補充道:“不怪我,真的好笑嘛!”
金庸也禮尚往來,夸倪匡:腦洞雷出天際。
倪匡說蔡瀾的文章不矯情,不造作,蔡瀾則直接出了一本書,叫《蔡瀾談倪匡》。
不得不說,這兄弟情實在深沉。
02
倪匡自稱“自有人類以來,漢字寫得最多的人”。
沒有人考察他到底手寫過多少字,但光看他的《衛斯理系列》就夠瞠目結舌了:145本。
那時的稿件,還都是手寫。
據傳當時《明報》給倪匡送了兩大疊稿紙,倪匡堆到墻邊,一邊送紙,一邊寫書,稿紙直接從地板堆到了天花板。
倪匡主動說自己寫小說容易爛尾,也是奇人:
“我有時候無聊,也會看看自己寫的書,有些情節印象較深,有些都不記得。常常看著看著想,你完了,情節這樣下去看你怎么收尾,后來看到最后,果然收不了尾,哈哈哈哈……”
倪匡自己笑得下巴直抖,“所以他們說我虎頭蛇尾,我寫作不負責任嘛,寫完都不愛看第二遍。”?
作為因寫作而出名的才子倪匡,對什么是好小說,概念很直白:
“沒有什么真的、假的,只有好看、不好看。”
寫小說并談不上是倪匡引以為傲的事,如若你問及倪匡平生最得意的事是什么?
他的答案絕對還是:“屢替張徹編劇本,曾代金庸寫小說。”
倪匡得意于幫金庸代筆,金庸可不定覺得這是光彩的事兒。
1965年,那時的金庸正在《明報》上連載小說《天龍八部》。因為要離開香港到歐洲漫游兩個月,為了保證報紙連載的持續性,他請倪匡代筆。
大哥發話,“頭號粉絲”倪匡自然喜聲應好。
金庸特別叮囑:“其他還好,角色,你可千萬別給我寫死了!”
金庸一走,倪匡開筆上陣登《明報》,結果金庸漫游歸來,發現阿紫眼睛被寫瞎了……
金庸不忿,去找倪匡理論:“不是事先說好了么?”
倪匡回應:“我是弄傷人而已,武俠小說哎,打打殺殺哪有不傷人的?!?/p>
這段插曲,一度成為趣談。
倪匡會寫科幻小說,大家都知道。
亦舒情感小說寫得很好,這也家喻戶曉。
可這兩人是兄妹,初初知道的人,還是感慨奇妙。
那時候,倪匡經常參加香港的文化聚會,每次都有人找他間接向亦舒約稿。
開始的倪匡還當了這個對接人,久而久之,傲嬌起來了。
”一次兩次還不覺得怎樣,三次四次不免有點光火,五次六次便會忍無可忍!怎么一回事,我也是寫小說的,怎么不向我約稿,老是要我代約亦舒的稿?”
“想不起我也是寫小說的大有人在,真正豈有此理。”
說歸說,他后來看完了自家妹子的所有小說,還專門寫了個評書《我看亦舒小說》。
這操作,也是笑skr人。
03
倪匡這個人,看起來油膩,實則活得很明白。
有主持人采訪倪匡,問過一個很哲學的問題,“什么叫放下?”
倪匡回:“很難的,你能放下,就可以得道成仙了?!?/p>
“我沒什么需要放下,拿起來才需要放下。”
主持人好奇,接著問:“人家怎么說你時,你不生氣?”
倪匡哈哈一笑:因為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對方說的是事實,那就無話可說。
“假如你問我是否縱情酒色,我最多否認一下,我不會生氣?!?/p>
第二,明知道是胡說八道,你何必計較。
“金句王”倪匡還吐槽過盲目祭祀行為:
“人干點好事總想讓鬼神知道,干點壞事總以為鬼神不知道,我們太為難鬼神了?!?/p>
在旁人看來如此有趣的倪匡,自個兒認為自己的人生很平凡,沒什么可說的。
有人曾在讀者見面會上讓他概括下自己經歷。
他兩句了事:?“我的人生很平凡,23歲之前在內地,23歲之后來香港到現在。講完了,兩句話?!?/p>
讀者在臺下哄堂大笑,他一臉認真。
后來倪匡終于在讀者千呼萬喚之后,口述了一本自傳,自傳的名字是《倪匡傳: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是倪匡的招牌大笑,取名如此隨意,也是令人拍案叫絕。
04
但在身邊的人看來,倪匡是個正兒八經的“梗王”。
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段子手。
他曾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說起自己寫過一封自殺遺書。
朋友們好奇:“是怎么自殺的?”
“我調查過”,倪匡說,“自殺方法,最好是先喝醉酒,再開煤氣。后來發現這方法不通?!?/p>
朋友都知道這人口無遮攔,也就順話滾話,接著問:“為啥不通?”
倪匡一臉詫異地反問說:“喝醉了,動也不動,誰去開煤氣?”
倪匡除了寫小說外,還寫過200多個劇本,但他幾乎不出境。
怎么威逼利誘都不管用,最后蔡瀾誘惑他,戲場有好多美女,喝的酒還是路易十三,他就連忙點頭答應了。
后來,倪匡演一個“瀕臨死亡的嫖客”,倪匡不在狀態,老是NG,導演林德祿大喊:“用眼睛演呀!”
倪匡氣死了,一把扯掉口罩,喊:“你明明知道我眼睛那么小,還叫我用眼睛演戲!”
2012年倪匡獲得第31屆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他做作地拿出演講稿,說我有稿子的,結果看了看稿子,說了句謝謝,就馬上下臺。
05
都說這個時代不擅長告別,倪匡可能是個例外。
金庸老先生去世時,有無聊的香港媒體爭相報道倪匡不傷心的言論。
倪匡說: “90多歲的人過世,沒什么可傷心的,因為是必然的,像古龍早逝就很痛苦?!?/p>
對生命,倪匡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通透感。
他40歲那年,給自己撰寫了壽聯: “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么;時已無多,無欲無求,無非是這樣?!?/p>
大好生辰時光,如此說自己,也是罕見。
他也曾自撰的墓志銘:“多想我生前好處,莫說我死后壞處?!?/p>
他說,“人生一過六十,每一天都是賺到的。我已經多賺了,再發生什么事都不要緊了。最緊要的是,一天活得比一天快樂。哈哈哈哈?!?/p>
前段時間,“樂活”這個概念一時風靡。
要我說,論“快樂地活”,沒有人比得上倪匡的灑脫。
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短短幾十年,要做你喜歡做的呀!”
倪匡確實是如此踐行。
他的愛好很多,收集過貝殼,還養過金魚,買了一堆魚缸,自封“九大館主”。
他一陣子喜歡一件事,喜歡甚至成癡,但是他并不計較得失。
有陣子,倪匡愛上了集郵,好不容易收集一張郵票,最后卻不小心遺失了。
他不后悔也不痛心,“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后悔些什么?”
倪匡喜歡給喜好分配額度,他認為人活一生,什么都有個度。
喝酒有喝酒的配額,抽煙有抽煙的配額。
他笑自己,“年紀大了,就只剩下健身的配額了?!?/p>
“人活在世,一切都有定數,趁還活著,早點用掉,反正又不會生利息。哪天死了,還白白留下那么多沒有用完的配額,豈不浪費!”
有人說倪匡先生是一個難得的科幻小說家。?
要我說,倪匡先生更為難得的是他所擁有的“有趣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