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謂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完美。把90%做到99.99%。工匠精神之所以存在,首先需要有大量世襲的手工業者。三代以上,百年大計,反復打磨,方成大器。
2.但工匠精神,與時下有兩點悖論。第一,匠人的手工作坊、學徒式生產,與當下的流水線工業化大生產是抵觸的。第二,祖孫三代,百年大計,需要的是封閉而安定的生活環境,而這與當前高速發展的社會是抵觸的。整整三代人凝神聚氣只做一件事,本身就說明社會靜止,階層固化。
3.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工匠精神也有兩個問題。第一,產生工匠精神的地方,一定是競爭異常激烈的紅海。因為在南海領域,不需要所謂工匠精神。第二,工匠精神意味著成本高企,受眾狹窄,產品不可能大規模復制。反過來會影響市場空間越發狹窄。
4.日式的精耕細作、匠人精神,很可能在戰略上是一種愚蠢的行為。想想蘋果、三星都發生過自爆,而充滿工匠精神的日本手機去哪兒了?
產品當然應該用心去做,但是不是一定要向日本學習所謂匠人精神,這是需要思考的。第一位永遠是滿足用戶需要,而不是人為拔高某種精神或者情懷。什么夢想情懷,什么工匠精神都是裝逼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