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
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這個故事流傳甚廣,不說其他,至少說明了人們對自信的認可。人們似乎總是認可自信而不認可自卑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自信顯得更強。更準確地說:人們普遍認為更自信的人能力更強。也就是說:自信代表能力強。
顯然,自信不一定代表能力強,因為自負也是自信的一種——過度自信。但在初始的觀感上,自負讓人覺得是自信,也讓人覺得此人能力很強。但這顯然容易導致問題,因為判斷的基礎就錯了。事實上,很多能力較弱的人反而更自信,因為知道的少,反而對此是一種幫助。
但是沒有關系,人們就是有這樣的自信錯覺:自信往往代表能力強。這就是要自信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其實,人們認為自信代表能力強并非關鍵,關鍵在于這帶來的影響。一旦人們有了這樣的觀點,就會導致資源向那些看起來自信的人傾斜,因為他們能力強啊,資源不給他們給誰?所以,自信的人,更容易獲取更多資源,盡管自信的人不一定真的有多少能力,但是他自信啊!
當然,女生也往往喜歡自信的男生。至于男生是否喜歡自信的女生,這是個問題。
自信還有一個重大好處:相信自己,可以帶來巨變。原因很簡單:相信什么,就會成為什么。這真的非常重要,重要到不知如何強調。《哈佛幸福課》提到:
Two and two things along mattered in terms of determining who will be the extraordinarily successful and the rest: the first thing was the extraordinarily successful groups really believe in themselves. They thought they could do well. They were driven. They were motivated.
上面這段英文,大致說的是哈佛一項跟蹤了20年的研究,他們發現那些極其卓越的人與普通人有2個重要差別,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真的相信自己。
看看,自信可以帶來巨變,對吧?
所以,真的應該自信,因為好處多多啊。但是,自信并不是毫無來由。而且,人們普遍沒有那么自信。那么,如何變得更自信呢?
首先,有些自信是天生的,這個學不來。
《看不見的大猩猩》提到:有些學者指出,遺傳基因是影響人類自信度的因素之一,因為有些研究者發現,同卵雙胞胎的自信心驚人的一致,但在異卵雙胞胎中卻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這樣就有理由相信遺傳基因影響人類的自信度了。
而且,自信往往受性格影響。有的人就會顯得更自信一些,盡管他的能力并不那么強,這也不好學。
《看不見的大猩猩》這么說:每個人的基準的自信心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很難判斷一個人表現出的自信是源于他的知識水平還是他的性格特質。
要想真的更自信,還得要真的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信。自信不僅僅是相信自己能做到,自信是相信自己能做到的同時,自己真的能做到。也就是說,自己以為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是等同的。自負看起來往往也是自信,因為這也讓人覺得甚至他自己也覺得他能做到。
所以,自信源自事實。那么,變得更自信就非常簡單:變得更強。
當然,變得更強看起來簡單,卻也真的很難,世上的大多數一定是普通人,這是普遍的二八原則。但這真的很有必要,因為要想真的更自信,就一定要變得更強。
變得更自信有沒有速成法?當然也有,由于自我知覺理論,人對自己的很多判斷來自于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說,我要變得更自信對吧,那我就直接表現得更自信,比如更自然,更熱情等等。這樣的行為會影響自己的認知,從而提升自信。更何況,生活中并無大事,更自信些并無影響,反而有種種好處,所以不妨直接速成。
當然,我們還是要清楚:尊嚴源自實力,自信源自事實。大幅度提高自信,一定需要大幅度提高能力才能匹配。這不僅僅是看起來自信這么簡單,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一個境界問題。我覺得能否進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很大程度上都受此影響,這是足夠自信之后,才會進入的獨立性自尊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