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的時候,我承認我是最快樂的。可以旁若無人地笑到扭曲表情,即使不出聲的話。這本書,,是上上周末出差的時候在動車上看了一半,僅花了一個小時。其中的幽默,仔細思考起來,卻讓你不由地心顫。
鼓吹跳出“舒適圈”的人們,煽起來焦慮的雄火,著實燒的人手足無措。然而毛姆卻是這么寫的:“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里,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蹋自己嗎?
我想當滿意此時此刻自己的狀態,衣食足,風兒吹,書可讀,身可動,除了心無所愛卻有掛礙,很幸福。我可以忘記奮斗甚至不想去上班,面對一張張不喜歡我的冷漠面孔,雖然我的確不夠好。
《月亮與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蘭乃真性情,人到中年,放棄原有的物質條件、家庭等,去追逐成為藝術畫家的勇氣和魄力,是很多人都難以做到的事兒。
如果不能干著自己喜歡的事兒,依據別人的期待去完成一件件任務,比如高薪、體面的工作,比如抱得美人歸,比如兒孫滿堂,比如房子更好更大了......那我的人生,真的足夠痛快、足夠舒服嗎?
這幾天,我就在思考自己的生活意義,從那一天夜晚開始,那一腔熱情和希望,被澆滅了大半。工作的初心是救人治病,哪里能料到弄巧成拙的尷尬?讓我始終不愿意再見那位客戶,以往的親切和友善,頃刻間,只剩下責問和不信任。圣經里那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接下來發生了越來越多始料不及的事兒,每件事兒,都能反映出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猶如將我熱辣辣的臉繼續拿在水泥地板上摩擦一樣的生疼,教訓吃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刻骨,以至于都被我遺忘了。上個月,某客戶讓去周末加個班,沒有足夠淵博的EP知識和醫學知識,讓我只會低頭拉車干活,怎知拉我的主人,一不小心就帶我入坑了。老板接二連三的“問候”,繼而興師請罪,輪崗學習的調換,呵,這人生吶,可有趣了。
我誰都不怪,包括自己,生而為人,哪能不吃教訓就可以展翅高飛呢?
每一件失敗的事兒,脫口而出的時候,聽起來是那么刺耳。分寸,如何把握?迷惑,困頓。斯特里克蘭,真是灑脫呀,認定了自己喜歡的就義無反顧的去實踐,縱使旁人看起來是多么可惜、可笑?
而我,有何真心熱愛?有何夢可追?膚淺的欲望,就是滿足吃穿用度,用自己的身體和時間獲得的貨幣去交換,享受那短暫的快樂。新衣裳,新形象,都掩蓋不了陳腐的靈魂,那沒有愛的乏味。
又是一年的春天,桃花開過,現在已經慢慢開始結果了。而我呢,還是滿樹枯枝,羨慕斯特里克蘭備受寵愛的幸福,有女人們的愚愛,如此忠誠,甘愿奉獻自己。雖然愛情易逝,但是我也想體驗一番男歡女愛的人性,縱使我沒有傾城傾國貌,家里有礦,因為我也是個希望被疼惜的人吶!
“戀愛中的人頭腦再清楚也不會承認——盡管可能心里也明白——他的愛終有一天會結束......”剎那的煙火,是存在于這世間最好的詮釋 了吧?給我的陽光,給我的暴風雨,都將孕育出彩虹。
吐槽一下下:還要這樣謹小慎微多久呢?多想放棄一切顧慮,可以大大方方地做我自己?好吧,這就是成年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若能一直身心舒服的生活下去,不用擔驚受怕,夠飽暖,心舒暢,這輩子,我就沒有遺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