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瘋了,其實就是你瘋了”,這是出自這本書中的一個小故事,我喜歡這句話。
高銘,乍一看,這個作者的名字很陌生,以前根本沒聽過,但這本書倒是很有名。翻開書的封皮,看完了前言都沒找到作者簡介,可見這個作者對于這本書內容的重視。也許在他看來,我們只需要知道這本書就行,作者是誰,無關緊要。這樣想來,便覺得作者的心思真是應對了自己的名字——“高明”。
連續精進了幾周,看的都是心理學書,腦子有點不夠用,實在需要調節一下,于是從書架上取下了這本買了很久的書。沒看之前,有人告訴我說,“要不你別看了,萬一你人格分裂了怎么辦?”我笑笑說:“要真是那樣,那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精進”,哈哈……開個玩笑。
之前讀的心理學書都是正規的心理學家的科學實驗研究,或理論或方法,有可操作性,但卻少了趣味性。這本書不同,作者是以完整的他和精神病患者的聊天記錄整理出來的筆記,真實而又耐人尋味。與其說書中的他們都有精神病,不如說他們只是對自己的世界癡迷,用不同于常人的視角在看世界,周圍的人不理解罷了。
寫到這兒,想起了何炅老師的那句歌詞:“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這個社會不認可的,我們所謂的那些“神經病”,也許他們有比我們更高的智商,有比我們對情更深的執著,有比我們對人生更深的感悟。這其中有這樣幾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1
一個17歲的少年,他腦子里整天想的是“四維蟲子”。他說:“我們都是四維生物,除了在空間外,在時間軸上也存在,只是必須要遵從時間流的規律……”。這些我們根本明白不了的話,其實是量子力學的相關知識,每次和他談話,作者都需要物理學教授的協助。
他說的東西現在都沒有,量子物理學教授對于他的邏輯思維也不能完全否定。教授說:這就好比你拿著現在的手機穿越到100年前,別人認為你是怪物一樣,有些東西只是目前不能被證實而已。
當然他活在現在,就因為他說的這些一般人都不懂,而他又沉迷于自己的探究無法自拔,給他安排了量子物理考試,成績并不理想,所以家人認為他腦子不對了,只能送去了精神病醫院。
大家說他真的有病嗎?那劉慈欣《三體》中的那些外星人,那些高深難懂的物理學應用又怎么解釋?科幻小說為什么那么受歡迎?其實說白了,我們只是用社會規則作為評判標準,界定了他的不正常,也許他的思想在幾百年后能實現呢。我們只能說他也許是個天才,可是不屬于這個時代。
看到這的時候,莫名的想起歌德說過的一句話:真理屬于人類,謬誤屬于時代。正是因為我們對未知知識無法證實其真偽,所以我們習慣了用所謂標準的社會思想評定他人,不符合的都難以被認同,所以那些智商“異常”的人被稱之為“神經病”,這也許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2
一個老太太,腦子挺清楚,精神也還好,就是有時候說話會語無倫次。老伴生病去世一年,她卻一直堅持認為自己老伴沒有去世。孩子們都忙,偶爾回去看看,孤獨的老太太一直走不出老伴死去的陰影,所以開始行為變的“異常”。
她每天的每件事都認為老伴和自己在一起,吃飯、喝水、讓子女們陪老伴聊天,家里所有的擺設都是兩個人的生活器具,天天看著他們之前互贈的一堆卡片自說自話,就在家人都認為老人的精神出了問題,準備入院治療時,作者卻無意間發現了一張老人最常看的卡片,是那卡片上的這首詩讓作者明白了她“神志不清”的原因。
詩是這樣的:
指間的戒指不再閃亮
婚紗在衣柜里早就塵封
我們的容顏都已慢慢的蒼老
但那份心情,卻依舊沒有改變
感謝你帶給我的每一天
我才有勇氣說“永遠,永遠”
現在你還認為是老人神智有問題嗎?那只不過是對愛人最深的思念,對那份真摯情感的不舍得而已,而為人子女的我們沒有體會到父母真正心思,卻誤認為是她“神經”有問題。這里既有羞愧又有感動。
我們都想要一份牽了手就有的愛情,卻活在一個上了床也沒有結果的年代。看看我們老一輩的父母,他們對愛情是多么的矢志不渝,難道我們真的就不為之動容,并向他們學習嗎?同時,對待父母,用心去理解比只給錢更重要。
3
這是一位40多歲的中年男人,他是北京著名天價地段的一個公司老大,他認為自己有精神病,因為他能不斷重生,并且還帶著前世記憶。
原本他是一個正常人,到了十幾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就想起來了,記得自己前世是誰、做什么、什么性別、經歷過什么、曾經的親人,甚至于連他怎么死的他都記得。他記得每一世他不同的身份,好的或壞的人生,他想結束自己這種狀態,可是想盡辦法的死后,每一次又會重生。
當他把這些事告訴身邊一些人的時候,別人有的只是羨慕,也有人有其他說法,其中最多問的是“怎么才能有錢”?可是,當他把成功的答案告訴人們時候,人們卻總是不信。
他說,有錢很簡單:不管深處什么時代,安穩的也好,戰亂的也好,浮夸世風也好,只要做到四個字“隱忍、低調”。
仔細想來這又何嘗不是?現在的我們大多數都很浮躁,書看不了兩頁變成了看手機;文章寫不了幾篇就去追劇。時常看到朋友圈里有人發:最近鬧劇荒,求推薦,可從來沒見過有人說:書不夠看,求推薦的。我們想盡一切辦法的想一夜爆紅,爆紅之后又很快過了氣,為什么?因為,我想,大概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四個字吧。
看吧,這就是這本書里被世人所認同的精神病們的思維,這真的是不可理解么?還是這個社會能力有限,理解不了他們呢?在第三個故事中,那位老板說:也就幸虧我是老板,我有錢,如果我是個普通人,早被當成精神病送醫院了。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多少覺得有點諷刺,對世人的諷刺,對社會的諷刺。
這本書里各個都是有趣的故事。說實話,看完這本書,我甚至不覺得他們是精神病患者,只不過是他們的思維和常人不同而已,我們經常說: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不會存在相同的兩個人。可面對這些“異類”的時候,到底是瘋子還是天才,其實我們并不能一概而論。
好了,書中的內容就說這么多吧,如果你想從更為奇特的角度理解這個世界,那這本書推薦一讀。讀完之后,也許你會發現,你身邊那些所謂的“不正常”人說不定就是下一個牛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