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生命的最后階段都是在醫院病床上掙扎度過的,過程痛苦萬分,無論是病人還是家屬都隨著如山般的壓力,但卻又是那樣的無能為力。可惜的是,醫院冷冰冰的設備儀器無法傳遞脈脈溫情,反而一而再地拉低病人最后的尊嚴。有沒有更好的臨終關懷可以選擇呢?
中國人普遍缺乏宗教信仰,死亡這個概念就像一個黑洞,想一想都覺得如墮入九層云天,完全不可琢磨、無法把握。人對未知的東西總是有恐懼的,更何況這種精神層面的終極考驗。宗教則告訴大家,死是生的另一種開始,關閉一扇窗的同時,會打開另一扇窗。正因為有確定感,所以多了一份從容與安祥。
看過一部電影《費城故事》,片中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男主角臨去世前,他的“臨終關懷”是和班德拉斯飾演的愛人共跳一段華爾茲;去世后,“追悼會”做成一個生前好友的歡樂派對,錄相機里播放著他的童年趣事,以及他專門為正在舉行的這場“追悼會”錄制的一段深情寄語。當然,電影有夸張成份,但那種面對死亡的平和態度,卻是值得每個人去追求的。
從小都是無神論者的我們,要想去接觸宗教的世界顯得不切實際,但我們完全可以去認真看一看一些哲學方面的書。哲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職場難題,不能立馬提供經驗干貨,與成功學不沾邊,論所謂的實用價值,哲學的確乏善可陳。但它能啟發我們思考一些精神層面的問題,像經典的人生三問,我們是什么?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又要到哪里去?不會有標準答案,也不需要求得甚解,只要我們知道該怎么去想,那就算是入了哲學的門了。
生死觀是一個很博大的話題,物質層面已經完全解釋不了對生與死的種種疑惑,它更是一個純粹的精神層面的問題。我們更愿意相信有天堂,在那里不會再有病榻上的痛苦與無助,不會再有生死線上的掙扎與疲憊,伴隨的,都是祈禱、祝福,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