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讀書營-50-同輩壓力

10月16日 星期一 天氣雨

10月16日清晨音頻

各位同學,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們100天精華內容領讀營的第50個學習日。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小理論,叫做“同輩壓力”。

前幾天后臺收到留言,說 " 我總是見不得人好。每當自己看見朋友圈里有人曬出他們的美好生活,就感到很不舒服;聽說親戚家的小孩找到好工作也會心里難受;甚至戀人升職都會令我有壓力。是我心胸太狹窄、嫉妒心太強嗎?"

的確,許多人聽到同齡人、或是同一個圈子里的朋友過得更好時,會感到一種 " 同伴壓力 ",新聞里的 " 沒有英文名,不能和我的孩子做朋友 "、" 贏在子宮里 ",還有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的 " 朋友圈焦慮 ",其實都是同伴壓力的體現。

可能你也正感受著這種壓力。同伴壓力會改變我們的行為、想法,降低我們的幸福感。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同伴壓力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人們足夠強,就可以不受到同伴壓力的影響呢?我們又怎么應對同伴壓力?

在群體中,同伴壓力讓你不敢落后

什么是同伴壓力呢?同伴壓力指的是:" 因為渴望被同伴接納、認可、肯定,為了避免被排擠,于是選擇違背自己的意愿所產生的心理壓力。" 這里的同伴不止你所處群體中的成員, 例如同學、同事等,也包括與自己年齡、地位、所處環境相仿的人。無論你對所處群體觀感如何,是喜歡還是討厭,你都無法避免受到來自同伴的影響。舉個例子,即使你不喜歡自己的同學,而且你打定主意要考研,但當你聽說同學獲得了好的職位,你還是會感到很不舒服,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同伴壓力有兩類:從眾型同伴壓力和競爭型同伴壓力。

從眾型同伴壓力指的是:迫使你和你的同伴 " 保持一致 " 的同伴壓力。比如要認可同樣的價值觀,要使用差不多價位的奢侈品,乃至要按照 " 圈子 " 里的潛規則做事等等,都屬于從眾型同伴壓力。

競爭型同伴壓力指的是:迫使你在群體中變得出類拔萃的壓力。它會促使你爭取在和同伴的比較中勝出,如果無法勝出,就有可能被排斥或是輕視等等。比較的對象多種多樣,比如比拼收入、婚姻、乃至孩子的學習成績等等。本期音頻主要討論的是競爭型壓力。

同伴壓力可能會貫穿人們的一生。雖然我們在青少年時期更容易感覺到同伴壓力。因為在那時,我們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里,自愿或非自愿地和同學相處,而學校與老師也會反復強調學業競爭的重要性。但是,不代表我們離開學校后同伴壓力就會消失。成年人同樣也會有同伴壓力。只是隨著年齡變化、所處團體不同,同伴壓力的來源也會產生變化。

如今,人們承受的同伴壓力正變得越來越強烈。這可能是由于當今社會塑造、并推崇著 " 成 功年輕人 " 的典范,幾乎無時無刻地在告訴你:" 只有你取得世俗的成功,你才有足夠的價值 ",通過將自己和這些典范進行比較,你會感到巨大的壓力,因為你不知道怎么樣做得和他們一樣好。

此外,由于社交網絡加強了信息傳播,使得我們能接觸到更多的同伴,在過去,可能你只需要和幾十個人進行比較,而現在,在社交平臺上,你可能隨隨便便就會碰見幾百個和自己年齡相仿、處境類似的人,由于接觸的人增加了,你也更容易發現那些優秀的同齡人,甚至會產生錯覺:好像許多人都是成功的,只有自己不夠成功。

群體中的所有角色,都會遭受同伴壓力

在群體中,不論你競爭力如何,你都會感到同伴壓力。如果一個人競爭力很弱,Ta 要承受被群體中的其他人輕視的壓力,Ta 可能被邊緣化,也喪失了為自己發聲的權力,甚至擔心會被排擠出群體之外。而處在中間的成員,一方面希望贏得競爭獲得領導的位置,另一方面也時刻擔心自己落后,不希望自己有天會被其他成員輕視和拒絕。

而那些在群體中處于領導地位的人,也同樣承受著同伴壓力。甚至研究發現,在青少年群體中,那些最受歡迎的孩子反而壓力更大。因為領導者往往最受矚目,Ta 可能時時刻刻需要繃緊神經、應對他人的 " 審視 ",警惕自己忽然失去領導的位置。此外," 處于領導位置 " 和 " 被群體拒絕 " 可能只有一步之遙,如果領導者變得過于優秀、和成員距離太遠,反而會被原本的成員排斥。

同伴壓力會給我們造成怎樣的影響?

當人們聽到 " 壓力 " 這個詞時,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它的負面作用,但實際上,同伴壓力也有兩面性,它有消極影響,但也能給我們帶來好處。

1. 同伴壓力的消極面

a. 增加你的 " 相對剝奪感 ",降低你的幸福感

如果你的同伴都很優秀,那么處于這樣的群體中,你很容易產生 " 相對剝奪感 "。相對剝奪感指的是,當你的成就比不上周圍人時,你所產生的挫敗感。舉個例子,如果你月收入 5 萬,但你的鄰居月收入卻有 10 萬。那么即使你的收入并不低,面對鄰居時,還是有種 " 比不上 " 的沮喪感。而相對剝奪感會降低人們的幸福感:你發現自己很難為取得的成就感到滿足和自豪 。

b. 降低你的 " 自我價值感 "

研究發現,同伴壓力會降低你的 " 自我價值感 ",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而且,你越是重視某個領域里自己的成就,當你被別人超越時,你就受到的打擊就越大。

而如果你的價值感來源于很多渠道,那么即使你在某個領域里被人打敗,你依然可以從其他途徑中獲得成就感。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來自哪個方面,你就越有可能在各方面的同輩競爭中感到無限壓力——也就是說,更清楚地了解什么對你自己重要,是緩解同輩壓力的重要前提。

2. 同伴壓力也可以有積極影響

首先,同伴壓力可以增強我們的自信。如果你覺得自己原本并不擅長某種能力,然而你發現自己的同伴卻很擅長,你會對 " 自己能提升這種能力 " 感到更自信,因為你的同伴向你展現了 " 人們能夠做得到 " 的可能性。舉個例子,你原本覺得自己不擅長用軟件,但如果你發現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伴卻用得很好,你會想:"Ta 能做到 ,我當然也可以做到。" 于是會有更多的信心去學習用軟件。

其次,同伴壓力能夠敦促我們進步。它可以成為我們自我提升的動力,在你懈怠的時候督促你前進。同伴壓力能促進我們與同伴之間的良性競爭,如果你能和一個與你水平相仿的同伴結成小組,彼此較勁,你能比一個人努力時更快地取得進步。

如何應對同伴壓力?

我們已經知道同伴壓力有好有壞,那么,如何更好地應對同伴壓力,減少它對我們的負面影響,并加強它對我們的正面作用呢?

1. 改變你的心態,平和地看待同伴壓力

有時人們面對 " 同伴壓力 " 時感到不知所措,是因為他們把同伴壓力看得過于糟糕。比如有人會質疑自己 " 感到同伴壓力是不是因為自己承受能力弱,所以見不得別人好 ",而實際上,你可以用更平和的態度去看待同伴壓力,因為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會感受到它,有同伴壓力不是你的問題。

此外,也不要排斥同伴壓力,錯誤地認為 " 同伴壓力是因為自己心胸狹窄、見不得別人好 ",當你感到同伴壓力時,你要告訴自己:" 我不是見不得別人好,我只是希望和他們一樣好 "。

2. 將同伴壓力當做自我提升的機會

實際上,同伴壓力能為我們提供自我提升的機會。首先,同伴壓力像是一個 " 指示器 ",能告訴你哪些人值得你學習,因為你不會在沒有優點的人身上感到同伴壓力;而在識別出優秀的同伴后,你可以向他們學習,比如模仿他們的演講方法、參考他們的學習方式等等。

其次,利用同伴壓力,你能夠敦促自己自我提升。除了和同伴結成 " 競爭小組 " 以外,我們也可以利用 " 不希望被同伴看低 " 的心態,來推動自己自我提升。比如,如果你希望更好地學習一門課程,你可以和同伴約定:當你上完課后,你會將課上的內容教給 Ta。而因為你不希望被同伴問倒、被同伴看不起,你會加倍努力地認真聽課和學習。再比如,你可以將自己的減肥計劃提前告訴同伴。于是,為了證明自己并不會 " 言而無信 ",為了向同伴證明自己的意志力很強,你會更努力地進行減肥。

3. 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愿望,給自己的愿望排列優先級

要記?。耗悴豢赡茉诿總€領域都贏過別人。一旦你試圖在每個方面都要成為 " 第一 ",那么分散的精力遲早會將你耗竭,更有可能 " 一事無成 "。因此,當你發現自己在好幾個領域中試圖贏得他人時,你要了解自己到底最渴望獲得的是什么,最希望能在哪個方面被人尊重,給你的愿望排列優先級,在最優先的領域中投入更多精力。比如,如果我希望他人會因為我的技術而夸獎我,那么或許我不必特別執著于成為一個 " 最受歡迎的人 "。

4. 學會從多種角度思考

當你發現群體中的同伴們熱衷于比較某種事物時,你需要冷靜下來,試著站在對立面思考一下:他們爭搶的榮譽是不是有意義?;蛘吣憧梢韵胂笞约翰⒎鞘侨后w的一員,從其他人的角度觀察群體的行為是不是合乎情理。這樣,你可以避免陷入同伴之間盲目的競爭,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5. 在向上比較之外,也要學著向下比較

在和那些更優秀的同伴進行比較時,我們也要學著 " 向下比較 "??吹侥切┍任覀兦闆r要糟糕的人,我們會對自己的現狀更加知足也更加感恩。這并不是在鼓勵人們自暴自棄,而是希望人們可以有多種比較對象,能更準確地評估自己的價值,不會因為一味地向下比較而低估了自己的成就。

比如,如果你是新手父母,不要時刻都用自己的孩子和班里成績最好、條件最優越的孩子比較,而是將更多家庭的孩子都納入考量范圍。而且要小心,因為你身上的同伴壓力也會傳遞到孩子身上,使他們無法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競爭。

聽完今天的音頻,我們希望大家了解:只要我們還生活在群體之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感受到同伴壓力。即使是再成功的人,也會有 " 我可能比不過別人 " 的時候。當你覺得有壓力時,要更加小心,不要被壓力操控著參與盲目的競爭,或是一味逃避;而是應該勇敢而謹慎地面對它,把同伴壓力變作自己的助力。

今日電影推薦:《科比的繆斯》紀錄片 豆瓣評分 9.1? 2015年上映





10月16日讀書心得

本周作者介紹:

歐·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

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后一片葉子》、《二十年后》等。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

生平經歷:

1862年9月11日,歐·亨利生于于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斯伯勒,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

1865年,歐·亨利3歲時,母親因結核病而去世。同年,他和他的父親搬到祖母家里居住,他與兄弟被送往堂親所開辦的一所私立學校讀書。他后來由他的祖母和姑姑撫養長大,姑姑啟發了他對文學的喜愛。

1876年,歐·亨利從姑姑的私立學校畢業。然后他就進入高中讀書,但是在1877年被迫輟學,到叔叔的藥房里當了五年學徒。少年時的歐·亨利喜歡畫畫,且頗具天分,他年少時便一心想當畫家。

1882年3月,格林斯伯勒的一位名叫詹姆斯·K·霍爾的醫生見歐·亨利身體不好,帶他到得克薩斯州拉薩爾縣的一個牧羊場做客。歐·亨利一去便喜歡上了西部牧場的生活,在那兒一住就是兩年。他有時幫忙做牧羊人、廚師、嬰兒看護員,并從一些移民那兒學了一段時間的西班牙語和德語。

1884年,歐·亨利來到奧斯汀,住在一位同鄉的家里,并在奧斯汀找到了工作。歐·亨利當過歌手、戲劇演員、藥劑師、繪圖員、記者和出納員等,改變了貧窮的生活狀況。西部生活激發了他的幽默細胞,而且成為他后來的短篇小說的重要素材。他在21歲這一年改變了志向,立志成為作家。

1887年,歐·亨利與阿索爾·埃斯蒂斯(婚后改為阿索爾·波特)結婚,同年在《底特律自由報刊與真實》上發表了作品。

1891年,歐·亨利來到奧斯汀第一國民銀行當出納員。

1894年,歐·亨利花250美元買下了奧斯汀的一家周刊,將它更名為《滾石》,使它成為一份幽默雜志。他既當編輯又當出版商,自己寫文章,自己作畫。同年10月,聯邦銀行檢查員發現歐·亨利的賬目有問題,他只好辭職。

1895年4月,在編輯《滾石》一年后,雜志完全失敗,于是歐·亨利將雜志物歸原主。接著,他們搬到了休斯頓,歐·亨利轉到《休斯頓郵報》當記者和專欄作家。

1896年2月,歐·亨利受到了盜用公款的起訴,被傳受審并被暫時關押。他的岳父將他保釋出獄。本來歐·亨利的案情并不嚴重,但他在傳訊的前一天逃到了新奧爾良,然后又逃到了洪都拉斯。他在特古西加爾巴的旅館里呆了好幾個月。他早年間學的西班牙語幫了他大忙,他在洪都拉斯開始寫長篇小說《白菜與國王》。

1897年2月,歐·亨利獲悉身患結核病的妻子病危,便趕回了奧斯汀。他回國后隨即被捕,但又很快再次被岳父保釋出獄。7月25日,他的妻子阿索爾·波特死于結核病。

1898年2月,歐·亨利被判有罪,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3月25日,他開始在俄亥俄州哥倫布的聯邦監獄服刑。服刑期間,歐·亨利當上了監獄的藥劑師,同時為了維持女兒和自己的生活,以及供女兒上學,他開始認真寫作短篇小說。

1899年12月,他以“歐·亨利”為筆名在《麥克盧爾》雜志圣誕專號上發表了短篇小說。他把小說寄給他在新奧爾良的朋友,他的朋友再轉寄給雜志社。此后,他的筆名開始為讀者所關注。

1901年,服刑3年零3個月后,歐·亨利因在獄中表現良好而提前獲釋。7月24日,他在匹茲堡與女兒團聚。

1902年,歐·亨利移居紐約,成了職業作家,創作了上百篇優秀的短篇小說。在紐約,由于大量佳作的發表,他名利雙收,有時也受到記者的采訪。可他不僅揮霍無度,而且賭博,并染上了他父親的惡習酗酒。寫作的勞累與生活的無節制使他的身體受到了嚴重損傷。

1904年,歐·亨利出版了一生中唯一一部長篇小說《白菜與國王》,這是一部結構松散的政治諷刺小說,有時也被視作短篇小說集。

1906年,歐·亨利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四百萬》。

1908年,他與第二任妻子莎拉·林德賽·科爾曼離婚。他的經濟狀況也開始不好,為了緩解生活壓力,他不得不以很快的速度創作小說來換取稿費,這也導致了他的作品的質量參差不齊。他經常一周六天喝酒、賭博,第七天花一天來寫一篇短篇小說,再交給雜志發表。同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城市之聲》和《最后一片葉子》。

1909年,歐·亨利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命運之路》。

1910年,歐·亨利創作了《紅毛酋長的贖金》。6月3日,歐·亨利在寫作他一生中最后一篇短篇小說《夢》時病倒了。6月5日,歐·亨利死于肝硬化。他的葬禮在紐約舉行,他被葬于北卡羅來納州阿什維爾。

創作特點:

從題材的性質來看,歐·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以描寫美國西部生活為主;一類寫的是美國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類則以拉丁美洲生活為對象。這些不同的題材,顯然與作者一生中幾個主要生活時期的不同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三類作品當中,無疑又以描寫城市生活的作品數量最多,意義最大。

歐·亨利的小說通俗易懂,其中無論發生了什么,發生在何處,也無論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寫的都是世態人情,并且易有濃郁的美國風味。一般說來,驅使人們行動的欲望和動機是相當復雜的,但是歐·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對來說卻都比較簡單,動機也比較單一,矛盾沖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貧與富。這一方面大概因為美國是個平民社會,不存在天生高人一等的貴族階級,既然金錢面前人人平等,貧富就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此時正值美國內戰后的“鍍金時代”,拜金主義盛行,坑蒙拐騙樣樣齊全,貪污泛濫成災,似乎只要人能賺到錢便是成功,并不問問錢的來歷是否清白合法,金錢的占有程度便成了人們關注的中心,歐·亨利筆下的蕓蕓眾生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金錢主宰的世界中,他們的處境動機,他們的喜怒哀樂,大都與金錢的占有有關,所以歐·亨利描繪的世態人情,無論是善是惡,都有某種美國式的單純。

歐·亨利小說中感人至深的落魄的小人物在艱苦的求生環境中,仍能對他人表現出真誠的愛與關懷,做出難能可貴的犧牲。為了給丈夫購買一條白金表鏈作為圣誕禮物,妻子賣掉了一頭秀發。而丈夫出于同樣的目的,賣掉金表給妻子買了一套發梳。盡管彼此的禮物都失去了使用價值,但他們從中獲得的情感是無價的。為了鼓勵貧病交加的年輕畫家頑強地活下去,老畫家于風雨之夜掙扎著往墻上畫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青藤葉。他為自己的杰作付出生命的代價,但青年畫家卻因此獲得勇氣而活了下來。他們各自做出犧牲,為的是給他人一點安慰。所有這些都未必稱得上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小人物們日常完成的小事,但正在這些小事上,他們達到了善,達到了自己精神境界的至高點。

歐·亨利對惡具有同樣的敏感,他把美國這個名利場上的把戲看得十分透徹,那些“叢林中的孩子們”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巧取豪奪,行的都“叢林法則”。殘忍遇到狠毒,小騙碰上大騙,強盜騙子縱然高明,卻仍然斗不過金融家,華爾街的經紀人是決不手下留情的,更可悲的是,在這種對財富的角逐中,人們的靈魂受到腐蝕,年輕的姑娘明明在飯館當出納員,卻偏偏裝腔作勢,假冒名門望族。忙忙碌碌的經紀人竟然忘了昨夜的新婚,向妻子再一次求婚。在一個金錢萬能的世界里,父親的財神可以在最關鍵的時刻制造一起交通堵塞,從而使獨生子獲得求婚的機會,愛神對此只能甘拜下風。不過,歐·亨利筆下的善與惡并不那么截然分開,涇渭分明,它們之間有著一個廣闊的中間地帶,其中存在著良心發現,幡然悔悟,重新做人的種種可能性。

風格

意外結局

歐·亨利的小說在藝術處理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們的“意外結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謎底”才最終解開,情節的發展似乎明明朝著一個方向在發展,結果卻來個出其不意。這意外的結局一般說來是比較令人寬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結局,也常包含著某種光明之處,這就是所謂“帶淚的微笑”,即“歐·亨利式結尾”。悲劇在歐·亨利的筆下是很少發生的。然而,意外的結局不能不經常依賴于某種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與現實產生距,所以“意外結局”一面使歐·亨利的小說顯示得趣味盎然,同時也使它們缺乏深度。以現實主義的筆法,觸及中下層人群的日常狀態,并提煉出貧苦生活中的幽默、機智的一面;善用各種戲劇性巧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結尾,這正是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典型風格。

幽默

兩難的處理和意外的結局往往產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在歐·亨利的小說中,幽默是貫穿始終的,有的專門是為幽默而幽默的。綁架孩子的歹徒被頑童折磨得苦不堪言,寧可倒貼錢把孩子護送回家。幽默家被近日復一日地制造幽默,竟變成了一個心力交瘁的吸血鬼,最終在殯儀館的后房中才得以告別塵世的愚蠢,重新恢復了一個正常人的知覺。歐·亨利諷刺,但不流于諷刺,他的嘲諷和幽默通常是善意的,有時能令人震驚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諦,如《生活的陀螺》和《鐘擺》那樣,它們體現了歐·亨利透視生活的能力。歐·亨利的語言本身也充滿了夸張和幽默,而幽默能直到淡化事物悲劇性的作用,使大眾讀者更能接受。

敘述視角

歐·亨利的小說常常采用全知敘述者,即采用無所不知、無處不在的“上帝視角”對故事世界的一切予以揭示,還會不時地站出來對故事中的人物、場景進行評述。不過,“即便在一些以全知視角為主導的小說中,故事外敘事者有時也會暫時放棄自己的視角,采用人物視角來揭示人物對某個特定空間的心理感受。”人物視角就會作為人物的感知而構成故事內容的一部分,從而有效地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心理活動,進而揭示作品的主題。

人物形象

人物類型化。

在歐·亨利的小說中,有關人物外在特征的細節描寫,遠遠超過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和解析。也許是受篇幅所限,也許是歐·亨利對于呈現人物的內心沖突不是很感興趣,他常把小說中的人物稱為“提線木偶”,認為他們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帶有典型的宿命論色彩。由此,他更樂于描繪和呈現“木偶們”身處的社會背景。由于缺乏人物心理描寫,很少觸及人物的內心沖突,被刻畫的人物有時會顯得缺乏個性和深度,不免陷入類型化的窠臼。小說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男性,而且常常被貼上傳統類型的標簽:好人與壞人,以及一些變體。經常出現的人物有:牛仔、牧羊人、騎警、醫生、強盜、銀行家、小職員、農夫、廚師,以及他們的妻兒。在每一個短篇中,歐·亨利只需從形形色色的人物類型中挑選出幾種,把人物關系稍加變換,再輔以有趣或離奇的情節,就能炮制出使讀者滿意的作品。有評論家認為,歐·亨利這種創作態度削弱了他的小說力度,導致了他的小說過于簡單、類型化;不夠細膩,缺乏深度和復雜性。

尤其是他的“西部小說”,人物的動作只停留在事物表面,結果使得多數小說只描繪了一些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諸如:愛、恨、恐懼、貪婪和憤怒。除此之外,人物之間的大多數沖突都以婚姻或死亡結束,不管讀者感到滿意還是悲傷、憤慨,都只能被動接受,因為小說已經隨著“令人吃驚”的結尾戛然而止了——沒有任何分析人物動機的內容了,因為短篇小說的篇幅非常有限。當然,這對讀者也是一種挑戰,對結局不滿意的讀者,完全可以把故事結局當成開放式結尾,對其進行加工再創作。

負面評價:“歐·亨利的作品是小把戲,叫人眼花繚亂,趣味橫生,但畢竟只是小把戲?!保ā秳蛎绹膶W史》評)

“(歐·亨利)整個是一個消遣作家?!保绹骷业氯R賽評)

正面評價:歐亨利是美國流行文學的中心人物。他享有大量的、長久的讀者,他的名聲幾乎等于短篇小說這種文體,雖然他說不上是這種文體的創造人之一,或者說是主要的創新人之一。他的喜劇天賦相當突出……對于歐·亨利來說,最重要的是他留住了一個世紀的觀眾:普通讀者在他的故事里看到的是他們自己,不是更真實或者更奇怪,而是像他們自己的過去和現在一樣。 ——美國耶魯學派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評

《麥琪的禮物》

1.雙重線索、虛實并重

小說從開篇就構筑了兩條線索,即明線與暗線雙重線索:吉姆賣表買發梳是暗線,德拉賣發買表鏈則是明線;雙重線索又非平均用墨,作者沿德拉賣發這條明線展開故事,并不惜筆墨,將筆觸著重放在刻畫德拉的形象上。

通過對許多細節生動描述,將德拉賣發前的焦急、憂愁和猶豫的內心活動以及買表鏈送給吉姆時的急切、興奮和忐忑不安表露的淋漓盡致。

但是,對于吉姆賣金表、買發梳的過程,卻沒有作任何描寫,只是在最后吉姆“我是賣了金表換了錢給你買的發梳”這句極其平靜的話中一語帶過。雖然對吉姆賣表買發梳的過程沒有詳細交待,但由于之前有德拉數錢等場景作為藝術鋪墊,使讀者完全可以想象出買發梳過程同樣充滿感人的場景。

短篇小說引入入勝的特點在于作家能“以少勝多”,筆墨凝練,緊抓一兩個側面迅速勾勒人物風姿,完成人物刻畫。作者通過兩條線索一名一暗、一實一虛,圍繞“互送禮物”交點,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經過讀者補充的想象,吉姆的形象仍然是豐滿的,這就是作者表現手法的獨到之處:對兩個同等重要的人物描寫,一個是精雕細鏤、濃墨重彩,另一個是惜墨如金、簡單勾勒,從而使小說虛實相應、有詳有略,同時又保證了人物形象豐滿。

2.懸念疊加、引入入勝

巧設懸念,突發逆轉的結構方法是歐·亨利善用的寫作手法,也是其敘事性作品引人入勝的法寶。

小說開篇即點明“明天就是圣誕節了”,使故事一開始就處于一種張力之中。隨后,通過設置一個接一個的懸念,使情節曲折跌宕,使作品生動感人,能緊扣讀者心弦。

作者在開篇就設置了一個懸念:圣誕節前一天,女主人公德拉三次數她僅有的一元八角七分錢,且大哭一場。作者并沒有直接解開謎底,轉而描述主人公生活的拮據和夫婦兩人篤厚的感情。

通過這種“墊疑”為情節發展作了必要的鋪墊之后,才回轉筆頭點給出了答案“明天就是圣誕節了”,而她“只能拿一塊八角七分錢給杰姆買一件禮物”,而且是“一件精致、珍奇而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在情節發展部分,德拉突然在鏡子面前端詳,她的表情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并很快地把頭發散開?!边@種驟變的原因是什么?這是作者設置的第二個懸念。同樣,作者仍不急于釋解懸念,而是運用夸張手法,“使那女王的珍珠寶貝黯然失色”,借助古代美貌著稱的阿拉伯希巴皇后極力渲染了女主人公的頭發,其目的是加重她為丈夫作出犧牲的份量,為情節發展作必要的鋪墊,同時這也是含蓄地在釋解懸念:德拉賣了頭發,為丈夫買來一條白金表鏈。

可以說,從標題到正文到結尾,處處都有作者精心設置的懸念,就是這樣一個接一個懸念的設置,把故事情節逐漸推向高潮,成為小說情節發展的原動力,使這篇名著的情節環環扣緊、錯落有致、曲折跌宕、有張有弛。這當然使得小說緊張精彩,引人入勝。

《最后一片葉子》

一、結構明暗渾然一體

短篇小說不同于長篇小說,因為它篇幅與容量短小,不能多線交錯展開,只能在二、三人之間單線地發展情節關系。但是手法高妙的作家卻可以在短篇中巧設明線與暗線,使兩者交相輝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歐·亨利的小說在這方面則是很成功的。他小說的結構多是是明暗重疊,明暗交叉,共同構筑情節發展。眾所周知,葉子是在此文中起到了貫穿全文的作用。葉子像一條絲帶一樣把松散的全文給穿了起來。作者不斷的提到葉子,并對葉子生長的環境進行描述,這甚至超越了對主人公的描述。文中數次提到了葉子生長環境,一次比一次更加惡劣。先從瓊西一片片地數落葉入手,將凄涼、悲觀的氛圍烘托得恰到好處。

惡劣的天氣,紛紛的落葉自然會帶給主人公,尤其是個病人,悲涼的心情。我們本以為愈發惡劣的天氣會使那片孤零零的葉子掉下來,特別是經過雨雪交加的黑夜之后,誰知它卻毅然地掛在樹上,而且作者對其葉子還進行了詳細地描述,深綠色的根,枯黃的葉邊,將整片葉子像水彩畫一樣呈現在讀者眼前,這一步步地伏筆,前后呼應,也為最后一段揭示真相打了很好鋪墊,致使最后結局不會顯得那么不合邏輯。

同時,作者還在整個作品中鋪墊了很多暗線,例如,對瓊西愿望的描述,對瓊西食欲的描寫,及醫生出現場景等等都是暗線,但是也在一步步恰到好處地演繹著故事的發展。

二、思想上充滿人性美

《最后一片葉子》就是一篇充滿人性之美的文章,瓊西和蘇的友誼、貝爾曼的犧牲精神以及最后一片葉子所蘊涵的深遠意義無一不在提醒我們盡管生活如此艱辛,卻有一種力量在支持著我們不斷向前,去改變現狀并追求美好的明天,那就是人性的真、善、美。

文章中對瓊西和蘇的友誼并未很多筆墨,但從作者在細節上生動、細膩的刻畫不難看出兩位姑娘之間的真摯友誼。首先她們志趣相投,對藝術、生活共同的追求使她們走到一起,她們“發現彼此對藝術、食品和時裝的愛好非常一致,便合租了那間畫室”;更為重要的是,當瓊西患上肺炎時,蘇對她的關心和照顧。

當醫生告訴蘇,瓊西的生存幾率只有十分之一后,她“把一條餐巾哭得一團濕”,而后卻裝作精神抖擻的樣子走進瓊西的屋子,告訴瓊西“醫生說你迅速痊愈的幾率是,讓我想想他是怎么說的——他說有九成幾率!”蘇自己承受痛苦而不把真相告訴朋友,是為了讓瓊西能以樂觀的態度與病魔作斗爭。

此外,瓊西的飲食起居也完全由蘇照顧。如果說瓊西和蘇是溫暖的火苗,那貝爾曼的自我犧牲就是熊熊燃燒的烈火,令人震撼、熱血沸騰。文章中鮮有對貝爾曼的正面描寫,僅寥寥幾筆,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六十多歲、長相不出眾、身材瘦小且藝術生涯不得志的老頭便躍然于眼前。

正是這樣一位老人,當聽到瓊西身患肺炎、認為自己的生命如冬天的常春藤葉般搖搖欲墜時,他暗自決定為她畫一片永不凋零的藤葉。于是,在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老畫家不畏嚴寒,畫出了他的第一幅也是最后一幅杰作。而為了最后的杰作,貝爾曼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貝爾曼是成功的,因為他的犧牲,年輕的瓊西活了下來。犧牲自己、挽救別人,這是一種人性的善。

文章并未對貝爾曼畫藤葉進行直接描寫,卻在最后定格為“一盞沒有熄滅的燈籠,一把挪動過地方的梯子,幾只扔得滿地的畫筆,還有一塊調色板,上面涂抹著綠色和黃色的顏料……”這些物體安靜地擺放著,除了貝爾曼死后給人們留下的悲傷和寂寞,歐·亨利似乎在向我們傳達著這種自我犧牲精神,他讓這種犧牲挽救了瓊西的生命,向我們表明這樣的自我犧牲精神是人性中為偉大和美好的東西,正是它在支持人類不斷向前發展。




讀后感:今天是訓練營的第50天,今日小理論是:同輩壓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321評論 6 54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559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442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835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581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922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931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096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39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74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91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04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89評論 3 34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96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24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22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54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