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圣者渡人。
? ? ? ? ? ? ? ? ? ? ? ? ? ? ? ? ? ?——《肖申克的救贖》
? ? ? ? 一部好的電影,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也沒有華麗的服裝與辭藻修飾,但卻有那種“魔力”吸引著你。沒有任何道理,你就這樣被它一點一點的帶到電影里面去,仿佛你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于無聲處驚雷,我想再沒有其他的話比這更貼切了。 ? ? ?看完之后心里感慨萬千卻又不知道從何說起,想要寫點什么卻又不知道從何提筆,或許真的像他們所說的那樣,一部優秀的電影是不能夠以蒼白的文字就能表達出來的, 只有一個人靜靜的看了過后慢慢的體會.領悟。
? ? ? ?自由,希望,制度化,電影的主旋律所在,安迪·杜佛蘭,一個飽受屈辱卻始終心懷希望并最終重獲自由的典范,當他淪為囚犯的時候,他是否就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沒有的,至少他會時不時地召喚自由的降臨。在陽臺上,陽光盡情散在他和朋友肩頭;他讓音樂飛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無人問津的角落,告訴每一個不自由之身,聽,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寫了一段自由傳奇--那就是他一手復舒的圖書館。在里面每一個不自由的人至少擁有一個讀書的自由權。正如影片所說有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翅膀太過耀眼。是的,安迪正是這種鳥。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鳥,怎肯永屈于欄桿之下,畢竟鳥會飛。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鳥的翅膀,記得那夜電閃雷鳴。有五十個足球場的長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況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惡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過皮囊一張,何況只是臟了囚衣。正如破繭的蝴蝶,安迪從下水道鉆出時,上帝賜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這雙翅膀不再是虛無飄渺的,它真實的如同手腳。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讓雨水沖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惡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電閃雷鳴,淚和著雨一起殞落。一個人因有了希望才會想擁有自由。
? ? ? ? 當希望占據一個人的心時,他就會想“我需要自由”。畢竟自由有種魅力,它可以去觸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這點,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東西,會令人發瘋。他學會忘記希望,告訴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銅墻鐵壁,足以讓一切希望成為笑話。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失去希望的自由人。當他假釋批準踏入“自由”時卻發現自己早已習慣于監獄生活,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時,他選擇了死亡。畢竟在里面五十年,已經完全習慣了里面的生活,但是 換個角度想一想,所有的事情都具有雙面性,關鍵的還是看你自己,思想決定以后的生活軌跡和高度,老瑞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與老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 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老頭子罷了。相同的命運似乎也要降臨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幾張鈔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辭世的房間,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藍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 ? ? ?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是啊,我們的上帝又在哪里?我們是否也像老布一般,潛移默化的就被“制度化” 了,這種變化微乎其微 連我們自己都無從察覺……
? ? ? ? 當你能飛的時候不要放棄飛,當你能夢的時候不要放棄夢,當你能愛的時候不要放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