璃君說:自信是快樂的源泉,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么或者現在正經歷著挫敗,要堅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失去的讓它去吧,把自己活成你喜歡的樣子。
在我最迷茫的時候,我請求長坤大師給我開示,他只告訴我兩個字,自信。
因為平庸的沒有閃光點,我時常會自卑,自卑的毛病是骨子里刻著的。我總想把自己活成那些身上自帶光圈的女子,走在人群中那個特立獨行的女子。
因為不滿足于自己的狀態,所以內心匱乏的雜草叢生,我看不見花開期待不到未來。這一點,長坤大師一語道破。
我說,如果有機會,我想過隱居的生活,逃離這凡塵俗世。
他說,真正的歸隱不是人們理解的逃避俗世,而是用智慧來思考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才不會迷失。
般若智慧,是我這個在塵世的俗子所欠缺卻也是最需求的。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 ? ?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參觀梵·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兒子問父親:“梵·高不是百萬富翁嗎?”父親答:“他是個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 ? ? ? 第二年,這位父親帶著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故居前,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里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棟閣樓里。”
? ? ?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于大西洋各個港口;這位兒子叫伊東·布拉格,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20年后,在回憶童年時,他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親讓我認識了梵·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告訴我,上帝沒有輕看卑微。”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是誰那么無知發明了“完美”這個詞。因為我從沒見過十全十美完美無瑕的東西,即使是那些活下我們筆下的偉人,也都是有或多或少的缺點的。
我之所以有著如此偏激的觀點,也正是從很小的時候扎在心里的自卑感。比如,我不漂亮,我不是次次考試都是一百,我不愛說話等等,數也數不過來的自卑使我看不到事物的閃光點。
世人大部分都是不完美的。這一點在后來我慢慢長了點見識后才慢慢看開的。
即使物質上已經很富裕,也會在某一點上有所不甘;即使有著傾世的容顏,也不一定能傾倒每一個人;即使有著不可一世的才華,也有不懂你的那么些人不知你在嘚瑟什么。
其實,這一切可能促成我們自卑的原因都是我們內心的假想敵。我們不可能是完美的,既然做不到完美就該坦然接受殘缺帶給我們的樂趣,自我鼓勵也好,阿Q也好,都是我們擊敗自卑的出口。
李白在《將進酒》中豪言狀語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實,這也是自信的暢言。
我們多數人的自卑感來源于沒有這種自我刺激的雄心,與自己過不去,輕視自己。時常夸大別人的優點,反之,反襯自己多么的無能與渺小。
我用我自己的故事來告訴你這些自卑的毛病有多可怕:
? ? ? ? 我的小時候是和媽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一起長大的。諸如媽媽時常嘮叨:“別人家的孩子”那么勤快,“你”怎么那么懶?“別人家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是前三名,“你”怎么還沒考及格?到了工作的時候,“別人家的XXX”被請回縣里做老師,“你”跑到那么遠的城市瞎搞;嫁人的時候,“別人家的xx”嫁了個老師離家又近,“你”嫁到那么遠沒有親人去。
? ? ? ?這些比較一直貫穿于我的整個成長,媽媽沒有接受多少教育,不懂得如何保護我的心理我都能理解。但她的比較無疑給我的心理壓上了沉重的石頭:自卑感,雖然我也時常跟自己說每個人選擇不一樣閃光點也不一樣,但還是搬不開她無形壓在我心上的這塊石頭。
? ? ?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愿理她口中的“別人家的XXX”,甚至開始嫉妒她,我一次次反擊媽媽:“如果你覺得別人家的XXX比我好,你就讓她做你女兒啊!”。慢慢地,我開始模仿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我壓抑自己的本性學習她的乖巧,我學習她怎么穿衣服學習她悶在家里看書。
? ? ? ? 直到有一天,我穿了一件我并不喜歡的紅色衣服去學校,還學“別人家的孩子”把頭發盤的高高的,我以為我跟她一樣就會很好看。到了學校,遇到一個平時很要好的同學突然盯著我說:“你最近換風格啦?喜歡穿亮色的?”看著她怪怪的表情,我以為她會夸我好看,誰知她接下來說:“可是我還是喜歡看你穿暗色系的衣服,這樣感覺好俗氣,頭發別盤起來啊,這樣老氣。”。
可想而知我當時的心境是如何的。我無知的自卑感促使我去東施效顰,差點迷失了真正的自己,既可笑又可憐。
在擺脫自卑的陰影的路上,我一直努力發掘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然后,一點點努力放大自己的優點,因為擊敗自卑的最快方法就是趕快讓自己自信起來。
自卑的人,喜歡把自己掩埋在自己卑微的世界。艷羨別人的人生,把自己所缺失的東西和別人所擁有的美好做比較,這樣的艷羨與比較,只會葬送自己的本性,掩蓋住自己可貴的閃光點。
要相信,這世上只有這么一個特別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