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
這三個字那么熟悉。曾經在兒子的體恤衫上看見過,白色的體恤衫上只有這三個大大的隨意書寫的字,為什么寫這三個字,為什么不是“喝茶去”,當時也疑惑過,但是沒有深究。
曾經在某個地方的茶杯上看到過這三個字,青白色瓷器上豎著三個字“吃茶去”。當時根本沒往心里去,覺得茶杯上這三個字那是理所當然。
今天,參加吉祥茶道禪修班第一天,兩次聽見這個“吃茶去”公案,第一次在開班儀式上,大和尚介紹“吉祥茶道”第二屆,茶道“正清和雅”時提到這個公案,晚上行香吃茶的時候,大和尚又講了這個故事。才知道這簡單的三個字后面有著茶緣禪心,有著茶禪般若。
這個公案是這樣的:
1000多年以前,有兩位僧人從遠方來到趙州,向趙州禪師請教如何是禪。趙州禪師問其中的一個,“你以前來過嗎?”那個人回答:“沒有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趙州禪師轉向另一個僧人,問:“你來過嗎?”這個僧人說:“我曾經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這時,引領那兩個僧人到趙州禪師身邊來的監院就疑惑地問:“禪師,怎么來過的你讓他吃茶去,未曾來過的你也讓他吃茶去呢?” 趙州禪師喊了一聲這個監院的名字,監院答應了一聲,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那么簡單的三次回答同樣三個字,到底有什么禪意呢?據說對“吃茶去”這三個字歷來也是見仁見智的,這三字禪有著直指人心的力量,也從而奠定了趙州柏林禪寺是“禪茶一味”的故鄉的基礎。
第一次,面對一個沒有來過的僧人,請他吃茶去,這是一種恭敬,禮貌,也是一種隨緣;第二次,對一個曾經來過的僧人,請他吃茶去,這里依然有禮貌,平等,緣分;第三次,面對寺里人員的迷惑,禪師當頭一喝!要震醒“迷夢”。 監院應聲, 被趙州禪師從“夢中”喚醒,回到了眼前的現實當中。快喝茶休息去吧。還是請吃茶去,平等、啟蒙、開悟……這頗具深意的“吃茶去”,道出了趙州禪師待人接物的一片禪心,無論是誰,都以此三字示法。
可見,真正的禪修不是神秘莫測,恰恰是要能在日常的一點一滴中,該問候客人就問候客人,該如何招呼客人就如何招呼,碰到有人誤入歧途心生妄念之時,及時地將其喚醒,引導他回到自然的眼前生活中來。
趙州禪師的“吃茶去”,就是放下分別心,“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要隨緣任運,當下體悟,這世界本就清凈無礙,沒有那么多煩惱。
曾有人問:餓來吃飯,困來臥眠,這誰不會啊?禪師說:偏有人胡思亂想,餓了不吃,困了不眠。自尋煩惱,而難以自拔。
吃飯時就專心吃飯,否則容易消化不良,自尋不快。 ?這則公案提示人們:要自然而然地生活,不要演繹、推理出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思想。
記住了大和尚在禪堂說起的對聯:
來吃茶,去吃茶,吃茶何分來與去;
行參禪,坐參禪,參禪不拘坐和行。
靜心修養,明心見性。感恩,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