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一門外語都不夠用了。
**
顧名思義,第二外語是你習得第一外語(通常是英語)之外的語言。
當我想努力再學一門外語是在畢業之后。當時手里揣著英語專業的文憑和幾張證書來到人才濟濟的上海,并沒有太多競爭優勢。
后來也算幸運進了一家知名外企,當我得知公司的歪果仁同事至少會三門語言,甚至有些會四五門,現在還努力學中文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他們多數是公司的中高層,工作極其繁忙,卻仍然抽空去學習中文,我就覺得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其次就是覺得,好像自己也沒有什么特別出眾的地方,唯一就是對于語言的學習,有種執著的熱愛。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并堅持去做,這本身就很熱血。
那到底學哪一門二外呢?我當時想的是法語。因為大學時讀的二外就是法語,有一定的基礎,入門快。一想到以后能用法語去法國自由行,走在浪漫的香榭里舍大街,邂逅當地人能暢通無阻地交流,我的腎上腺素立馬就被激起來了。
我是執行力很強的人,所以立馬就對比了幾家培訓機構,最終選擇了某培訓機構,因為當時該機構推出了2年暢讀小語種卡,在這2年內,你可以隨意選擇你想要學的小語種(基本囊括了現在熱門的小語種),報價6000,我一想,也劃得來,立馬辦了卡。
在之后斷斷續續的半年里,我努力克服自己的懶癌,利用下班后和周末的時間去上課。
培訓班的老師上課很快,一節課沒去就落下一大截,所以漸漸地很有挫敗感。最磨人的是背法語單詞,名詞都有陰陽性,背"桌子"這個單詞,我還得記它是陰性還是陽性,真的是太痛苦了。
沒錯,半年后,我很不要臉地打了退堂鼓。
可是交進去的白花花的銀子,要不回來但也不能打水漂呀。那時候我剛和家人從韓國旅游回來,從不看韓劇甚至鄙視看韓劇的我,突然對這個國家產生了好感,于是我最終棄法語,選擇了學習韓語。
當身邊人聽說我學韓語,都不以為然甚至不屑地說,干嘛學韓語啊?就韓國一個國家說韓語,朝鮮你也不會去旅游,學那干嘛?韓企待遇又不好,等級制度森嚴,在歐美企業自由的環境下呆慣了,你不可能適應的。
我笑而不語。我們已經太習慣功利地去學習了。從小到大,總是被教導:好好讀書是為了考個好大學,考個好的大學是為了能找個好的工作。
作為應試教育批量化產物,終于熬過了這一階段,我們終于長成了那些曾經眼中的大人,有自主選擇權,也深知"應試教育"有很多弊端,應該倡導"素質教育"的時候,思維定勢導致大多數人依然在功利地學習,甚至畢業后停止學習新知識。
習慣打擊別人夢想的人,也習慣安于現狀。從那之后,我再也沒跟任何人提起學習韓語的事情,只是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
從今年2月份到現在,將近7個月的時間,從零基礎到現在已經上到中級課程,可以簡單地日常交流,我想在此分享學習語言的心得體會,其實學習方法大同小異,不限語種,皆可套而用之。
1. 除了興趣,還得明確學習語言的動機
雖然我反對功利地去學習,但我覺得當你決定學一門外語的時候,思考下你想達到的目標很有必要,會促進你的學習。
為了旅游,為了能看懂原版書籍或電視劇,為了出國留學,其實這些都是你學習的最強助力。
還有我個人覺得,如果可以,盡量選擇一門"觸手可及"的語言。
從小到大,可以說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都是靠意念,靠著強大的意淫能力,想象英語國家的人們如何吃穿住行,記住了一個又一個單詞和語法。
因為對于我們這一代來說,不像95后和00后那樣小小年紀就有機會暢游世界。大多數的我們到高中甚至大學畢業,都還沒有機會去到英語國家,看看課本里的native speaker 是如何生活的。
因此我說的學習一門"觸手可及"的語言,是指短期內你能有機會去到這個國家,親自去體會,從而加強你學習該國語言的動力。
像我之前學習法語,如果去法國或其他法語國家旅行十天半個月是蠻大一筆開銷,短期內對我個人而言,超出經濟能力承受范圍。也就意味著,我得再次靠意淫能力去學這門語言。
當然土豪和準備留學黨不在此考慮范圍內。
2. 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報培訓班或者網校
其實我們生活在一個很好的時代,獲取學習資源變得很便利。
因為是二外,與我們學了十幾年的英語不同,這對你來說你全新的語言,所以零基礎的朋友,我個人建議還是報班。
培訓班雖然比較貴,但傳統的教學方式也有其很大的優勢,語言學習最重要的是口語,所以面授教學可以從一開始就糾正你的發音。
現在滬江網校做得非常好,有些課程學生黨也能負擔得起,甚至還有很多免費課程資源,充分利用起來。
如果你還是大學生,我有個不錯的建議:竄校。如果你的學校沒有開你學習的這門語言專業,可以去問問自己同學的學校,或者直接去外國語大學,那里語種全面,且有很多語言交流活動,如果能蹭到語言班的課,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3. 利用碎片化時間,全面沉浸式學習
對于上班族來說,碎片時間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等地鐵坐地鐵的時間,完全可以利用起來。
就我個人而言,從家到公司,一共40分鐘。每天早上一出門,我就會戴上耳機聽一篇短篇對話。
雖然魔都的地鐵早高峰很要命,但看到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還能掏出手機看劇玩游戲聊微信,那么你也一定可以騰出手打字。因此每次當我聽完一篇對話,我就會聽寫,然后根據文本校對。
這樣每天聽一篇文章或對話,一個月下來就是30篇,一年就是365篇,積少成多,量變引起質變,語感也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當別人還是睡眼惺忪帶著一臉起床氣來上班的時候,你已經背完了一篇文章。不說別的,看著自己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那種內心的滿足沒有嘗試過的人不會懂。
4.考取相應語言證書
對于國內的考試,我們往往很抵觸,甚至嗤之以鼻,尤其是語言類考試,除了托福雅思等出國留學必備設有口語考試外,其余所有的證書考試都是筆試,而沒有最重要的口語考試,導致出現雖然是高分兒但卻無法正常用口語交流的學生。
在經歷了一場場英語證書考試后,我慢慢釋懷,證書它只是一個結果,但在準備考證過程中,你如何對待去準備它,才決定你是否真的能學好它。證書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證明。
當我上初級韓語班的時候,有很多同學喊著說,我才不要考證,我就是興趣,隨便學學,能交流就行。當我問她學了多久 ,她說2年了。2年了,她竟然還在上初級班,而且讀單詞,學語法都很吃力。因為松懈了對自己的要求,所以進步地很慢,甚至為此浪費了很多時間。
既然決定了學,就該給自己設定時間期限,學習上的拖延癥最要不得,因為它不僅浪費了你的時間,還會打擊你的學習熱情。也許有一天你無心考的證突然派上用場了,豈不樂哉?
因此我報名了10月的考證,算是對這半年以來學習成果的檢驗。
最后推薦三個我常用的APP,既然是二外,那么英語同時也不能丟,如果能通過英語去學二外,那就是一舉二得。
1> innovative
強烈推薦,此APP就是用英語去學二外,里面有很多小語種供你選擇。**里面的主持人都是英語說得相對比較標準的,用英語教你他們國家的語言。
**
唯一的缺點,就是過了7天免費試用,要收費,68元一個月,相當于2杯星巴克,其實是很劃算的學習投資。
2> 開心詞場
背單詞神器,要是我們大學那時候有就好了,就不用每天背著厚重的單詞書。
同樣的,也是各種語言都有,可以任意搜索免費下載。最大的優勢是背完有個小測試,過不了關就進不了下一關,每天背一課,差不多10個單詞左右,循序漸進,非常有成就感。
3>** 滬江CC Talk**
里面有很多免費的聽課資源,還能加群上課,如果錯過,還能聽課程回顧。上課老師也會盡可能地和學生互動,糾正發音。
你還可以選你比較喜歡的老師,關注他們的微博微信公眾號,老師都會分享很多干貨。
現在微信公眾號非常發達,你可以任意搜索你學習的語種,會跳出好多相應公眾號,選擇你感興趣的加以關注。一般公眾號除了分享干貨,還會分享該語言國家的文化知識等等,都有助于加深對該國的了解。
其實無論學什么,重要的是自律。能抽時間去學習的人,日子總不會過得太差。當你保持繼續學習的慣性,你就一直讓自己走在進步的道路上,這本身就是件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