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購買的是我們內心深處的“安全感”,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來自于一套房子嗎?這是不是我們內心的“思維之墻”?覺察一下自己的內心,你的安全感來自于哪里?而你的恐懼又有哪些呢?
看到這一章內容的時候,我覺得大多數人的安全感很可能來自于一套房子,一份穩定的工作,充足的經濟來源……古典的思考方式的確是很好的視角,巴菲特的例子也很勵志??赡鞘怯幸粋€前提的,這個前提是你非常清楚自己的夢想,而且你有能力把原本可以買房子的錢變成實現夢想的投資。
在所有還不具備前提的人里,在過去的十六到二十年之間,那些買了房子的人比沒買房子的人有更多安全感。
我的安全感來自哪里呢?
我的安全感最初來自于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之后我的安全感來自于穩定的收入和靠譜的老公,現在我的安全感來自于健康的身體和不斷升級的大腦。
這些安全感的來源的確是思維之墻。牛人們僅憑拆掉思維的墻就能夠放下對安全感的追求,而我們普通大眾,也許可以在擁有體驗之后,通過學習牛人們的思考方式,放下對安全感的執著,真正放得下這個執著,至少也是越人無數了。
我不敢說我放下了對這些安全感的追求和執著,畢竟我都擁有著,只是我擁有過,我知道那是怎么樣的一種感覺,我不再恐懼失去。
當我對我的人生有越來越清醒的認識,越來越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想要什么的時候,我發現我的恐懼越少。我想真正的安全感來源于認知。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