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熱依扎再次上熱搜,是以這樣一種形式。
事情的起因,是網友的這樣一條微博:
做為對這條微博的回應,熱依扎不久就發微聲稱:對網絡暴力絕不手軟,已向這位網友發出了律師函。
熱依扎的回應一出,全網嘩然。一場明星與素人互懟的網暴之戰,就此引發……
就在這次事件的前幾天,韓國藝人崔雪莉在家中自殺身亡。網絡暴力,被指很可能是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時間,全網哀悼,“雪花”紛飛。而僅僅幾天后,一場類似的血雨腥風中,網友對藝人的暴力,依舊觸目驚心:
看著網友們的情緒漸漸失控,我曾發文試圖呼吁:熱依扎還在抑郁癥的恢復期,請別讓她成為崔雪莉第二!
但卻立刻遭到了強烈反對。許多網友堅決地聲稱:怎么可以熱依扎和崔雪莉相比?她不配!
不配?
在字字帶血、驚濤駭浪的暴力面前,如果不能人人平等,那么怎樣的熱依扎,才配讓網友鍵下留情呢?
自殺身亡的么?
她就是拿抑郁癥炒作!
在熱依扎之前,很少有藝人就自己的抑郁癥,與網友進行正面爭論。
多數罹患抑郁癥的藝人,都是蜷縮在假面背后,默默地忍受抑郁的黑洞啃噬內心。
在這樣的壓力下,他們有的人選擇退出,有的人直面、戰勝,也有的人終未熬得過去……
可大眾的關心,總是直到他們的訃告占據各種頭版頭條,才會如雪片一般從網絡的各個角落飛來。
這樣的惋惜和哀悼,甚至會鋪天蓋地地持續很多年……
<figcaption style="margin-top: 0.66667em; padding: 0px 1em; font-size: 0.9em;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53, 153, 153);">(張國榮去世十幾年來,每年都會有粉絲舉辦悼念活動)</figcaption>
而在這之前呢?大眾對這些藝人的關心又有多少?
崔雪莉去世前,網上對她“賤人”、“婊子”的討伐之聲不絕于耳:
喬任梁去世前,曾因一條微博的措辭不當,被網友窮追猛打:
藝人去世前,全網謾罵,全民指責;藝人去世后,人人扼腕、滿屏哀悼。
真不知是事前太多人沉默,還是事后太多人見風使舵。
關心,總是需要更多的留心觀察,更和善的內心,和更理性的克制;
與之相比,哀悼則要輕松得多——一條朋友圈就能解決問題,還能借機表現自己的愛心。
于是,患上抑郁癥的藝人,如果對自己的病情緘口不言、默默無聞,就不但無法獲得網友的關心,還要忍氣吞聲地面對網友們的惡意;
而為抑郁癥站出來的藝人,則又會被指利用抑郁癥炒作,甚至還會遭到對自己和家人的死亡詛咒……如此,說與不說,都換不來什么好結果。
那么網友對抑郁癥藝人的關心,豈不僅剩哀悼……
戾氣這么重,抑郁癥又怎樣!
也有很多人說,自己討厭熱依扎,跟她是否抑郁根本無關,只是因為她戾氣滿滿。
不得不說,在這次事件中,熱依扎的有些行為,確實出格:
她一邊說著關愛抑郁癥群體、抵制網暴,一邊又公開律師函、掛人引發網暴;
她敵友不分,許多態度中立的網友,都被無辜波及;
她言辭激烈,分毫不讓,毫不顧及公眾影響……
一番操作下來,難免丟掉許多路人緣。
但有沒有人想過,她的戾氣,其實只是因為抑郁癥。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抑郁癥患者似乎都是沉默、壓抑、毫無存在感的。
但事實上,抑郁癥是因為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讓人無法擁有積極思維,只能擁有消極思維。
也就是說,抑郁癥不單會讓人充滿負面情緒,還會讓人深陷負面的思維方式,從而影響人的理智、脾性,變得敏感、暴躁、一觸即發。
熱依扎從2017年7月發病,到2019年一直在加重,直到下半年才逐漸緩解,而且并未痊愈,只是有所好轉,她目前也仍在服藥。
從她自爆抑郁癥前后的微博來看,她當時的狀態雖然看似溫和、幽默,但似乎又有些過于自我、自戀,甚至目無他人。
在我看來,這是典型的抑郁癥恢復期的表現——嘗試自我構建。
我曾經說過:抑郁癥的根源,是自我認知的缺失。
因此,想要治愈抑郁癥,核心和根本,就是找到自我,重拾自我認知。
很多抑郁癥的痊愈者,都發出過這樣的感嘆:抑郁癥也許是上天的禮物,給我一個機會重新認識自己。
可以說,一位抑郁癥患者的痊愈過程,就是一次重新自我構建的過程。
可由于這種自我構建,是建立在過于負面的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因此重拾自信的過程,就難免出現“矯枉過正”的現象。這種“矯枉過正”的具體表現,就是:
- 什么都想嘗試,什么都敢嘗試,極度抵觸外界的評價和控制;
- 沉浸在自己碎片化的情緒和感受中,對外界和他人的認知過于主觀;
- 處事方式以自我為中心,無法保持客觀、理性;
- 時而放飛自我,時而封閉自我,無法維持穩定的自我認知。
以上種種,在雪莉生前的INS和直播中,也都有似曾相識的表現:
<figcaption style="margin-top: 0.66667em; padding: 0px 1em; font-size: 0.9em;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53, 153, 153);">(雪莉生前放飛自我的種種行為,曾引來不少網友的非議)</figcaption>
而在網暴事件后,熱依扎的微博畫風驟然變得言辭激烈,極具攻擊性。
同時,她言語中的死亡意象也開始急劇增多。即使是在反擊,她也極少將刀鋒指向他人,詛咒別人“去死”,反而都是指向自己:要么是“被車撞死”,要么是“我一天不死”……
這種將矛盾內化的發泄方式,并不容樂觀。
結合她之前的表現,我認為她離真正痊愈還有相當的距離,而現在正處在抑郁癥恢復最危險的階段——
負面想法尚未消失,行動力已經恢復,這會讓患者更容易將輕生的想法付諸實施;
自我構建尚未完成,但正向感知已經恢復,這會讓患者情緒波動變得激烈,極易轉為雙相情感障礙。
這一時期的患者,其實是最需要關心、最無法經受刺激的。
她的所有戾氣,其實都源自她的抑郁。你可以無法接納,但也請適當理解,收起鋒芒。否則,就只會將另一個抑郁癥藝人,血刃于鍵盤之下。
到時,我們能給她的最大的關心,就真的只剩哀悼了!
她這是在給抑郁癥群體抹黑!
經歷了這次網暴事件,熱依扎喜提“2019年度最令人討厭女星”。
不但普通人反感她,很多抑郁癥患者也不愿接受她,認為她的行為丑化了抑郁癥群體,讓這個群體更加不被接納。
但我想說的是:抑郁癥本來就是一種痛苦的疾病,不應該被美化!
社會對抑郁癥的誤解,多是認為這并不是什么疾病,只是患者一廂情愿地矯情、做作、自怨自艾、不思進取……
很多人無法想象,這種聽起來只是心情不好的疾病,竟能操控人的理智,讓人積極思維全無,只剩消極思維。
當一個人無法感知任何的美好時,他可不止會變得壓抑、陰郁,更會變得敏感、易怒。
因為沒有了正面思維,人就完全喪失了自尊、自信,因而也就很難建立起安全感。
而敏感、易怒,則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唯一能稍稍帶來安全感的方式,即使這樣的行為很容易傷害別人。
如果你可以理解弱小的貓咪,露出尖牙利爪來保護自己;那么也請務必理解抑郁癥患者,用暴躁、戾氣來守護自己被疾病啃噬得千瘡百孔的內心!
因為,相信我,這種理解,是抑郁癥患者需要的,最基本的關心。
如果連這點關心都無法獲得,那么有朝一日,他們能消受的最大關心,將只剩哀悼……
今日互動:
你是怎么看待熱依扎掛網友事件的呢?
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看法吧!
我是抑郁癥康復者李誼,
我一直在 公眾號“李誼之幫” 上分享我的抑郁自救經驗。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