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性完整展開
武志紅老師的這句話很觸動我。
01
這些年來我總覺得自己活得不夠通透:
沒有特別開心的時刻
很少有那種激情四射的時刻
對很多事情和事物的反應比較淡然
少了以前那種“放浪形骸”的很爽朗很透徹的笑聲
有很多的無奈
總感覺生活缺少點什么
總感覺我活得有點“縮手縮腳”。
原來我認為是因為年齡的問題,不同的生命階段當然該有不同的生命狀態。
看了武老師的文章我才知道了真正的原因:
沒有讓人性充分展開,當然就不會有舒展的生命力
02
狀況1:沒有以前那么自戀和自信了
當然原因很多,在此我僅從我最親密關系的人上試著去挖掘一下原因。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
人都是極度自戀的,自戀的力量也非常強大。
心理學還有一個概念
性格,是一個人的內在關系模式
性格不僅是在關系中形成,而且是在關系中展現,也在關系中改變。
一個人在新的關系中,總是尋求將他的內在關系模式投射到這個新的關系中,想把它變成符合他內在關系模式的關系。
但就因為這樣,在新的關系中,彼此都想把自己的內在關系模式投射到對方,所以兩個人會持續地進行較量。
我和我老婆結婚后就開始了這樣的“較量”,我和她是比較“自戀”的人,都想影響對方,改造成符合自己的“內在關系模式”,所以導致剛開始時爭吵較多,后來發現想改變對方太難,于是就彼此都讓步,處于一個雙方都較接受不會太起沖突的“內在關系模式”。
由于我的人性沒有充分展開,我的自戀沒有被滿足。所以自戀帶來的那種自信和自我滿足感就少了很多。
狀況2:我很愛出差
結婚前我很喜歡出差是因為我很喜歡到處看看。
結婚后我很喜歡出差是因為可以自己待著。
分析其后面的心理動機就是:我終于可以做回完全的自我了。
不用拘著,不用忍讓,不用裝。可以讓“本我”充分釋放。
狀況3:真的沒有競爭心嗎
追求“我比你強”的競爭,是人性的基本動力,它在競技場、社會和家庭里都存在。在激烈的競爭中,人的能力會增強,人性會充分展開。
壓抑自己的競爭性,會使生命力無法展開。
現在的我感覺少了很多競爭性:
包容性很強,
工作中業績上“盡力就好”
改競爭性強的羽毛球為跑步
與他人有摩擦沖突時,就是沒有“爆脾氣”。
當看到下面這段文字時,我覺得必須要嚴肅面對這個問題。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母性是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母親對孩子的一切都會給予肯定的回應,所以母子趨向融合;父性則是提供秩序、界限與力量,要把家庭撐開,父親就必須有強烈的競爭性,他要贏。競爭就好像是雄性的天性一般。如果在一個家庭里,父親只是善良,卻沒有力量,那就很難被孩子認可。
我真的沒有競爭心嗎?也不是的。
原來在工作中最大的樂趣就是在項目的bidding中,把競爭對手都干掉。特別是面對強的對手,這種“把他們干掉”的競爭心尤為強烈。我也竭盡所能,與團隊一起努力,拿下一個個case。特別有樂趣和成就感。
在打羽毛球時,我的狀態一般很high,竭盡全力救起每一個球,盡力扣殺每一個機會球。當打了一個好球時我會不由自主的吶喊出來。那種狀態很high很有霸氣也很過癮。
……
那為什么現在感覺沒有競爭心了呢?
我猜可能是因為外部環境的改變,
因為周末的時間會更多地去陪伴孩子,所以現在幾乎不打羽毛球了,改為孤獨的運動——跑步。
因為我服務的客戶行業的低迷,費用大幅削減,項目變小變簡單,沒有太多的挑戰性。
這些外部環境的改變導致缺少競爭的環境,也就不能通過競爭激發我的生命力。
03
心理學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學科。
拿我最喜歡的3位老師打個比分:
葉武濱老師塑造了我的人生系統,是蘋果的還是其他;
李笑來老師升級了我的操作系統,是win97還win8;
武志紅老師教我認知源代碼,認知系統的本源,解決系統里的各種bug
雖然環境在改變,年齡在增長,面對的狀況會更為復雜。
我們的人性就真的不能充分展開嗎?
我們的生命力就不能充分舒展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請聽下回分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