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思浩/文
在這個世界,有些人陪你一段,你陪有些人永遠。有些人陪你永遠,你陪有些人一段。這都是沒辦法的事。最怕的是有些人已經走遠,卻不肯把屬于他的回憶帶走。
于是剩下你一個人,珍視著回不去的回憶,暗自懊惱著。
是誰總是裝作不經意地路過他的教室只是為了能偷偷看他一眼。
是誰在他面前總是忘詞,明明準備好的話,卻說不出口了。
是誰發他短信,只是五分鐘收不到他的回復,就心急起來,把短信設置成靜音,是為了下次打開時能看到他短信的驚喜。可是設成靜音之后你馬上就后悔了,就像是一個強迫癥的病人,不停地拿起手機,直到等到那條回復,才安下心來,整個世界才恢復了神采。
聽《而我知道》,聽到那句而我知道真愛不一定能白頭到老,而我知道有一天你可能就這么走掉,而我知道我知道這一切我全都知道,我就是受不了。而我知道我們曾天真的一起哭和笑,而我知道放開手而不知道怎么忘掉,而我知道你走了以后的每一分一秒,卻還是這么難熬。
為什么那么拼命維系的感情,那么多年的累積,就連時間和距離都沒能打倒的感情,卻漸漸地敗給了自己和對方。為什么自己開始變的小心翼翼,受不了對方的一絲流離一絲不在意。為什么明明心里很在乎的,卻還是不知道怎么表達自己的感情。
明明受傷的是自己,先哭的卻還是自己。明明不想放開手的,可是先放手的卻還是自己。
明明知道要放開手了,卻不知道怎么忘掉。你很懊惱可是你們都再也回不去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好像很愛一個人,那只是我們自己的事,就像一出獨角戲。到最后,真正感動的,不過是我們自己。總會有那么一個人,或許他很優秀,他很好看;又或許他什么都沒有,長得也不好看,可是我們就是愛他;我們就是會為他付出,為他等待,為他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在我們懵懂的時候,總會有這么個人,讓我們為他犯賤很多年。最后幡然醒悟,往回看:這個人不過如此,只是我們的“固執”在愛他。
還是聽到而我知道,聽到最后的那句:我一直以為我愛著的是17歲的她,現在才發現我愛著的,是17歲的自己。你終于開始相信,相愛的兩個人還是會放開手,你終于相信,天長地久再也不存在。
你還是很喜歡她,可是,你們已經分開了,也許是因為你們太相愛,也許是因為你們太努力,誰知道呢。你知道,最愛的那個往往不能陪你走到最后。
慢慢地,就開始忘記了,怎么去像當初一樣的去喜歡一個人。
不管你們有著多么甜多么美多么瘋狂多么熱烈的曾經,你們還是站在另外的一個人身旁,奔向各自的幸福和遺憾中老去了。
真正愛過了,也就那幾年。
初戀是用來說明再怎么不求回報去付出的感情,還是會過去的。
聽到突然好想你。
當初陪伴在你身旁的那個人,當初說著要和你去永遠的人,當初握著你的手說要照顧你的人。
現在在哪里呢。
你還會想起那個人,卻再也找不回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