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學堂主辦了“父愛如山、感恩父親節(jié)”活動。明德班的孩子們除了給到會的家長演唱了《父親》這首歌,還每人吟誦了一首自己寫的詩。
? 明德班學經(jīng)典,讀古詩詞、笠翁對韻……學寫詩本不足道,到耕山農(nóng)莊、鵬城博物館、觀龍舟賽……一有活動,都寫詩。然而這次孩子們?yōu)楦赣H寫的詩,雖文辭粗糙,卻讓我讀后思緒飄忽,浮想聯(lián)翩。
孩子們寫詩各有套路:熊邦源直抒胸襟,一揮而就;李澤宇斟字酌句,藏而不露;程嘉旭胸有成竹;揮灑自然;羅旭東、莊錦富抓耳撓腮;無從下手……
我給莊錦富提示,寫你從小到大,你父親對你的養(yǎng)育之恩,我給羅旭東幾組詞,要他把這些詞連成詩。
? 熊邦源最先交來,四句,今日父親節(jié),唱歌寫詩贈。但愿您快樂,聞后能開心。最后一句那個“能”字讓我鼻子酸了一下,可憐的孩子,我和他爸爸都對他很嚴厲,我尤甚。程嘉旭寫的是“懷念父親”,他父親因病去年離世,平時他一付不在乎的態(tài)度,讓人感覺孩子小,不懂事。可他的詩,開頭一句:“爸爸去哪里?”讓我震撼,接著回憶與父親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再筆鋒一轉(zhuǎn),“今天你不在,有事我問誰?”詩的后半部分是“近來可安好,工作可順利?”初讀他的詩,明白如話,我加進了一句:“心底在呼喚,眼里含熱淚。”現(xiàn)在看來,孩子撕心裂肺地呼喚己經(jīng)把兒子對亡父的思念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的句子,畫蛇添足矣!李澤宇的父親在湖北,他的詩含蓄一點,“萬水千山阻隔遠,父子之情一線牽。”我改“線牽”為“脈連”,他沒有反對,可能是出于對老師的尊重,在吟誦時,他還是誦他自己寫的。我仔細思之,“脈”雖然外延比“線”大些,但“一線牽”與語境吻合且樸實。
大人啊!千萬別小看了孩子。寶龍學堂教學求真,說真話,抒真情,干真事,做真人。讀孩子的詩,我覺得,含蓄、凝練都不重要,情至真處詩自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