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不少人一樣,最初聽聞林徽因的“秀名”是由于和才子徐志摩霧里看花的感情糾葛,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朦朧曖昧總能勾起旁人的獵奇心理。再加之林徽因被冠之“民國才女”的名號,一生又被梁思成與金岳霖兩位大家所愛。周旋于三位男子之間頗有“招蜂引蝶”之媚態,總不免引來后人添油加醋地調侃與揶揄。著名的趣聞便是冰心寫了一篇《太太的客廳》,借以諷刺當時京城有名的“太太客廳”, 當時林徽因就咽不下這口氣,正好從山西考察回來,干脆送了冰心兩壇醋。
人們眼中的林徽因,是大家閨秀,社交名媛。在“太太客廳”中左右逢源,即便是名流云集的場合,她也總是那個不容忽視的焦點人物。作為梁思成的太太,徐志摩傾心的女子,林徽因更是眾人眼中毋庸置疑的美女。她出身于官宦家庭,少女時代便隨父親游學歐美,受過新文化的熏陶,今日看來仍很出眾,在當時更是受人喜愛的新潮女性。然而,當你走近她,撥開那些所謂的光環薄霧,越了解那個深邃全面的她,會發現她離你原先想象中的林徽因越遠。
1.喜歡就會放肆,而愛是克制
最讓后人樂此不疲論道的大概便是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情緣了。其實,林徽因與徐志摩的初識是在歐洲,由于徐志摩與徽因父親林長民的莫逆之交,兩人便也熟識起來。徐志摩的頻繁拜訪沖淡了徽因獨自在異國家中的哀愁寂寞,但還未到少女萌生情意的地步。徐志摩是可愛的,而對于林徽因來說,這只不過是朋友式的可愛。沒有料到,他們的親切交往在徐志摩那方面極速超越了友誼的界限。于是她惶恐起來,求助父親來守住這條情感防線。
因為她知道,縱然風流瀟灑的徐志摩浪漫地讓人炫目,可那一晚康橋邊的泛舟賞月只能凝結在記憶的荒草深處。心靈需要有尺度地擺渡,她勸徐志摩不要想入非非:“徐兄,我不是您的另一半靈魂。我們是太一致了,就不能相互補充。我們只能平行,不可能相交。我們只能有友誼,不能有愛情?!?/p>
徐志摩碰壁之后也收斂住心中的烈火,依舊欣賞但不糾纏。從那首《偶然》便可看出:“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映在你的波心……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待林徽因留學歸來已是梁家兒媳,徐志摩也與陸小曼結為連理。兩人重逢,已是歷經坎坷與滄桑,長成了成熟的模樣,成為了真正的知己好友。心中的憂愁會向對方吐露,盡管外界有些許流言蜚語,他們的交往卻是君子之交般坦蕩,情誼逐漸加深。所以當林徽因得知徐志摩飛機失事罹難的消息后,倍感失去知己的哀痛。她將梁思成從失事處撿回來的一小塊飛機殘骸掛在屋內,以悼念心中永存的知音。
2.準備用一生來回答你
如果說和徐志摩的相逢是海面時交會互放的一瞬光亮,那么與林徽因終成眷屬的梁思成,則像一彎小溪在歲月長河中潺潺流淌。他在林徽因的心目中始終是一位溫和的君子。相識不久,梁思成遭遇了一場小車禍,卻因禍得福,林徽因的日日陪伴加速了彼此的戀情。不久便確定了婚約。
梁思成無疑是鐘情于敏捷聰穎的徽因的,他對林徽因關愛有加,兩人精神上亦息息相通。因為看到喜愛的女子談起建筑時雙眼的熠熠閃光,他不禁也對這么陌生的領域心動了,婚后立馬雙雙赴歐洲研習?;貒?,夫妻雙雙投身于建筑業,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跋涉千里,對中國古建筑傾注了極大的心血。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交通無法與朝發夕至的今天相提并論,而中國的古建筑又往往藏匿于偏遠的深山村落,所承受的困苦,不亞于如今那些喜愛登山探險的人。但林徽因并未因此躑躅不前,她以詩人敏感的眼睛發現,每一座古建筑都有其獨特的“詩意”與“畫意”。
作為早醒的人,她深知那些古老建筑的淺吟低唱是多么的美妙。所以自始至終都不遺余力地去欣賞它們,傾聽它們,守護它們。即使它們湮沒在民間,即使明日就在戰火硝煙中消失殆盡,即使四處碰壁,傷痕累累,她都義無反顧,在所不惜。所以即使落在極艱苦的境地,梁,林夫婦依舊相互提攜,相濡以沫。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充滿了情趣,讓人恍若感覺李清照,趙明誠在世的氛圍。
很多人不滿林徽因裝作小資情調在家中舉辦沙龍,和一群所謂的上層名流談些無關痛癢的美與哲學,感覺矯揉造作,紙上談兵。然而卻沒看到她在抗戰時期和丈夫,帶著一生的事業中國營造學社,搬到川中的一個偏遠的小村落——李莊,自己造房子、自己挖防空洞,住了六年,得了肺炎仍然靜靜地寫著《中國建筑史》,孩子問她:如果日本人打到這里,我們怎么辦?林徽因說:投江便是。偏安一隅做學問也是為國守節,真要亡國,以身相殉。
這份膽量,又有誰知曉?
3.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林微因并不漫長的人生畫卷中,金岳霖可以說是不得不提的一抹色彩。他于林徽因與其說是追求者,不如說心靈的導師更為恰當。他欣賞她的滿腹才氣,聰穎不凡,林徽因亦對其崇敬有加?;蛟S一個女人的崇拜在朝夕相伴中會變成愛情,然而,他們卻至始至終地未曾越界。
記得村上春樹曾說:“如果我愛你,而你也正巧愛我。你頭發亂了時候,我會笑笑地替你撥一撥,然后,手還留戀地在你發上多待幾秒。但是,如果我愛你,而你不巧地不愛我。你頭發亂了,我只會輕輕地告訴你,你頭發亂了喔?!?b>對于金岳霖而言,林徽因是他心中不滅的那份光亮,但是他看到她的身邊已有謙謙君子相伴,怎可忍心插手傷害。
但內心的那份情愫難以斷然舍下。那么,就靜靜地站在她的不遠處,每天第一眼就能看到她溫暖的笑靨,對他而言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啊。這大概是最純粹的愛情觀,如若相愛,便攜手到老;如若錯過,便護她安好。即便若干年后,女子已不在人間,他還依舊深深地銘刻著她的生辰,為她設宴紀念。這份深厚又綿長的愛已經超越了世俗的眼光,在時光的磨礪中變得愈加深厚與綿長。
一輩子,三人都是摯友,都是知己。
真實的林徽因,有著新時代女性難以企及的堅毅。人們往往只看到她光鮮亮麗的一面,覺得是養尊處優的太太,信筆寫文的詩人。而她明媚的背后,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艱辛。為了不做亡國奴,她可以毅然放棄在北京優渥的生活,舉家遷徙到西北。而不管是為了建筑事業,還是為了陪伴行動略微不便的丈夫,她都不允許自己只是那個閑情雅致地在家中開沙龍,高談闊論的太太,盡管她很享受思維碰撞中閃現的火光,激發的情思。而多年的奔走勞累,使她飽受肺病的苦痛,但她的病態總是被她內心的激情活力所掩蓋,瘦削的面容依舊展現滿腔的熱情與執著。
從青春年華到拖著孱弱的病體,是她,跟著梁思成輾轉于多所大學間,是她,一步步建立起了中國的建筑系,培養了中國第一批建筑學大師,還是她,輔助梁思成完成了一步步建筑學理論著作。不得不提的是,在新中國即將成立之際,盡管飽受病痛的折磨,但中華人民國徽還有由她主導設計。此外紀念碑的設計,景泰藍工藝的革新也有她的身影。她不僅僅是京城的交際花,更是一位心思敏銳的詩人,一位杰出的建筑師,一位才華橫溢的設計者。
面對感情,她理性從容;面對事業,她堅韌執著;面對病痛,她坦然無懼;她對這世界時時滿溢欣喜與探索。她是美人,美得眾口稱贊;她聰明,聰明得毋庸置疑;而她內心的那份清醒,是最值得人敬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