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樹木兒時的回憶
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到處都是樹,大樹底下好乘涼,尤其三伏天能夠在大樹下乘涼吃西瓜實在愜意。記得小時候的樹林給我帶來很多美好的記憶,直到現在我都感激大樹是大自然給人們最好的饋贈。
到了春季萬物復蘇,春雪融化后的樹林帶給人們最大的禮物就是山野菜。山芹菜,野韭菜,刺老芽,四葉菜,蕨菜還有很多叫不上名的野菜。姥姥在世的時候經常帶著我去采野菜,回來包包子炒肉那滋味特別好吃。
到了夏季樹林里開始長出蘑菇,我特別喜歡采蘑菇,而且一采就是一天。采蘑菇實在太有意思,看到一大片蘑菇我的眼睛都會放光。樹林里的蘑菇種類很多,一天可以采好幾筐。
回到家里把采好的蘑菇清理干凈,然后放到太陽下面晾干,這樣的蘑菇到了冬天就是寶貝。冬天農村的小笨雞對這干蘑菇,那味道好到無法形容。現如今在吃到這樣地道的農家飯已經不容易,因為很多樹林都變成了耕地,實在懷念那時候的日子。
到了秋天很多野果開始成熟,我最喜歡吃山核桃。記得小時候樹林里核桃樹特別多,到了秋天核桃成熟了,去采摘野核桃。回到家里把核桃晾曬,去掉果皮,剩下的核放到大鍋里炒。核桃的香味馬上就會從鍋里出來,而且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一般都會炒一袋。現在我們要吃核桃都感覺太奢侈,實在太貴。
2? 樹木的饋贈
來自樹木的饋贈讓我一直都很感激,無論這樹木是前人栽的還是自然生長的,只要能夠保留到今天就是可以造福人類的資源。等我上學以后知道樹木不僅僅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好吃的食品,它還可以凈化空氣改善環境。
想一想今天生活在一個沒有樹木的環境里是不是會覺得很不舒服,尤其在城市里整天被汽車尾氣包圍。呼吸了被污染的空氣,這樣不僅摧殘了我們的身體,還讓我們的生活質量下降。
大樹底下好乘涼,每當我看到有樹木的地方就特別開心。綠色森林象征著生機,象征著幸福,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雖說有各種建筑物成為地標,可現在大家又開始提倡森林城市。人們設計在墻上種植各種植物美化環境,看到這樣的報道我心里很難受。
因為我們人類原本就生活在到處都是樹木的地方,只不過隨著建筑業的發展。原本在城市中的大樹很多都被砍伐,開發商為了自己的利益寧可砍掉占用土地的大樹然后在花錢種樹。這樣原本已經生長幾十年的大樹轟然倒下,重新種植的小樹水土不服對于改善環境起不到太大作用。
3? ? 大樹底下好乘涼
當我在大樹下乘涼時,發現有很多人都在大樹下,他們或是打牌或是聊天。一顆大樹下面可以放一張桌子,也可以放一個小的房子,總之炎熱的夏天這里是最好的去處。
我非常感謝種樹的前人們,他們把最寶貴的財富留給后人。這是一種極為高貴的品格,樹木帶給人的不僅僅是舒服的享受,還有精神上的啟發。
大樹可以讓我們乘涼,那是因為有前人的愛護和關心才讓大樹保留到今天。未來我們也會成為后人的前人,我們是否也能留給可以供后人乘涼的大樹。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這是中國古人留給后人的智慧。過去我就簡單的理解為前人給后人留下很多財產,讓后人享受。現在來看這句話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給后人留下一份懂得感恩的心和樂于奉獻的精神。
前人栽樹不僅僅指的是樹木,還有很多方面的成果,都是留給可以供后人乘涼的樹木。能夠給后人留下可以用來乘涼的樹這是一種偉大的情懷,這樣的人未必為了流芳千古,但一定是心懷大愛。
4? ? 乘涼的大樹是一種無私的愛
想想司馬遷,他窮盡一生精力書寫了《史記》,這是一本記載中國歷史的書籍。這本書的史學價值特別高,透過這本書可以看到我們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進程。如果沒有《史記》我們中國的歷史就會出現斷層,華夏子孫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也會減弱。
當代科學界,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絕對是一份難能可貴的殊榮。當我們看到這樣的大獎頻頻被外國人獲得,我們中國人多少有些無奈。畢竟我們國家現如今也是人才濟濟,但諾貝爾獎的獲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一個國家整體的科教實力。
科學教育這是一個大工程,可能投入很多年才會有收獲。自從我們國家提出科教興國以來,培養了大批人才。這是我們國家給后人種下的最為重要的大樹,如今這個戰略讓多少人受益。很多家庭因為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徹底擺脫貧困生活,學習讓我們擺脫貧困看到幸福的希望。
其中屠呦呦女士就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她刻苦專研醫藥技術。通過總結前人的藥方,經過反復實驗提煉出青蒿素,這個藥方對于治愈瘧疾有很好的效果。屠呦呦也因為這項成果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可能在屠呦呦看來獲得什么獎并不重要。
屠呦呦就是本著治病救人的心態,不斷的嘗試,而且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她早就研究出了青蒿素。青蒿素在非洲救了很多人,在瘧疾肆虐的非洲很多人因為沒有好的藥品失去了生命。而屠呦呦的青蒿素給世界帶來的福音,讓更多人擺脫疾病困擾。屠呦呦的刻苦專研這是多么偉大情懷,她不也是后人乘涼的幸福大樹。
5? ? 優秀中華兒女
我們中華兒女少不了樂觀奉獻的人,他們為中華民族種下了一顆顆可以供后人乘涼的大樹。鄧稼先就是這樣的人,兩彈一星之父。想一想如果我們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衛星會是怎樣情形。
當年的蘇聯可以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抗美援朝時期美國敢叫囂在中國東北仍原子彈。是什么給了他們那么大的勇氣,就是因為我們國家積貧積弱,缺少硬件。
后來中國人自己研制出原子彈,美國開始給中國送來微笑,蘇聯軍隊自然撤退。原子彈讓中國在實際上享受到一個大國的待遇,別的國家對中國有不滿也只能忍著。大國重器就是前人留給后人最重要的保護傘,我們不打別人但絕對不可以被別人欺負。
當年中國為了研究原子彈絕對是勒緊腰帶在研發,吃了很多辛苦受了很多罪。前人的付出就是為了給后人,給我們中國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不僅是前人給后人創造的一種便利,更是給后人留下一種感恩的思想與智慧。我們都有老去的一天,當我們在享受前人留下的好處時也該想一想我們能為后人留下什么?
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可能我們未必能夠做出什么豐功偉績。但至少說我們在有生之年努力過,感恩過,即便老去化作春泥也會更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