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投身于時代燒煉一番,與時代抗衡時保持本原。抱著好玩的心態去與世界相處,用平常心去做非常事。
認識自己,擁抱不完美,接納自己原本樣子;面向不確定,迎接未知的故事,做一事有一事的收獲,過一日有一日的長進。
自洽的人,真正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在能力范圍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于不可改變的事物,保持樂觀;對于可以控制的事物,保持謹慎。
詳品:
《自洽-在不確定的日子里向內看》,作者史欣悅。
這本看似是“閑聊天”的書,一讀起來便難以放下。有的人認為此書如雞湯文學,而我覺得此書的一個個小故事挺有意思的,仿佛是一位長輩緩緩道來敘述他過往的經歷,和他對某些事物的看法。
我一直相信優秀是可以模仿的。也許在某天身處某種境遇迷茫之時,會想到這本書中史律描述過相似的情況,他是怎么做的,我可以怎么做。
本書分為五章,分為自洽、選擇、溝通、職業和生活五個部分。
在第一章自洽章節里,史律首先提出了認識和接受自己是自洽的重要方。當自我接受之后,很多時候事情就好辦了。史律舉了個例子,例如,厭惡壓力,便可琢磨壓力的來源是什么,壓力來了如何拆解,注意不要犯哪些常見錯誤。雖然還是厭惡壓力,但是在面對壓力時候可以更加從容。
認識接受自我,使得自我可與內心沖突和諧共處,使得自我在矛盾中堅定前行。如霸王別姬里所述,人這一輩子,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接受原本的自己,抓住機遇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這章節里,史律對“內卷”進行討論,將這個略帶貶義的詞語被有趣地擴展為一種向內探索自己的自洽。內卷本來是指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無法向外向前進化的時候,開始向內的細致化。現在網絡的內卷指非理性的內部競爭,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的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
縱觀中華五千年歷史,多少殘酷的戰場,多少無情的侵略,多少遍的勾心斗角,遵循的唯一法則是弱者淘汰,強者生存。社會的競爭從來都在,在市場經濟更為甚之。有競爭不可怕,我們要回避的是惡性競爭,如靠布置無意義工作來占滿大家的時間、互相傾軋來維持組織內部平衡。惡性的內卷的出現,主要是制度設計問題,或領導方式問題。大家反感的是惡性內卷。
既然有惡性內卷,那是否有良性內卷呢?既然無法以一臂之力阻止惡性內卷,那這時候我們向內探索,如何維護自己的身體,如何滋養自己的心靈,如何接納自己的情緒,如何鍛煉自己的思維,這就是良性內卷。
在第二章選擇中,史律提到機會是試出來的,不要給自己設限,是機緣就要善用。好謀而無斷,是不可取的。行動是治療想法太多帶來的焦慮的最好解藥。真正付諸行動,還需周密安排,做就盡量做好。一次的選擇不能定終生,一時的選擇不能定永遠。嗯,太有道理了。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多多學習,藝不壓身,靜候機會,機會降臨,奮勇爭先。
在這章節,史律還提到了他出國讀書的經歷。這使我聯想到留學的事情。盡管大家對留學生寬容許多,但還是有很多人質疑甚至嘲諷出國留學的水分大。“學習不好家里有錢才出國吧。留學生活很清閑,過的是紙醉金迷的生活吧!留學時高傲不愿意搭理人……”各種流言蜚語撲面而來,還曾被人懷疑我出國讀的是野雞大學。一開始還會生氣難受,到后來已經無所謂了。在國外精打細算過日子,有空還會兼職賺點外快,課程安排盡量塞滿,課外生活多參與。這些經歷,都刻在我生命長河里。
對于我而言,留學鍍的是眼界的金。在異國他鄉不同文化背景下,去學習生活觀察,發現原來生活方式可以如此不同,原來價值觀可以如此多元。原來人和人的想法可這么不一樣,原來人和人無論種族和文化多么不同,一些基本的情感和價值又那么想通。原來所謂西方發達國家內也有各自難以克服的社會痼疾,原來中國文化在離開本土后,是這樣被看待評價的。
在第三章史律提到了溝通,在論述父母關系時候,史律很形象用一句話“父母是股權不斷稀釋的小股東”來概括。“如果把自己看成一個公司,股權就是不斷從父母手里向自己手里移轉的過程,從父母是自己的大股東,到自己是自己的絕對大股東,這就是成長覺得權的轉移路徑”。在當今社會,大多數從小到大的大小瑣事大多由父母替我們操心,父母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人在某一刻終究會是離家遠行,不論是短暫還是長久。如史律所述,人生即是在夢想與家人之間尋求一種妥協與平衡。父母永遠是我們的后盾,他們是我們的出發點,而不是落腳點。他們對于我們人生的決定所發揮的作用是在不斷稀釋,他們給予我們生命,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我們,最終重新將船舵交給我們。
在第四章職業章節里,史律講述其對職場與擇業中的思考。如何判斷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史律提到:首先是工作內容不令人反感。較為理想的工作內容是有點難度,但是隨著經驗的累積能越做越好,還能時不時接觸點新的東西;其次是工作壓力適當,壓力來自人和事情;最后是工作時間適當,工作把人變成工具,讓人覺得自己是個工具人,最有殺傷力的武器就是長時間工作。工作久了,人的靈敏與活潑都會損耗殆盡。閑暇和休息也是神圣的,沒有閑暇,人會喪失靈性。
關于專業主義,史律提到:專業主義需要自我收斂。自我收斂的本質就是把自己的個性、隨性和率性藏起來。具體就是,說話要嚴謹準確,情緒仿佛是沒有波瀾的湖水,衣著服飾看起來要和職業相符。除了專業主義的外在,還需要有硬實的本領與靠譜的品質。在專業上能收放自如的人,本質上他還是他自己,只不過專業的歷練讓他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更加成熟、從容、靠譜。煉丹爐里燒出來,他練就了火眼金睛;五行山下爬出來,他成了取經僧;一路妖怪打過來,他成了斗戰勝佛。但是,我們還都認識他,真真切切,原原本本,他就是孫悟空。
在第五章生活章節里,史律說到身體和靈魂都得健康有趣。多讀書多鍛煉,讀書對應的是靈魂的健康有趣,鍛煉對應的是身體健康。沒有健康的身體,再智慧的頭腦也發揮不出它的效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有何用,好像也沒什么用。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人與外界的聯系是多維度,很多維度是看不見。這些看不見的維度被忽視,成為無用,一旦失去這些維度,人就失去生命的活力。對于我而言,閱讀能讓我在一地雞毛、眼前繁雜事務中抽身出來,保持好奇之心與世界相處。閱讀能把我的目光從低頭掙錢和埋頭競爭這些事情移開,看到世界的美,生活仍有超脫眼前瑣碎的美好。包括當下的讀書筆記也亦然,希望能用文字來記錄我與作者共處的時光,保留此份美好。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鍛煉本來是抵抗焦慮,但現在社會媒體的存在有時讓全民健身成了全民競賽,制造了新的焦慮。跑步要曬成績,練器械要曬腹肌,練瑜伽曬倒立。我覺得運動的初心,是為了快樂和健康,尋找最適合自己,沉浸其中,向內看自我,打好健康這個1的前提,為日后所向披靡無止境的0做好良好鋪墊。
日子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路也是自己的。
活給自己看,確定不留遺憾便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