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自洽,就是自身的所作所為符合自身的邏輯,不矛盾。
這讓我想到了我媽媽和我二嬸,我媽媽是那種一分鐘都閑不住的人,手里一定要有活做著心里才自在,不然就是心焦火燎的。
我二嬸則是那種特別坐得住的人,打個撲克都可以打一整天,也不太憂心家事。
我媽媽時常說我二嬸會享福,但若讓她像我二嬸那樣生活,那也是萬萬不能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價值觀,并沒有優劣之分,自己覺得舒服自在就好。
我想這就是史欣悅律師在《自洽,在不確定的日子里向內看》說的自洽的一種:認識并接受自己。
初識史欣悅律師,是在古典老師的八典一客,史律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陽光豁達,聲音爽朗。
直播中途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熱愛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你不要要求太高。
我一直在努力尋找自己熱愛的事業,這句話給了我一個很不一樣的視角去看待“熱愛”這件事。
所以就想看看一個在律師行業深耕了20來年的大朋友會帶給我什么樣的啟發:他是如何確定自己的職業并能堅持這么多年的?他熱愛自己的職業嗎?中途有沒有過迷茫、想放棄的念頭?
史律是80后的老大哥,北京爺們,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學院,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是人生贏家了,畢竟是北京大學呀,差不多是所有學生過去或者將來的夢想。
史律的愛好非常廣泛:讀書飲酒吃茶,京劇足球畫畫。他的這本《自洽,在不確定的日子里像內看》里的所有插圖都出自他手。
不過史律也是普通大眾的一員,會經歷初入職場的困惑,會經歷初為人父的各種不適應。
古典老師說史律:有趣的人沒他這么清醒,有理的人又沒他這么清醒。
曾有年輕人問史律:我有許多喜歡的事、想做的事,不知道做哪一件,怎么辦?
史律回答:隨便找一件,做就對了。很多事情最難的是開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步邁不出去,這場旅程就不會開始。面對許多機會和許多選擇的時候,糾結來糾結去,糾結個一年半載也是空耗時光。
確實是如此,我們經常想要第一次就做到完美,達不到自己心中的標準寧愿不做,殊不知如果不開始練習扎馬步,那你永遠也不可能成為武林高手,給你一本武功秘籍也沒用。
史律在書里提到的時間管理讓我耳目一新:
必須做的事情,第一類就是生理需要。這是非常硬的時間成本,就是你無法花錢找人替你辦的那些事,比如吃飯、睡覺、出恭、洗澡……(10±小時)
第二類必須做的事情就是工作、學習,即所謂主業的時間。(7±小時)
第三類必須做的事情是情感需求。(1±小時)
扣除這三類必須做的事情,還剩6個小時左右,這6個小時就是我們每天的“可支配時間”,你可以自主決定要干什么。
這可以說是時間管理的戰略規劃呀!把時間這樣一劃分,就很清晰明了,心里有底,遇事就不容易焦慮。
時間是人生的基本形式。
對一個人來說,一降生,時間開始了;到咽氣,時間結束了。在時間這個基本形式里填上什么內容、涂上什么顏色,就是人生的全部,也包括人生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這些東西。
人生就是時間流逝的過程,怎么把握時間,就是怎么把握人生。
我們大部分人進入職場的年紀在20~25歲,如果按照55~60歲退休,那么人在工作中將要度過30~40年的歲月。這三四十年占人一生時光的一半左右,而且是最有創造力的三四十年,這三四十年幾乎就是人生本身。
在人生這關鍵的三四十年會經歷的種種困惑:如何選擇職業、什么時候談戀愛合適、談戀愛要避開那些坑、伴侶如何相處,有小孩后如何盡快適應新角色、怎樣處理和原生家庭的關系、怎樣才算成功、什么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等等,你都可以從史律的《自洽》中得到一些啟發。
讀書就是用相對便宜的學費獲得最寶貴財富的捷徑。世界上無數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最終靠的都是自學,愿《自洽》這本書能促進你更好地成長,成為一個更豐富、更和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