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故事大綱——朱允炆、朱棣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任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為什么朱元璋會選擇自己21歲的孫子,而不是軍功加身的兒子朱棣做皇帝呢?這就要說到朱元璋的大兒子——太子朱標。

朱標知書達理、性情溫和,深受朱元璋喜愛,但不幸在洪武二十五年,年僅三十七歲便患病去世。朱元璋對此十分痛心,對太子的愛便順延到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身上,朱允炆繼位太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成為大明皇帝。

故事將從這里開始······

第42章?建文帝的憂慮

朱元璋身前分封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為藩王,命其守護邊界,但寧王、燕王實力兇悍,朱元璋考慮到藩王可能造反的問題,為朱允玟選擇了三個人作為建文帝的智囊團: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以上三人均是飽讀詩書及有遠大理想的文人,也都是書呆子。建文帝憂慮藩王造反,接受了三個書呆子的建議,準備“先下手為強”。

第43章?朱棣的痛苦

建文帝向藩王動手了,燕王朱棣苦苦思索是否造反,畢竟那是以生命為代價的。

亂世和尚道衍原名姚廣孝,心懷遠大抱負卻不被錄用,在洪武十八年遇到朱棣,告訴他可以幫他摘得皇位。后來被朱棣帶回北平時已有五十歲,反復勸說朱棣造反。

第44~48章?準備造反

朱允玟開始清算自己的各個皇叔。朱允玟獲取燕王朱棣的情報來自于葛誠和朱棣的夫人,朱棣獲取朱允炆的信息則是來自于建文帝身邊的宦官(建文帝受到朱元璋影響,極度排斥宦官;而朱棣積極結交宦官)。

朱棣知道建文帝要對他下手了,便裝瘋贏時間,但被人告發,遂于王府被兵包圍。朱棣十分冷靜,知道擒賊先擒王,將兩個帶頭人騙入王府,連帶葛誠一并殺死。接著,朱棣三日奪取北平,繼續進攻。建文帝派前朝善防守的耿炳文對抗善進攻的朱棣,二人在真定決一死戰。在朱棣優秀的軍事作戰能力前,耿炳文退守真定城,但他知朱棣不能久戰,便堅守不出,使朱棣煩惱不已。

第49~51章?你死我活的戰爭

建文帝得知耿炳文失敗卻還堅守不出的消息后,聽黃子澄的建議用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撤換了耿炳文,命其率五十萬大軍攻打朱棣。大軍壓境,朱棣派長子朱高熾駐守北平,自己去找寧王借兵,即寧王的特種部隊——朵顏三衛,用錢將其收買后,脅迫并不想造反的寧王走上了靖難之路。朱高熾使搖搖欲墜的北平承受住了李景隆的大力進攻。

朱棣的北軍與李景隆的南軍開始了鄭村壩之戰,朱棣在馬三保的建議下進攻,李景隆敗逃德州,馬三保被朱棣重用,賜姓鄭,即鄭和。

李景隆在準備下一次的決戰時,選平安作為先鋒,此人是朱棣前部下,深諳他用兵之道,令朱棣悚然。朱棣開局即被平安、郭英打敗。在決戰時平安、瞿能英勇作戰,李景隆側翼圍剿,朱棣被南軍團團圍住,拼死撤回河堤,卻又遭遇瞿能的沖擊,危急時刻,大風過境,吹斷南軍帥旗,朱棣趁南軍驚慌之余發動總攻,李景隆兵敗再逃。

第52~55章?朱棣的對手

鐵鉉和盛庸召集殘兵守衛濟南,朱棣攻不下,預備班師,卻遭其追擊,鐵鉉順勢收復德州。

朱棣不斷進攻,盛庸誘敵進入決戰地—東昌,朱棣攻擊地方中軍使之后撤,卻落入圈套,被火器和弓弩包圍,朱能救下朱棣,大將張玉犧牲。在后來與盛庸的戰斗中,利用風吹迷敵人眼的戲份,北軍打敗了南軍。

朱棣發起的這場靖難之戰,奇特之處一是朱棣沖鋒陷陣,本多在生死一線間,結果朱允玟愚蠢的命令(他命人不許傷害朱棣,因為他不想背上殘害叔叔的罵名)使這場比賽失去了許多精彩;二是天氣因素即大風總是吹亂敵軍的隊形,要么使朱棣的軍隊逃生,要么使之反敗為勝。莫非真是天佑朱棣?

第56~58章?距勝利只差一步

朱棣的地盤仍舊很小,軍隊也不多,宦官告訴他京師兵力空虛,可乘虛而入,朱棣直取徐州,被南軍壓制,最終仍是堅持。南軍在靈璧之戰大勝,又勝利攻破揚州,朱高熾和南軍作戰勝利后到達南京后,在谷王朱橞和李景隆的幫助下,“靖難之役”成功,江山易主。1360年在南京登基,年號永樂。

殉國:一些忠義之士以身殉國;疑團:朱允玟未主動讓位,未自裁殉國,逃跑了?暴行:方孝孺與朱棣爭辯,拒寫詔書,被凌遲,誅十族(第十族乃朋友和學生),針對其他人的暴行也是慘絕人寰,令人發指。軟弱:寬容不是軟弱,但朱棣是一個軟弱的人,皇位來源不正,使他隨時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所以他屠殺反對者,修改歷史。

——朱允炆最大的錯誤在于他不知道,朱棣起兵靖難的那一刻其實已經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一個是朱棣自己,另一個就是他。造反的朱棣固然沒有回頭路,其實他也沒有,因為自古以來權力斗爭只能有一個獲勝者,非此即彼。

第59~60章?帝王的煩惱

永樂皇帝朱棣開始分封諸臣,道衍和尚不為所動,作為朱棣靖難成功的第一功臣,他是一個聰明人,知道功高震主,其次他造反的目的也只是為了造反,現在目的已經達到了。朱棣逐漸削藩,改了自己的身世(出于一些如身份低賤的妃子的兒子有什么資本繼承皇位之類的政治原因),開始秘密派人找尋朱允玟。

第61~64章?帝王的榮譽

朱棣不是個好人,但是個好皇帝,他勤理政事、關心百姓,開創了太平盛世,同時命解縉修書《永樂大典》。

李貫、胡廣、解縉在朱棣靖難時叛投朱棣,王艮自殺報國。在立儲問題上,解縉主張立朱高熾為太子但被指責多管閑事,再加上他私見太子不予通報,被關押,后被賜死。

第65章?帝王的抉擇

朱棣預計遷都至北京,為解決糧食問題治理水道,成果顯著,順利遷都后,劃地界、分干線、蓋故宮。

第66~68章?鄭和的故事

朱棣派胡濙在國內,鄭和去國外遍尋朱允炆的蹤跡。1405年7月11日,鄭和在福建五虎門起航,此后五下西洋,目的是和平交流和官方貿易,借此西洋各國與明朝建立了良好關系。他在最后一次下西洋時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夙愿——朝拜圣城麥加,后死在了第一次下西洋的終點站—古里(今印度科澤科德)。鄭和之后,再無鄭和。

第69~70章?縱橫天下

明朝日益強大,周圍的國家多來朝貢且和平共處,但安南國丞相篡取皇位,并且欺騙朱棣,殺死明朝使臣,朱棣派朱能出兵征討,朱能病逝后,張玉的兒子張輔繼任,智取多邦城,一路勝利,終平定安南。

第71~72章?天子守國門

永樂期間蒙古的形式有蒙古本部韃靼、瓦剌(又稱作西蒙古)、兀良哈三衛(即朵顏三衛),明朝對于蒙古的分裂有推波助瀾的作用。朱棣派邱福率十萬大軍一次性解決蒙古問題,結果遭遇埋伏,全軍覆沒。

朱棣自任統帥,集結五十萬軍,直指韃靼,擊敗本雅失里和阿魯臺,展示了明的決心和實力。

第73~75章?逆命者必剪除之

瓦剌的實力逐漸強大,預計一統蒙古,朱棣親自率領軍與馬哈木作戰,一仗打出十年和平。這場戰爭與先進的武器尤其是火銃、優秀的戰術等因素有關。馬哈木后向明稱臣,他的兒子脫歡,后來殺掉了阿魯臺一統蒙古,其孫子額森,也叫也先(明朝最強大的對手之一)。

第76~78章?帝王的財產

邊疆安穩,明帝國的文治武功達到了最高峰,除了繼承朱元璋的體系外,朱棣也有發明:建立內閣、設立東廠,以及巡撫、總督、督師。

“三楊”:

博古守正的楊士奇:楊士奇童年凄慘,母親改嫁羅性,期間他不斷學習知識、自己養家糊口。在洪武年間任衙門訓導,在建文年間撰寫《太祖實錄》,在永樂年間被任為內閣七人之一,扶持朱高熾做皇帝。

足智多謀的楊榮,建文二年做了翰林,在永樂年間被朱棣重用,召入內閣,一直暗中支持太子朱高熾。

臨危不懼的楊溥?,建文二年也中進士,在永樂十二年,“東宮迎駕事件”使他進入詔獄,堅持讀書被朱棣重視,后被明仁宗委以重任。

第79~81章?生死相搏

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反復挑撥,太子迎駕遲緩使朱棣大發雷霆,朱棣遂關押了一眾太子黨,楊士奇主動承擔額外責任,也被皇帝責罰入獄。朱高煦日益囂張,終被朱棣厭惡,在楊士奇的提醒下,將他強行分封到樂安州,太子黨終于穩住了寶座,朱高煦卻準備勾結同黨,東山再起。

第82~84章?最后的秘密

平定天下,遷都北京,修成大典,溝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壓蒙古這可以說是朱棣一生的寫照。永樂年間最偉大的陰謀家姚廣孝奄奄一息之際求朱棣放出唯一可能知道朱允炆下落的溥洽。胡濙尋找十六年,終于帶來可能關于朱允炆的消息,此處史書沒有具體的記載,但是可以猜測朱允炆和朱棣可能都已經寬宥了對方,不再有復雜的忌憚和恐懼。阿魯臺騷擾邊境,朱棣多次親自征討,永樂二十二年(1424)朱棣于班師途中病逝。

《明史》評朱棣

? ? 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即位,在位統共22年,期間派鄭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外交流;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遷都北京;征討蒙古······朱棣在位期間,中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

書里朱元璋和朱棣的部分幾乎一樣多,前者開創了大明王朝,而后者帶來了大明盛世。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3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1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6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46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08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5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09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3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4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0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1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2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0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8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