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生于應天府(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被封為燕王,就藩于北平,多次出兵攻打北元。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后采取削藩,朱棣被監視,在道衍的鼓動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于1402年成功篡奪皇位。成為大明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
朱棣在位期間,成功完成建文帝未完成的削藩,先后將周王朱嫊,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代王朱桂等藩王抓捕、囚禁、誣陷、貶為庶人。后命解縉等人主編《永樂大典》、重修太祖實錄。永樂九年(1411),命令工部尚書宋禮疏通大運河。永樂十九年(1431)下令遷都北京。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命鄭和自福建五虎門起航下西洋,先后七次的遠航促進了明朝和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國的和平交流和互通有無。朱棣先后五次親征蒙古,并設置內閣,重啟錦衣衛,設立東廠,設置巡撫制度。在朱棣第五次親征蒙古,班師回朝時病死軍營,享年65歲。在他的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以下概括朱棣的一生:平定天下,遷都北京,修成大典,溝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壓蒙古。不得不說朱棣雖不是一個好人,但確實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好皇帝。
其子朱高熾當了20年太子后終于繼位。
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個月皇帝的朱高熾病重去世。其子朱瞻基于27歲登基。宣德十年(1435),一代英主朱瞻基經搶救無效死亡,年僅三十八歲。
朱瞻基在生前為自己年僅九歲的兒子朱祁鎮選擇了五位顧命大臣:楊士奇、楊榮、楊溥、張輔、胡濙。
在五位大臣先后去世后,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召集大軍20萬,親征蒙古全軍覆滅,朱祁鎮被俘,即有名的"土木堡之戰"。大明岌岌可危,代行皇帝朱祁鈺欲棄都逃跑,經于謙等忠臣名士力挽狂瀾終于大勝蒙古。其弟朱祁鈺于正統十四年(1449)九月,正式即大明皇帝位,定年號為景泰。也先送還太上皇朱祁鎮。朱祁鈺將其囚禁并廢其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景泰四年,朱見濟去世。
景泰八年(1457)正月。朱祁鈺讓石亨主持祭祀,石亨聯合曹吉祥、張軏、徐有貞密謀將被也先俘虜八年后被朱祁鈺囚禁七年的朱祁鎮推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