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文章參考鳳凰網生命密碼科普節目視頻以及其他網絡資料。
是不是經常被人說沒腦子還無力反駁?是不是非常羨慕愛因斯坦那常人兩倍大的大腦?
是不是覺得腦子每到用時方恨少?告訴你們,其實你們每個人都有兩個腦子。
當然,我知道你們是不信的......
那我就從生命的起源開始說起,原始的多細胞機體,最一開始僅僅由一條消化道組成,腸內神經系統也在消化道內進化。而在那個時候,真正的大腦都還沒有開始進化呢,遠遠沒有今天的功能。
后來,生命體為了更好地養活自己,開始進化大腦,讓大腦的感官與眼睛耳朵的感官相協調,以便有助于尋找食物,慢慢的大腦才取代了腸道,擁有了更加重要的神經系統,并成為了真正的大腦。
口說無憑,我們來舉一些例證:
★ 腸胃與情緒互相影響
胃是一個非常智慧的器官,是我們的第二大腦。同時,胃也是一個會有 “情緒” 的器官。
心情會影響到我們的食欲,好的胃口好的消化當然也能給人帶來愉悅的心情。
那么“胃”和“情緒”是如何互相影響的呢?其實這與腸胃作為我們的第二大腦有關。
外國的科學家做出這樣的解釋,腸胃與大腦這兩個神經系統通過迷走神經相連,而兩者又會不斷發生對話,其次,大腦和腸胃使用相同的神經遞質。神經傳遞是指神經細胞用于彼此交流的語言,而神經遞質是神經細胞說出的能讓其他神經細胞理解的詞。
血清素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大腦中血清素代表快樂,而在腸道中血清素能促進腸道的運輸。令人驚訝的是,我們身體中95%的血清素都在腸道中產生,血清素不僅作用在消化道上還會流進血液,輸送到大腦。尤其是在下丘腦中,下丘腦是管理并調節情緒的區域。
所以,腸胃之所以能夠影響心情,或者說心情之所以能夠影響腸胃,主要都是由于血清素的作用。
★ 腸內神經元的異常直接影響某種“胃病”的發生
消化道有很多疾病,大多都是由于消化道本身出現了問題所致,但是從第二大腦的角度考慮,也有很多腸胃疾病時由于消化神經系統所致,腸易激綜合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腸易激綜合癥是一個沒有消化道“功能障礙”的胃病,也就是說他的致病原因不是因為腸胃出現了問題,而是腸內的神經出現了問題。
具體來說,腸易激綜合癥是由于黏膜表面和腸神經之間的交流發生障礙而引發的,與正常人相比,腸易激綜合癥患者的神經元活動更活躍,這些患者的腸神經系統是高度靈敏的。
所以對于這種病的治療,要從神經角度入手,比如研發出一種能緩解神經元細胞過度活躍的藥物,或者舒緩患者的情緒,讓患者的神經元放松下來,都可能治愈這種疾病。
★ 腸內神經元可以反映出某些精神疾病的情況
人體的大腦和消化道這兩個大腦,具有很強的相似性和關聯性。事實上,某些神經性疾病,比如帕金森病,其病因也有可能就源于腸道。
很久以來,帕金森病都被認為是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元遭到破壞而引起的,但是,醫生們發現這種疾病通常還伴隨著嚴重的消化系統紊亂。于是,科學家便提出這個理論,帕金森病不但影響著腦細胞,還影響著腸內神經元。反過來說,腸內神經元可以反映出帕金森病的情況。
這個想法對于帕金森的治療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因為對患者進行人腦活體檢測有很大的潛在風險,但對腸道進行活體檢測則危害就會少很多。我們可以從位于腸道上的“大腦”反饋的可視化信息,來判斷大腦中發生了什么,從而更好的治療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