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狼2》等五部電影來看未來有哪些電影可以成為票房黑馬
首先恭喜《戰狼2》票房目前漲至34億,超過《美人魚》登頂國內電影票房冠軍。戰狼2的票房目前已經達到驚人的34億,現在已經是坐三望四了。2017年電影票房想必再難有超過戰狼2的了。這樣一部高票房的電影,同樣在口碑上表現也是不俗,在豆瓣的評分為7.5分,為中國軍事動作類型電影開了一個好頭。
而同時期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卻面臨票房口碑的雙雙滑鐵盧,成為名副其實的爛片。爛電影各有各的爛法,好電影卻都有相同之處。
下面我選取了近10年間的幾部好電影,來為大家分享下,未來有哪些電影可以成為票房黑馬!
我根據年份選擇了五部比較典型的電影:
1、2006 瘋狂的石頭 投資300萬 票房2300萬 投入產出比:1比7 導演寧浩
2、2012 泰囧 投資6000萬 票房12.67億 投入產出比:1比20 導演徐崢
3、2015 夏洛特煩惱 投資5000萬 票房15億 投入產出比:1比30 導演閆非彭大魔
4、2015 大圣歸來 投資1億 票房9.54億 投入產出比:1比9 導演田曉鵬
5、2017 戰狼2 投資1.5億 票房34億 投入產出比:1比23 導演吳京
這五部電影都算是以小博大的票房黑馬,其中以《夏洛》尤為出眾,以0.5億的成本獲得15億的票房。戰狼的票房要達到45億,才能把《夏洛》比下去。好,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下這些電影的共性,通過這些共性我們或許能一窺未來票房黑馬的特性。
一、導演。
這五部電影的導演,現在來看大名鼎鼎,功成名就,可是當年的他們縱使已經在自己的領域闖出一番名堂,但是作為電影導演,普通觀眾哪里有機會聽到他們的名字?這五位導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演員轉導演,一類是本身就是導演/編劇。
徐崢和吳京分別從1994年、1998年成為演員,在多部電視劇中擔綱主演,并塑造了多位辨識度很高的角色。徐崢的豬八戒和李衛可以說是膾炙人口,而吳京的太極宗師楊昱乾和阿飛也讓人記住了這個初入演藝界的新人。從進入演藝圈到執導黑馬電影兩人在圈內摸爬滾打將近20年。
其他三位本身就是導演/編劇出身,只是因為受限于當時的環境而無法成為著名導演。比如寧浩,在2003年北影畢業前,執導了首部電影《香火》,并獲得東京銀座電影節大獎,04年開始成為電視劇《中國式離婚》的執行導演。06年拍攝了《瘋狂的石頭》。
田曉鵬,97年參與國產動畫片《西游記》的創作,到2015年《大圣歸來》上映,這才算成為真正的電影導演。閆非、彭大魔本身就是編劇導演出身,參與的也多是話劇的創作,對于導演和編劇功底更為看重。2005開始執導話劇,到電影《夏洛》上映之間也經過了10年。
從他們的各自履歷來看,電視劇導演或者話劇導演轉職為電影導演的成功幾率較高,而演員轉為導演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
總結一下:成功的導演具備這樣的條件,從事某一行業10年以上,有豐富經驗,參與過知名項目的創作或者創造過某些經典的形象,在外來部條件比較困難的時候能夠堅持下去。
二、演員。
除了導演,還有演員也比較重要。這里說的演員是除了主角以外的眾多角色。除了《大圣歸來》之外,我認為其他四部電影在選角上有相當的功力。雖然四部電影都沒有一線演員,沒有流量明星,但是演員都是戲骨。
《瘋狂的石頭》中的黃渤,《夏洛》中的王老師田雨和校長李立群,《戰狼2》中的于謙、吳剛。
他們雖然都不算是主角,出場鏡頭或許也不多,但是卻用自己的演技為整部片子增添了亮點。
總結一下:無流量明星,主角團演技在線,有過多年的表演經驗及經典角色加身,配角團為多年戲骨,非但不能拖后腿反而要為影片增光添彩。
三、拍攝
從電影劇本創作到電影最終上映,中間打磨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在風氣比較浮夸的現在是比較難得的,
也是投資人難以忍受的,但是從最終的收益來看,等待或許是值得的。
在以上五部電影中,《大圣》是打磨最久的,前后耗時八年,《石頭》從有想法到正式上映其中也耗時六年,電影呈現的劇本已經和一開始的想法不同。而大熱的《戰狼2》也耗時三年。
總結一下:電影或者電影劇本打磨的周期較長,能潛心講好一個bug較少的故事。
四、資本
有資本當然是好的,但是資本過多的干預讓導演失去了對電影的掌控,就會形成一個電影災難。目前的集中表現就是流量明星和大IP制作。在流量明星和大IP制作之下,電影票房和口碑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
比如當年的《九層妖塔》《爵跡》,還有最近的《三生三世》。而《三生三世》和鮮肉集中的《建軍》在票房上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或許給電影業者敲響警鐘,大IP和流量明星或許不再是票房靈藥了。
糖里混著屎,吃一次可能吃不出來,吃多了總能咂摸出味來。
總結一下:有資本,但是資本不能過多干預。
五、類型
本文里說的票房黑馬,指的是能在一眾大投資電影中脫穎而出、或者能在低迷的電影市場中引領潮流的大家都未必看好的電影,并非是當年的票房冠軍。
能成為票房黑馬的,一般都是商業片。像那種文藝片,除了大導演的作品很難保證票房收入。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及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電影應該像美國電影一樣展現出民族自信的力量,展示自信的電影未必就是歌頌類主旋律電影,能展示自信的電影比如未來的科幻、戰爭、軍事題材電影,或許是票房黑馬較多出現的地方。像賈樟柯導演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或許在國外比較受歡迎,這種類型電影不符合國內觀眾的心理期待,或許只能越來越小眾。
動畫電影或許也是一個發力點。動畫不再是兒童的專屬。隨著80/90/00后成為社會主流,動畫這個伴隨著新一代觀眾成長的類型電影也將會成為不可小視的力量。《大圣歸來》和《大護法》都說明了這個問題,中國人需要自己的動畫電影,也能做好自己的動畫電影,或許能走出一條不同于日本風、歐美風的中國風動畫之路。
以上是我的一些淺見,大家有什么想法呢?不如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