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文|店主小夜
周五那天,有工作要去一趟樓下。走進電梯間,同樣等電梯的一位保潔大姐看了我一眼,低下頭。
電梯到了,只有我們兩個人,我按了自己的樓層后,由于離電梯門比較近,順便問了那位大姐一句:“您到幾層?”
“……十、十二。”保潔大姐似乎沒有反應過來。
我幫她按了樓層,對她笑了笑。大姐又迅速看了我一眼,有點扭捏,嘴里發出類似“師”的音節——很明顯,“謝謝”兩個字被她咽回去了。也許是不好意思吧,我也沒在意。
本來這種舉手之勞,過去也就過去了,我甚至都沒記住這位大姐的相貌。讓我驚訝的是,當天下午我再次等電梯的時候,這位大姐經過,竟然高聲地問候了我一句:“您好!”
她竟然記得我。
我笑著認真地回答了她:“您也好。”
那天接下來的時光心情都特別愉悅。
也許因為性格,也許因為職業,那位大姐并不善言辭。但她愿意再次相遇時主動打招呼,我將它視為一種轉變,一種因他人先付出善意,有了安全感之后而產生的轉變。
我不想談什么職業高低貴賤。可能從這方面來說,保潔員、餐廳服務員等底層服務性崗位很少會被人平等相待,或多或少地受到過忽視。
有多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只能去刷盤子。”刷盤子被定義為了上不得臺面的工作。這里的刷盤子是代詞,指代一切以付出勞動力為主要工作內容的崗位。
這種根深蒂固的階層觀念,我無法去改變,我也不是高高在上持悲憫態度的圣母白蓮花。
我只是想,如果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時候,能多一點點平等,多一點點善意,多一點點笑容,是不是會讓彼此更快樂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