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韻格律學堂】第十九課(詩詞的風格 ·1·)

主講/ 邊義

遼陽邊義老師


大家好,今晚起給大家講解一下詩詞的風格。

我們常常說李白感情奔放,杜甫詩沉郁凝重,李賀詩奇詭變幻,義山詩清麗俊逸,杜牧詩含蓄綽約。又或者李煜詞細膩感人,歐陽修詞清麗明媚,范仲淹蒼涼悲壯,晏殊詞明朗疏淡,蘇軾詞雄健豪放,柳永詞纏綿悱惻等等,這些就是詩詞的風格。

關于詩詞的風格,這是前人對于作品在運用語言表情達意過程中,為了適應某種特定的題旨、情景所體現出來的語言格調及風貌。前人對作品風格多有總結,如剛健、柔婉、簡約、繁豐、平淡、絢爛、明快、含蓄、莊重、幽默、工麗、直率、雄奇、清新、奔放悲慨、洗練、沉郁、空靈、風趣等等。我們主要說說下面的八種風格。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3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是何年。

這是陳子昂《春夜送友人》。這首詩約作于陳子昂二十六歲時,彼時他告別家鄉,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臨行前,友人在一個溫馨的夜晚設筵歡送他,席間,友人的一片真情觸發了作者胸中的詩潮。這首離別之作,就從眼前宴會的情景落筆。

整首詩用詞樸素,誰無驚人之句,無艷麗之詞,但蓄含其中的真摯感情卻是令人回味的。此詩先寫酒宴將盡的沉靜氛圍,次寫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和漫長離別之路的遙想。將惜別之情進一步寫深。再以夜色之景烘托難舍之情,最后是對離別后重逢的期盼,詩人始終將情感的抒發置于具體情景的描述之中。并隨著情景的變化,使情感得到步步加深。恰當的表現手法使得全詩的感情抒發自然而含蓄,婉轉而細膩。

詩中的手法就是含蓄的風格。我們都知詩不能直露。若把意識直說出來,把意思說完,一覽無余,言盡意盡,引不起讀者的聯想和思考,這是詩的大忌。具有委婉風格的詩歌,抒情或敘事,不直接寫出,而通過寫與本詩無關的事物,或者通過對比而委婉地表達內心的情感。

唐人劉知幾《史通敘事》認為,詩要“言盡而旨遠,詞淺而意深,雖發語已殫,而含義未盡,使讀者望表而知里,捫毛而辨骨,睹一事與句中,反三隅于字外,清人沈德潛《說詩晬語》說,詩要“藏而不露”,做到“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

詩貴含蓄,也就是不能把意思明白說出來,蓄含在所寫的形象里,通過所寫的形象、畫面、場景,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象。讓讀者去沉思、尋味、咀嚼。體會到其中所蓄含的情思,激起心靈的共鳴,蓄含的情思越深厚,越是耐得住沉思、尋味、咀嚼。藝術效果越強,詩就越有味。

例如朱慶余的《宮中詞》: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

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這首詩寫的是深鎖在宮中的宮女的痛苦。不直寫在宮廷中黑暗恐怖統治下,她們內心的幽怨,卻繪出開花時節,她們被關閉宮門之內,憑瓊軒而立,滿懷心酸,卻欲語還休的情景。全詩未寫一個苦字、怨字,她們在會學舌的鸚鵡旁邊不敢說話,略一思索,就知道她們所忍受的黑暗恐怖統治了。

創作含蓄深厚的詩,很不容易。所謂含蓄,就是將豐富的生活、深刻的思想、濃郁的激情熔鑄于生動的具有典型性的藝術形象之中。而把自己的思想傾向隱蔽起來,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余意盡在不言中”。

詩要含蓄,就要寫的婉轉曲折,不能直說,婉轉就容易含蓄。例如杜甫的《月夜》抒發在異鄉思念家人之情。也用婉轉曲折的寫法。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在長安的杜甫不說自己懷念家中妻子兒女。卻想象妻子對他懷念,描繪出一副相思圖。他想到兒女還小,不懂得想念遠在長安的他,更體會到妻子心情的孤獨和悲涼,月夜凝露,她對月懷人,徹夜不眠。“云鬟濕,玉臂寒”。末兩句又想像將來相會的甜蜜,飽經憂患而得重逢,甜蜜之中有難免引起辛酸 。

? 含蓄不同于隱晦,詩詞不明白說出的意思讀者看了就懂。或者看了略一思索就能懂就叫含蓄。

第二節? 婉轉

詩詞,因為寫的婉轉才尤其耐人尋味,同時也增強了閱讀和專研的興趣,那些名家的詩詞在千百年后依然讓人愛不釋手,反復吟誦,正是因為這些詩詞中具備婉轉這一藝術魅力。但是要做到婉轉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詩詞中實現婉轉的具體方法也比較復雜,常見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1、敘述事實,但不加以說明,僅在所選用的詞語中透露出思想感情。

例如劉禹錫《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此詩雖然敘述了事實,但是詩人用以下詞語來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故國”說明這是一座舊城,“空城”說明這座舊城曾經繁華,現在已經荒廢了,“舊時月”說明從前,月亮曾經照耀過這種舊城的繁華時代。而末句的“還”說明同一個月亮,現在卻照著這座荒涼的城。把這幾個詞聯系起來就能清楚的知道詩人對石頭城興衰變化的感慨了。

2、揭露事實,是非由讀者去判斷。

例如張祜《集靈臺》: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楊貴妃的三個姐姐都美貌異常,而唐玄宗李隆基因為寵愛楊貴妃而寵愛她的姐姐們。將這三個都封為夫人。虢囯夫人是楊貴妃的三姐,她為了自炫美貌,常不施脂粉。李隆基整天和她們鬼混不理朝政國事日非。以至后來釀成大禍—安史之亂,而唐王朝也從此開始衰落。這首詩只寫了虢國夫人早晨騎馬入宮的一個片段,而沒有表達一點評論。是因為詩人將這種現象的是非和所帶來的后果都留待讀者去思考。

3、寫人物的行動,留待讀者去分析此行動的原因。

例如杜牧《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銀燭”、“畫屏”、“輕羅小扇”、“天階”都表明詩中的主人公是宮女。“看牽牛織女星”則是她的行動,但是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動。我們可以從民間傳說關于牽牛織女的神話故事中得到解答。傳說,牽牛、織女結成夫婦,觸怒王母,王母遂用銀河把他們隔開。他們二人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夜里相見一晚。而此時。宮女凝望牽牛、織女二星,說明她想到了自己常年緊閉深宮,不得與君王見面了凄涼身世。

4、把思想感情藏于引用的典故之中。

例如韓翃《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詩從字面上看是在講唐代宮中的風俗。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這一天禁用火,所以叫“寒食”。次日清明,宮里“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那么這首詩的主題思想是什么?我們可以從所用的典故看出來。詩里本是講唐代當時的風俗,卻說是“漢宮”又用了“五侯”,這就使人想到東漢的五侯,漢桓帝封單超為新豐侯,徐璜為武原侯,具瑗為東武陽侯,左官為上蔡侯,唐衡為汝陽侯。這五個人都是宦官,因為鏟除梁冀有功,同日封侯,所以稱五侯。 這五個人和后來的許多宦官都專橫跋扈敗壞朝政,以至漢朝衰亡。唐代從肅宗、代宗以來寵信宦官,宦官把持朝政,國事紊亂,同東漢末年相近。 韓翃對這種現象憂慮。詩中用傳蠟燭先給五侯表示對寵信宦官的譏諷。

5、正話反說是讀者從正面理解詩意。

例如謝枋得《蠶婦吟》:

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

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這首詩揭露了封建社會中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種是勞動人民辛勤艱苦的生活,另一種是剝削階級荒淫享樂的生活。這種鮮明的對比,是勞動人民感受最深的。但詩人卻用了“不信”兩字,這是反說。可能有人會問,應該如何看出詩中是反說呢?會不會有所誤解?這就要從全詩的意境和氛圍來看。上面所舉的例子可以從全詩的氣氛中明顯的看出是在反說。因此可以斷定“不信”是反話。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課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2017-08-22? 舞蝶整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