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一個女性領導,跟我們分享了她的一些事情。
她也是負責一個部門的中層,有一次周六,總經(jīng)理通讓她通知所有中層去市局參加一個培訓會,要保證所有人都到。
她問老總,您去不,只要您去,他們就回去,您全程在場,其他人就不會借故早退。
大實話,老總立馬明白意思。
第二天,因為是周末,市局的門衛(wèi)保安,要協(xié)調(diào),打電話給領導,核實身份才讓進去。
有來的早的中層干部,進不去,就在門口干等。
她作為組織者,跟門衛(wèi)溝通了很長時間,因為是上級單位,對門衛(wèi)也特別尊重,而其他那些部長,怕麻煩,可能都不屑于跟門衛(wèi)解釋。
會議室,沒有會服人員,市局是兩個領導在現(xiàn)場,老總自帶的水杯沒有水了,她就主動出去,找水壺,打水,怕自己倒水不專業(yè),還主動研究了一下水壺的用法。
都是中層干部,那些男性領導,沒有一個愿意拉下臉來,給別人倒水。
中午如何吃飯,她本來也在操心,后來,見老總給公司辦公室副主任打了電話,安排附近的飯店,提前點好飯菜,老總帶市局的領導去飯店,其他人派車帶回單位食堂。
……
還有一次,跟集團的老總一起去北京出差,跟交通部下屬行業(yè)協(xié)會的一位老領導吃飯,本來她是不喝酒的,但看老總都喝得快不行了,也主動替領導擋了幾杯。
她跟我說,自己是女的又怎么樣,要有服務上級的意識。
你做事靠譜不靠譜,會不會替上級著想,就在很多細節(jié)中。
她分享完,很多同事并不認同。
有人覺得這是巴結(jié)上級,沒有必要。我認為,跟領導搞好關系,最重要的就是看領導重視什么?
其實,在大部分公司,領導重視的就是業(yè)績,所以,我們把手上的業(yè)務做的精湛,領導自然賞識你。
把工作做的出色,領導就臉上有光。對領導忠誠就是對公司忠誠,不沖突。
這樣的職場環(huán)境比較公平。
但也有些單位或者部門,沒有具體的業(yè)務指標,業(yè)績主要看領導的對你個人的看法。
工作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是否聽話。
能夠揣摩到領導的意圖。
領導也是普通人,雖然很多管理學都講,安排工作的時候要具體明了,甚至像日本那樣,還要下屬再重復三遍。
但大部分領導都不可能這樣做,都希望自己一個眼神下屬就明白什么意思。
這就需要默契,這默契需要下屬主動去打造。
要多聽領導講話、多跟領導匯報,了解領導重視什么,偏好什么,對某些政策方案的看法和立場是什么。
只有充分的了解領導之后,我們才能做出超越領導預期的事情。
經(jīng)常超出他的預期,領導就會覺得你靠譜。
前一陣子領導在開周例會的時候,給我們分享了一段他的經(jīng)歷,有一次他帶隊所有的中層干部和總經(jīng)理一起去省廳參加一個會議。
當時是周六,省廳開會,沒有服務人員,有兩個處級干部吧。領導作為組織者去省廳的時候跟門崗打好關系,門崗要檢查身份,要登記要打電話,因為是周末,還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所以領導一早就跟門崗提前打好關系,等到公司的中層干部陸陸續(xù)續(xù)的進入組織,公司中層干部陸陸續(xù)續(xù)進入。因為要參加會議是兩天的時間。
會場上開會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學習會,可能是參加一個遠程視頻,當時沒有服務人員部長作為組織者,在省廳這個環(huán)境自己去找到了水杯和水壺來給省廳的領導,和公司的各部門中層以及總經(jīng)理去倒水。
他覺得很多人可能抹不開面子,但是他自己覺得這種情況場景下還是有有點顏色。
包括有一次他跟集團的老總?cè)ケ本┏霾睿綍r不怎么喝酒,也不太會喝酒,但是該喝的時候也要喝。該喝酒的時候也要替領導擋酒。
其實環(huán)境都是這樣,領導都希望自己的下屬能夠一個眼神就明白什么意思,要有一種默契。
而不像是那種管理學上經(jīng)常教的,下達任務要清晰,要重復幾遍,都是胡扯,沒有那么多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