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下屬企業,因為對接信息化,被市局叫到省廳開會。
前幾年送資料,來過幾次省廳,位置還是很熟悉的。
去的早,大門口的左面有個專門負責接待登記的辦公室,進去之后提交身份證,出示健康碼,兩個辦事員坐在里面用電腦進行登記,然后報一下來訪事宜,開會時間地點,最后給我一張條子,類似于通行證,到一樓大廳的時候要提交給保安。
說是一樓大廳,其實比一般的二樓還要高,走在那十幾節臺階上,迎面是高大宏偉的大樓,給人的感覺就是自己真渺小。
之前有個做一建的同事,跟我調侃為什么要這么設計,就是要體現高高在上。
這不僅讓我想起了,《紅樓夢》中璜大奶奶因為侄子被秦鐘打腫臉了,氣呼呼地要找尤氏說理的一段,一進寧國府就矮了三分,“未敢氣高”,為什么?就是被公侯府門口大石獅子以及高大的建筑所威懾。
普通老百姓沒事誰敢來這地方啊。
門口交了條子,做電梯上了12樓,第一個到會議室,先坐在四周陪會的椅子上刷手機。
參會的陸陸續續進來。
除了市局、省廳幾個處的領導,今天還來了幾個外圍的軟件開發商代表。
政府單位的人坐中間一圈會議桌,我們幾個廠家坐第二圈。
主持會議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女領導,至少是處級干部,長得很瘦,魯豫那種,短發,人很精神。思維很清晰,講話有條理,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開會是要討論什么事,這應該是領導的基本功吧。
我經常說寫作能鍛煉大腦,讓大腦更加高效,思考更有深度和邏輯性。
但其實,演講是更高效的方法。
政府的領導每天要開很多會,會上發言就是一種演講,一個人的能力就體現在他的會議講話水平上了。
只不過我們大部分人沒有條件每天對著十幾個,幾十個人演講。
……
這是一個多方單位信息化系統接對接的討論會,好幾個地方都需要廠家來介紹下細節。
這情況下,我們就能發現技術人員,那怕是經常負責溝通的項目經理,在給公務人員解釋一個系統問題時,表達能力是多么的欠缺。
搞技術的人員,在面對不同群體里,往往不能直接就提出一個精煉,簡潔,又直擊痛點的高度概括。
總是需要一步一步低試探,對方的知識架構和理解深度,最后雙方磨合出一套的語言體系表達才能確認。
所以會議的效率很低,中午12點多才結束。
出門就用兩段話總結了一下會議的核心要點,發微信給領導。
領導回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