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C前兩天問我:
姐,你有沒有想和誰說什么的時候,
卻再也沒有機會了?
大學畢業(yè)我初到這座海濱城市時,
曾在父親的老友方叔家暫住。
每天下班穿過長長的騎樓,
走進深深的小巷,
推開院落的木門,
家的氣息撲面而來。
這是廈門給予我的最溫暖的初印象。
而后搬離,
認識了許多朋友,
去到了許多城市與國家,
卻極少再回那個院子,
更沒有和方叔正式地說聲“感謝”,
總覺得,
下次吧。
最后一次見到方叔時,
是在醫(yī)院。
明明屋外陽光灼烈,
病房內卻陰暗生冷。
方叔靜靜地躺在床上,
枯萎得像戈壁灘上的胡楊木。
我坐在床邊,
心慌得不知所措。
總覺得如父親般慈愛的長輩,
永遠都活在他們最鼎盛的時期,
他們是高大威嚴充滿血氣的,
從沒想過他們會干癟如枯木。
取藥、看護點滴、測體溫……
我借著這樣雜碎的小事,
在病區(qū)里來來回回,
掩蓋心下的悲戚和拼命忍住的眼淚。
“這里臟,細菌多,不要呆久,趕快回家”,
這是方叔最后一次和我說的話。
而再次見面時,
是他的“頭七”,
相框里的一方照片。
心里明明掛記著,
卻沒有在方叔健在時常去探望;
嘴上明明想好好地說聲感謝,
卻最終還是“下一次”吧。
當一切都停止在黑白照片上,
才滿心的后悔!
“太忙了”,
“下一次吧”,
不過是懶惰的借口。
而其實又哪里是懶惰,
分明是不懂事,
不懂得感恩須及時。
感恩須及時!
感恩在當下!
小C有位好友小倩,
兩人雖初識于網(wǎng)絡,
但同在一城,
見面后發(fā)現(xiàn)彼此興趣相投,
相交甚好。
后來小倩懷孕,
小C忙于四處出差做項目拼升職,
倆人極少見面;
再后來,
小倩回老家生孩子做月子,
小C無法前去探望;
再再后來,
小倩回來了,
而小C忙于工作又開始處于熱戀之中,
時間仿佛更是不夠用了。
小C對自己說:
下一次吧,
等這次出差回來我一定當面好好地道歉。
可一次復一次,
仍然沒有前去探望。
開始倆人還有聯(lián)系,
后來越來越少,
最后甚至不再聯(lián)系。
小C心想:
小倩肯定是在忙著帶娃,
回頭找個時間再去看她吧,
好好地和她說聲“對不起”。
事情便這么淡去。
有一天小C突然特別想小倩,
拿起電話時發(fā)現(xiàn)無法接通。
輾轉后,
才得知小倩突患癌癥晚期,
早已離世半年。
小倩的丈夫以為小C與小倩甚少聯(lián)系,
連生娃都沒曾來探望過,
應該不再是朋友,
也就覺得沒有必要通知。
小C懊悔極了,
她不知道回頭再約,
竟然成了陰陽兩隔;
她想和小倩說“對不起”,
卻除了在骨灰盒前落淚,
什么都做不了。
人生無常,
你以為明天再來,
下一次再說,
可是上天卻未必須會給你機會。
我問小C能不能寫出她的故事,
她說:
寫吧,我現(xiàn)在特別后悔,
我希望不要有人再和我一樣了,
好好珍惜身邊的朋友家人。
我們總以為自己可以放肆地往前奔跑,
以為自己可以隨時回頭,
以為所有的人事都必定會在原地自己。
結果卻發(fā)現(xiàn),
一切都在往前走著,
沒有人會等你,
而前面充滿了未知。
希望我們都能:
珍惜能珍惜的,
感恩能感恩的,
聯(lián)系可聯(lián)系的,
說出你想說的。
人生沒有暫停,
亦不會回放。
莫讓等待,
成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