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歐文.亞隆圈粉,手不釋卷地捧讀他的作品。起先是一本《生命的禮物》,這是他和妻子瑪麗蓮告別之作,直視生死離別。在這本書里亞隆寫道:他依靠閱讀自己寫的作品,尤其是《叔本華的治療》,度過了生平最孤獨痛苦的一年,走出了喪妻的悲痛。
叔本華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孤獨悲觀的哲學家,他對生命最著名的解讀是:人生就像一個鐘擺,在“欲望~無聊”之間無限來回,毫無意義可言。那么,是歐文亞隆的現代心理治療尤其是團體療法拯救了“叔本華”,還是叔本華的哲學思想治愈了亞隆小說中的人物?受好奇心驅使,我捧起了《叔本華的治療》。
《叔本華的治療》是一部小說,亞隆為它鋪設了兩條主線。一是哲學家亞瑟.叔本華的傳記,講述了他的童年及原生家庭,他遭遇了父親自殺,母親與之疏離,糟糕透頂的人際關系讓他失去了在大學的教職,憤世嫉俗的生活態度又使他越來越孤獨厭世,令他一生沒有親人朋友,終身靠父親的遺產茍活。亞隆說,叔本華的生活就是一部獨幕劇,獨幕劇是不適宜寫成小說的。
亞隆認為叔本華是最不容易接受團體治療的人,“但如果他真的進了團體呢?對于一個團體治療師來說,他將是一個多么大的挑戰?。 保@或許就是這部小說最巧妙的構思基礎。
小說的第二條主線是一個心理治療團體的故事。團體治療師朱利亞斯不幸罹患黑色素瘤,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回顧自己的人生和職業生涯,試圖證實現代心理治療是否真正幫助到了患者。于是他找到了一個治療失敗的案例——二十多年前突然中斷治療的性癮者菲利普,去問問他的人生后來發生了什么,以及自己的治療是否曾給他帶來一點點療愈。
現如今的菲利普對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哲學思想頂禮膜拜,他認為叔本華不僅治好了自己的性癮,還可以用于解答人生一切困惑。此時的他已擁有哲學博士頭銜,也取得“哲學咨商師”執照,在大學教書開講座。他依舊性格孤傲,待人疏離冷漠,教學也不受學生歡迎。迫于生存的壓力,菲利普有心想做一名心理治療師,這反過來,他也需要朱利亞斯的幫助。朱利亞斯不喜歡菲利普,卻答應督導他,條件是他必須先參與團體治療。
在朱利亞斯的治療團體里,菲利普是個另類的存在。他走進團體治療室,把座椅從圍圈里拖出一個角,兩眼發直瞪著天花板,盡量不與人目光接觸,表情傲慢無禮疏離冷漠,口中卻時不時蹦出犀利而絕望的叔本華哲學經典,拿叔本華當自己的盾牌。經過數周時間的團體治療,其他成員漸漸認識到:菲利普就是現實版的叔本華,他從未真正進入過生活。
小說最華彩的篇章是每周一次的團體治療活動,每一次都扣人心弦,高潮迭起。團員們各自敞開心扉,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并解決問題,而菲利普也慢慢開始接受他們并且越來越主動地融入團體。
歐文亞隆曾說:“人們內心的困惑源于人際關系的沖突,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利用團體的動力去化解?!?這是現代心理治療團體療法的精髓所在。
在一處團體治療活動中,心理治療師朱利亞斯對菲利普說:“我們并不反對你和叔本華所說的大多關于人類悲劇處境的話,但我們之間真正南轅北轍的點在于‘該如何應對’。加繆、薩特和尼采,他們都主張對生命的參與而不是叔本華式的悲觀順從?!? 朱利亞斯的治療團體就是用溫暖,肯定和愛一步步地將菲利普從“我是個怪物”,“我不值得愛”,“我不需要社交”的否定式自我認知中解救出來,他開始認識到,“團體是溫暖的,這個房間是溫暖的,唯獨我的居所冰冷如北極?!? 自此,菲利普修正了生活狀態,重新進入社交世界,成為一個“促使他人變得更好、更健全的那個人(亞里斯多德對朋友一詞的定義)”,成長為朱利亞斯心目中理想的心理咨詢師。
朱利亞斯治療團體的每個成員都被亞隆寫得栩栩如生:帕姆年輕時因為菲利普的性侵,一直對他耿耿于懷,又因為丈夫的粗鄙和情人的不告而別,走不出困境。她是一名大學老師,團體中的靈魂人物,有正義感,敢于直言,被同伴成為“團體的法官”。矮胖的圖書管理員邦妮與前夫和女兒都關系緊張,她一直認為自己不受人重視,羨慕嫉妒恨美貌的瑞貝卡,而瑞貝卡正是被美貌絆住了手腳,沒有女性朋友,并且患上了“容貌焦慮癥”。吉爾是因為婚姻沖突而來。斯圖爾特是因為他的妻子威脅要離開他。帥氣的木匠托尼是為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低和藍領工作而感到羞恥。他們在朱利亞斯的治療團體中相互給予養料,救贖別人,也治愈了自己。菲利普、帕姆和托尼,他們在朱利亞斯離世后還成為終身的朋友,這就是現代心理治療團體療法的魅力所在。
關于創作小說《叔本華的治療》的初衷,歐文亞隆說他旨探討以下四個主題:(1)團體治療如何起作用?(2)一般的哲學和亞瑟·叔本華的哲學會如何影響心理治療實踐?(3)叔本華奇特的人生經歷和他重要的個人病狀是如何影響他的哲學論斷的?(4)死亡意識將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行為?我認為,作為享譽世界的心理學家,歐文.亞隆對這四個方面的探索已經有了成熟的思想和可操作的手段,所以,這本小說就是心理學系的學子們的必讀課本。同時,本書的主人公,團體治療師朱利亞斯向死而生,他熱愛心理治療師這個職業,喜歡與他人建立聯系并幫助他們重拾了生命中一些重要的東西,朱利亞斯稱之為“重構生命”,在面對死亡回顧一生時找到的生命的意義。
掩卷沉思,愿我們都能在被欲望無聊、孤獨痛苦折磨時,遇見朱利亞斯,用哲學和心理學雙向治愈我們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