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群上看到作家老舍先生這樣一句話:“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其實家風的形成,無關家庭貧富,亦無關父母文化程度,所關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養,是“生命的教育”。我的父母出生貧寒,文化程度都不高,但是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會我們姐弟二人時時刻刻心向光明,心懷善念,時時刻刻不忘正能量,保持一顆對國家、對事業、對家庭無限忠誠的心。家風是什么?我想,就是這種代代相傳的潛移默化,代代相傳的精神滋養吧。
摯愛無言 ? 孝道無聲
從我記事起,家中唯一的老人就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只育有母親一人,我和弟弟相繼出生后,她住到了我們家,撫養我們的重擔也落在她瘦弱的肩上。父母工作期間,都是外祖母照顧全家人的日常起居,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我們這個家庭。鴉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正因為外祖母這種對家人無私的愛,在她晚年癱瘓病床十年期間,父母亦給予了外祖母悉心照料,每天下班后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她房間里去看看,問她想吃什么,熱不熱,冷不冷。外祖母在房間里躺久了寂寞,就扶她出來曬曬太陽,或者把電視調到楚劇頻道;在她病重時為她喂飯擦身,端屎倒尿,洗腳剪指甲……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父親還總是跟外祖母開玩笑,說“家有老,是個寶啊!” 外祖母嗔怪道:“是個現世寶!” 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人孝百愿成,家和萬事興。在我的記憶中,外祖母在和不在的歲月里,父母沒有吵過架,沒有紅過臉,無論生活多么艱辛,遇到多么大的壓力,從沒放棄過對家庭的愛。家雖不富有,可是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父母對外祖母的孝心,為我們傳承孝老愛親美德樹立了榜樣,也讓我們姐弟體會到,秉承孝道既是每個人的責任,是必須堅守的品德,更是對生命的感恩和尊重。
讀書最樂 ?樂在人生
歌德說:“人不只是靠他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父親文化程度不高,一生淡泊名利,選擇了警察職業,從事的卻是文字工作。為把寫作能力提升上去,他省吃儉用,購買書籍。在月工資只有30多塊錢的年代,我們家還是“半邊戶”,母親寧愿在農村白天黑夜下地勞作多換點工分來貼補家用,每月也要讓父親擠一部分錢出來購買書籍。家里現在有兩個書房,書房里珍藏的上萬冊圖書,就是我們家最大的財富。在繁重的工作間隙,父親把讀書當作休息,一有空就鉆進書堆里,尋求自己需要的知識。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每年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發表二三十篇新聞通訊,年年被評為模范通訊員,不時有論文、攝影作品獲獎。并與他人合著有《禪者的腳步》等文學作品。退休后直到現在,年近70歲高齡的父親從未放松過學習。看報、剪報、讀經典、做筆記仍是每天的必修課。經常有高學歷的年輕人慕名上門來向他討教如何寫好文章,他們一句親切的“譚老師”,就讓快樂溢滿父親的臉。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場,家教是人生價值的奠基石。父親不僅通過學習造就了自己,他常常教育我和弟弟“字是門頭書是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物質潮流面前,尤其要多一些書卷氣,要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總是說,一個人字寫好了,書讀多了,就會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懂得克己修身,提升精神品格,養成健康人格。在他的影響下,盡管我的職業以行政后勤服務為主,但剪貼報紙、做讀書筆記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習慣,弟弟從事的是政法工作,在閑暇時光卻喜好臨摹書法。現在是電子讀物盛行的時代,大多數人每日里都是以瀏覽諸多網站、微信公眾號貼文為閱讀,我和弟弟卻更鐘情于紙質書。因為通過電腦、手機瀏覽的文字再多,也無法疊加成書山,助我們攀上更美的精神境地。惟有像父親一樣讀書、寫字,體會蘊藏在文字后面的道德倫理、人心善良和智慧養分,才能擁有廣袤的精神疆域,讓行為更端正,步伐更沉穩,讓內心更潔凈,胸懷更坦蕩,更懂得愛與寬容。
書寫忠誠 ?涵養家風
父親17歲參軍,23歲復員被選調到當時的新洲縣公安機關軍管小組辦公室工作。警察是一種崇高的職業,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付出。30余年的從警生涯中,他把筆作為張揚人民警察奉獻精神的旗幟,書寫人民警察平凡而壯麗的人生,書寫人民警察對黨對人民的赤膽忠誠;寫警察群體,也寫警察個人;寫警察們的偉大,也寫他們平凡而瑣碎的工作;還寫他們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讓這些平凡的英雄們走進社會大眾的視線,也讓人民群眾對警察有所了解,在社會上樹立警察的良好形象。在寫作過程中,深入到他們當中去親歷、去體驗、去感受。經常白天隨警作戰,夜晚伏案疾書到天亮,文章一遍遍地耐煩地修改。有一次為趕寫一篇特大殺人碎尸案的稿件,在酷暑難熬的陽邏現場,親歷19個日夜,該稿件發表在《湖北日報》頭版頭條,使公安干警聲譽大振。父親的勤奮,貫徹一生。他把警察的理想與追求,責任與使命,成績與榮譽,宣泄在白紙上,顯影于方格中,歷數心中之憂樂,品味人生之甘苦。言傳不如身教,父親身體力行所涵養的家風,他在我們家所倡導的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對黨的信仰,對事業的忠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讓我和弟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雖然我們沒有他那樣的寫作才能,但是父親的忠誠奉獻和勤奮敬業,讓我們學會了在任何困難環境下都要扎實做好自己工作的認真態度。
家風如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父輩如鑒,是兒女們的風景線。我的家風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父母的相親相敬、正直善良,母親的勤儉持家、向善樂助等等,給我們生命的教育,將成為一種綿延不絕的精神力量,代代傳承,延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