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小白的一點分享
我叫楊建華,是跑跑小白,寫這個題目我想了好久,不知怎么寫更合適,怕人家誤會我太自大,才跑幾天就來這里談經驗了。但我還是寫了,我覺得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寫的真切、實用。希望通過我跑步初期的一點經歷,幫助和我一樣剛開始跑步的朋友,堅持跑下去,愛上跑步、享受跑步。
第一次跑步是2016年6月,主要是受冠男的帶動,但由于身體原因并沒有堅持,最近幾周開始連續(xù)跑步,目前堅持了7周,跑了26次156公里,我一般都是晨跑,早5點起床,單次跑5公里或以上。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堅持很重要
我個人覺得跑步的意義在于“健康、快樂”,而不是“爭強斗狠”,不能只關注 “更高、更快、更強”,而要知道參與原則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項原則。
這是我第一跑步的記錄:
是不是很可笑,跑了這么一點,跑的還這么慢。當時我就想,我什么時候可以每天在半小時之內跑5公里我就知足了,感覺這就是我的最高目標,但經過最近幾周的堅持,我居然能在1小時內跑完10公里,雖然這個距離和配速對前輩來說這不算什么。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我們根據(jù)自身情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只要堅持,自然而然就會提升,如果開始比較艱難那就跑走結合,總之要堅持,不要因為沒人跑的遠跑的快而放棄,循序漸進。
二、快樂很重要
有人說馬拉松是自虐,的確,對于剛開始跑步的我5公里都很難堅持,誰跑都累,你跑你也累,且過程枯燥,我第一次跑10公里在一個學校操場,200米一圈,我跑了50圈,你想想何等枯燥。所以我們要給跑步增加點樂趣。
我們可以買些漂亮的裝備。顏色鮮艷一點,或者說“騷”一點。
說實話,要不是跑步,我都沒想過我能穿這個色的衣服(我臉黑),這么短的短褲(我腿彎)。再配一個藍牙耳機,聽著喜歡的音樂,不管是迎著朝陽還是晚霞都能跑的美滋滋的。還要找?guī)讉€志同道合的跑友,因為鼓勵太重要了,特別的跑步初期。如果有條件可以一群人一起跑,或者改變你的跑步環(huán)境,比如在海邊跑、在公園跑,讓自己感受到跑步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滿足感,從而愛上跑步,把跑步從一種運動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三、方法很重要
跑步是對場地和裝備要求最少的運動了,長退就能跑,穿什么都能跑,在那都能跑。所以很容易讓人忽略了跑步也是講究方法的。
1.跑前熱身,跑后放松。適當?shù)臒嵘恚龁拘炎约旱纳眢w,從而進入運動狀態(tài)。同樣跑后充分拉伸放松,可以緩解疲勞,避免由運動一下靜止下來,造成肌肉僵硬身體酸痛。
2.充分休息,保證睡眠。其實晨跑和夜跑各有利弊,不必糾結,按自己的時間安排就好。我是晨跑,晚10點睡,早5點起,喝少量蜂蜜水避免低血糖。如果你是夜跑,建議飯后1小時,晚9前結束,避免過度興奮影響睡眠。同時注意跑休結合,一般建議每周4-5次的頻次,每次30分鐘左右。
? ? 3.跑姿。跑姿包含很多方面,我目前接觸到的主要是落地方式、步頻步幅、上肢姿勢。我開始跑的時候是腳跟直著地,我為什么用這個方式呢?因為我覺得腿伸直更向前而且鞋跟比較厚,能夠提供更好的緩沖,跑了一段時間膝蓋疼,后來看了文章才知道落地方式不對。
通過這個圖就一目了然了,后者腿伸直落地,反作用力直接沖擊膝蓋,長期必然造成關節(jié)受傷。前者通過彎曲的膝蓋緩解觸地帶來的反作用力。同時腳掌落地不能太重,用外足弓輕觸地面再轉移至全腳掌。力的作用的相互的,你怎么對地面,地面就怎么對你。
還有步頻,剛跑的時候我都不在意這個指標,還錯以為步子越大越好。科學的方法是小步幅、高步頻,抬腳不要太高,手臂配合擺動。這樣可以你的身體處于相對水平狀態(tài),一方面對身體的沖擊力比較小,另一方面比較省力,是一種比較經濟的跑法。一般認為最為標準的步頻是180步/分鐘。
上肢姿勢,主要是放松,身體挺直,微前傾,注意是微。我開始的時候由于手臂、肩膀過于緊張,造成上肢酸痛。
以上是我一點小小的經驗分享,希望能幫到像我一樣剛開始接觸跑步的小白。讓我們一起從跑步中獲取到快樂、健康,一起奔跑--在路上。
我叫楊建華?
2017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