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聽到孩子在跟小伙伴炫耀:我比你幸福,因為我有每天為我講故事的媽媽。這樣聽來,被故事喂大的孩子,必定是幸福的。
曾經有一位神童的媽媽向愛因斯坦求教,如何能讓他的孩子在數學上更上一層樓。愛因斯坦是這樣回答的: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聰明,就給他講故事;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擁有智慧,就給他講更多的故事。
作為親子閱讀推廣人,我會和朋友絮絮叨叨地說閱讀的好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應該從聽故事開始;我也會在微信上,隔著屏幕,和熟悉的陌生人侃侃而談。關于書,關于講故事,關于孩子,我有興趣說上三天三夜。先生笑我時不時就會犯“職業病”。其實,我想的簡單,就是只愿書香在我力所能及的角落里縈繞。
聽故事,是培養孩子愛上閱讀的敲門磚。當然,如果你問我該給孩子聽什么故事,我一定會說,繪本故事。許多繪本故事背后都藏有智慧的教育,適合各年齡段的孩子,也包括成人。在閱讀時,孩子會用自己的心思去讀懂故事的內涵。而爸爸媽媽也可以把繪本當成教育的媒介,幫助孩子充分理解。
春天,柳絲正長,桃之夭夭,微風不燥,陽光正暖,這是個有故事的季節,也是個適合講故事的季節。
我帶著繪本《小報童》,帶著一大群愛聽故事的孩子,在綠意盎然的大自然,開啟了一場“春日野外故事”之旅。
這是一個關于勵志,關于夢想的故事,他的作者是美國的戴夫·皮爾奇。他透過孩子的眼睛,讓孩子發現夢想源于最平凡的堅持和努力。
“皓月當空,繁星點點,世界還在沉睡中,月亮透過窗戶,照進小報童的房間,發出柔和的亮光。小報童的早晨,哪怕是在夏天,也冷冷的,在冷冷的早晨里,被窩里暖暖的,真不想起床呀!連小狗也這么想……可他們還是早早地起床了!輕輕地,穿過靜靜地走廊,經過爸爸媽媽沉睡的房屋門。經過妹妹熟悉的臥室門,來到廚房,吃各自的早餐。出了家門,來到車庫,飛快地將報紙疊得整整齊齊,用綠色的膠帶邦得緊緊的,裝進一個大大的紅袋子。”我邊講邊指引孩子們仔細觀察繪本。
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這時,我問孩子們:“聽到這里,你們認為小報童是個怎樣的孩子?”
有個孩子說:“我覺得小報童是個有愛心的孩子,因為他早起時,都是輕輕的,怕吵到爸爸媽媽和妹妹。”另一個孩子搶著說:“小報童是個自理能力很強的人,他不但自己準時起床,還自己做早餐,自己準備要送的報紙。”大家紛紛說著自己的想法,感受,說明孩子們已經把自己融入了繪本中。
“裝滿報紙的自行車可真難騎啊!不過,小報童早就習慣了,他可是個騎車的小行家。”我的話音未落,就有孩子說小報童還是個堅持不懈的人,因為他是騎自行車的小行家,說明他經常騎車送報紙。
孩子在聽繪本時,跟著畫面的情節,心情跌宕起伏,會深深的扎入學習的樂趣中。而且,繪本的畫面內容豐富精致,文字簡潔,如此便有充分的拓展時間,比如親子互動、孩子自己想象探索。
“路線早就在心里記熟了,送報的方向連想都不用想。整個世界還在沉睡,除了小報童和小狗,這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不過,世界正慢慢地,慢慢地醒來。月光、星光漸漸淡去,天空慢慢地染成橘黃色和粉紅色。”講到這,孩子們大呼終于天亮了,天空中出現了太陽公公的光。
這就是繪本的另一個好處,引導孩子細心觀察。一本繪本,其實就是一篇看圖寫話,孩子讀完后,開啟想象,加上詩意的文字,附上自己的感受和見解,,一篇好文章是不是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小報童送完最后一份報紙,在清晨嗖嗖的冷風里,他身后空空的紅袋子,高高地飄揚著。”我問孩子們:“小報童的紅袋子為什么高高飄揚?”
“因為他的報紙送完了,袋子空了,所以飄起來。”
“不對,因為他送完報紙,心里很輕松,是說他心情好。”
孩子們七嘴八舌,沒有對錯,只有感受。
“當世界完全蘇醒時,小報童回到了夢中,他的工作做完了……現在乘著夢飛起來吧!”故事講完了,我問孩子們,小報童究竟為什么要在可以睡懶覺的時候起這么早呢?
或許小報童有自己的夢想要去達成,雖然整本書沒有交待他的夢想是什么,但這也給孩子們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也許,他的夢想偉大,也許平凡,但有夢想,誰都了不起。他為夢想付出的努力,更值得我們的崇敬。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上天會善待每一個勤奮努力的人。不管小報童的夢想是什么,有一天,終會飛往夢想之地。
我讓孩子們化身為小報童,假如你是小報童,你的夢想是什么?你會為你的夢想做些什么?
這是繪本的延伸,孩子們都說著自己的夢想,雖然稚嫩,但從繪本中延伸出來的激勵,是爸媽的多少說教都比不過的。
任何一件普通的小事,只要堅持不懈,勤奮努力,就值得歌頌與贊美。不管你的夢想之地在何處,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中一切苦難和挫折。總有一天,一定會像小報童那個神奇的夢一樣,和最親愛的伙伴一起抵達。
小繪本,大智慧!爸爸媽媽,快帶著孩子一起發現感受繪本中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