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和管理者在抱怨,和孩子或是下屬聊天或溝通,總是兩句起三句止。結果,作為父母,孩子越來越不想和自己聊天,作為管理者,也無法打開談話的話題。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是我們沒有問對問題,因此也達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這里和大家分享三個提問的技巧,這些技巧能夠幫助我們打開溝通的局面。
第一,多用”開放式問題“進行提問。
開放式問題是與封閉式問題相對的。封閉式問題指的是用“是”和“否”等一兩個詞就能回答的問題,如“你做完作業了嗎?”這時回答者就只需回答“是”或“否”就可以結束對話的;而開放式問題則是不能僅由一兩個簡單的詞來回答的,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描述才能夠滿足問題的要求,如“今天的作業是什么?”,這時回答者就要告訴提問者包含了哪些作業。
從上圖,我們就能夠深刻體會到,開放式問題就像是打開我們溝通的心扉,而封閉式問題就是收攏內容并直指要害。因此,如果想要獲取更多的信息,或者是希望多點溝通交流,開放式問題絕對是最佳的選擇。
用開放式問題進行提問,抓住以下這六個關鍵詞:What, When, Where, Who, Why, How;用漢語問出來的就是”什么“、”什么時候“、”哪里“、”誰“、”為什么“和”怎么“。以下是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的實例對比:
可見,從回答者的角度來看待這兩類問題,回答者需要更用心來回答開放式問題,因此,開放式問題比封閉式問題更容易獲得更多的信息。
但有人會說了,在孩子面前,這兩類問題都是一樣的,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開放式或封閉式問題。對的,其實孩子不管是面對哪類問題,他們一開始都是很愿意來分享的,只不過是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來聆聽;但重點是當提問者用開放式問題提問時,其心態已經處于要獲得更多信息的狀態,在這種心態的指導下,提問者會更目標清晰和有耐心去進行信息挖掘。
第二,多使用積極的開放式問題。
問什么樣的問題,就決定著什么樣的答案。
當我們在努力用開放式問題聊天溝通時,我們發現還是有時我們的談話平平淡淡,而孩子或對方還是興致缺缺,不妨使用積極的開放式問題進行提問。
這里說的積極的開放式問題,是指這些問題能夠令對方產生積極情緒或導向未來的問題,如:你今天工作里最開心的一件事情?用這個問題進行提問,回答者自然會回想開心的事情來回應你的提問,當他/她開始回想開心的事情時,他/她就會有開心的情緒,這樣進行聊天時,氣氛自然會更好,同時也更愿意進行分享了。
再舉個例子,以前每天下班后,筆者經常問孩子“今天學校有什么特別的事情發生嗎?”,孩子一開始還會有些小事情回答,后來就直接回答說“沒有”,現在,我通常會在飯桌上和孩子聊天,開頭的第一個話題就是“今天學校里哪件事情讓你開心/快樂/有成就感……?”孩子就會很開心地和筆者分享自己的經歷,而且這些經歷孩子描述時,就好像又經歷了一次同樣的感受,而且眉飛色舞,特別愿意說自己的事情。
工作上也一樣,開會時,在進入正式的主題前,花個三五分鐘讓團隊每個人分享一下:最近這兩個星期中,哪件工作讓自己有成就感的/提升自己自信的/最令自己愉快的……?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愉快經歷之后,既加深了相互之間的理解,又為整個會議定了一個輕松積極的氛圍,效率也會提升。
當然,有人會問了,如果下屬做錯事情,也問積極的開放式問題,那怎么能幫助他/她改正啊?在這種情形下,其實要做的就是總結并導向正確的未來,其實一樣是可以能夠用積極的開放式問題,如,
“你覺得在完成這項任務中,你具備了哪些的優勢?
這個工作哪些方面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怎么做?
你覺得這個工作到完成的時候,你想要獲得什么樣的結果?
你想要做哪些事情,能夠幫助你自己實現這個更好的結果?”
其實,諸如以上的問題,隨手拈來,都是以未來為導向的,而且都是可以產生積極力量的問題,只要記住我們的目標:對孩子,我們希望他/她和我們的相處是開心的;對工作,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夠完成目標的。我們抱著積極的想法/目標去溝通,積極的開放式問題就會隨之而來。
第三,慎用“為什么”的問題
筆者還沒找到比這個問題的殺傷力更大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也是筆者觀察下來,最多人問的問題,無論是對著孩子還對下屬,有意識還是無意識,這個問題都是沖口而出的,同時,被問的人也是立即進入驚呆防備的狀態。
當下屬做錯事情時,你對他說:為什么你會做錯?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你對他說:為什么你會做錯?
當下屬工作進度落后時,你對他說:為什么進度會落后?為什么你不加快進度?
當孩子粗心大意時,你對他說:為什么你不細心點?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但這些問題都有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關注一個已經既定事實無法改變的結果/狀況,而且無意中給對方責備的姿態,這時,對方就會想盡辦法找借口不承認,這對結果也沒有任何作用。
因此,當面對下屬或孩子做得不好時,我們不是要追究他們的責任(除非你的目的是這個),否則,要用積極的開放式問題代替“為什么”的問題,如:
你想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你可以調整哪些方面的行動來實現這個目標?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的話,你想要調整哪些行動,讓你獲得比這次更好的結果?
同樣的考試,你認為別人能夠獲得高分的原因是什么?我可以借鑒哪些方面?
當我們的關注不再是已發生的事情,而是關注在將來想要什么的時候,”為什么“就會少出現,而我們就更容易想到用積極的開放式問題。
如果真的要問原因,那就問“為什么”吧,或者是問”原因是什么“。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好問題應該是:不單純是封閉式的問題,而應該是開放式的問題,重要的是積極的開放式問題,當用”為什么“問他人時,改用積極的開放式問題來代替。
當然,僅有這些問題的技巧還是不夠的,還要從多個方面配合,如聆聽技巧、表達技巧、身體語言、情緒管理等等,才能夠起到全面的作用。但是,當我們嘗試做到以上三點時,我們會發現我們身邊會有極大的改變。
備注:以上所有的圖片來自于百度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