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當對一件事情擁有了興趣以后,就會不自覺地比別人多付出一些,將過程看成是快樂。所以,很多家長都認可興趣的重要性!
認為做好是一件事情,是因為對這事感興趣!
沒做好一件事情,是因為對這事不感興趣!
一個處處碰壁的人,總以為,我遲遲沒有把事情做好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找到興趣點!
真是這樣的嗎?
如果找到他感興趣的,就一定會做好嗎?
興趣是結果,而不是源頭
人們總是搞錯順序,并對錯誤毫不知曉。盡管并不是絕對,但確實大多數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多了,自然就擅長了;擅長了,就自然做的比別人好。做得比別人好,興趣就大起來了;而后就更喜歡做,更擅長,更……良性循環。但,同樣,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沒興趣,往往只不過是結果而已,卻被當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終的懲罰就是大量的時間拜拜流逝。
被解釋為因為沒有興趣,所以才不做什么事情,應該被視為懶惰的表現。因為沒有持續的付出努力,所以沒有找到成就感,所以也就失去了探索的欲望。
培養孩子興趣,不是買來一架鋼琴,或者買本書給孩子就可以了。事實上,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選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這可能就已經是極耗時費力的了)然后還要傷透腦筋想出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并做得更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誰都好——然后興趣自然就出現了。
是選擇興趣的事情做?還是培養做事情的興趣?
我很長一段時間,在對待孩子的興趣愛好這個問題上,都處于原始的認知狀態。總是想著去發現他的興趣,根據他的興趣選擇一門適合他的學科。后來才知道,孩子往往一開始表現出來那種探知并非叫“興趣”,而應該稱為“好奇”。每當進入到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后,都會遇到一個上升的發展,也是困難和瓶頸。也往往在這樣的關頭,如何幫助孩子成功跨越,讓他比別人更優秀,也就是培養出了興趣,進入到良性循環!
為什么有的興趣廣泛?有的總沒找到興趣?
其實,全力以赴以是一種工作的方式,而非興趣,但興趣的表演就是全力以赴、廢寢忘食。我們會發現優秀的人,往往在很多行業都能夠取得成就,是因為他的興趣很廣嗎?是,也不全是。而是歸結為他全力以赴、努力的工作狀態、全情投入地工作作風。這樣使得他能夠把很多事情做好,做好以后,也就更有興趣啦。
為什么我們看見優秀的孩子,品學兼優?不但成績好,而且,在體育、音樂、繪畫或者其他方面也有優勢?
或許,我也可以這樣來理解,培養對某件事情的興趣,也就是培養全力以赴做事情的態度。
往往并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
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對語文的興趣,就要幫助他把語文學好!
要培養孩子數學的興趣,就要想辦法幫助他把數學學好!
付出努力和時間!
王小蕾,忙碌的二胎媽媽,愛胡思亂想的地產策劃,喜歡匠人精神,科班美術,偽藝術家。不務正業的親子教育機構創始人。
簡書每周更新,歡迎關注更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