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更替,文化的升級
一、傳統商業的升級
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商業消費的需求不僅僅停留在滿足基本需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求,滿足某種文化、興趣、愛好的需求。
以前,我們的酒店,通常是這樣的。
現在,我們的酒店,通常是這樣的
以前,我們的餐廳,是這樣的
現在,我們的餐廳,是這樣的
每位老板都知道,有主題、有特色的商業,是一種行業的創新,更夠形成自身品牌傳播,也更能夠帶動消費。
二、行業的創新——文化創意性主題商業
越來越多的商業業態開始與文化創意元素跨界混搭,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層次的購物體驗。
什么是文化創意商業?將文化創意零售、特色餐飲、劇院式商業空間、展覽空間等多種模式,他們將文化創意與商業結合在一起,打造一種獨特的商業體驗空間。
有時候看起來更像一種跨界和混搭。
例如:書店+咖啡=文軒(軒客會)
貓咪寵物店+咖啡=寵物咖啡
以一種共同的愛好話題展現出來,最終會以餐飲、咖啡、甜品的形式形成駐留和獨特的舒適的體驗空間和交流空間。
?比如,傳統書店看似毫無生機,但采取符合經營模式的誠品書店、方所書店、貓的天空之城等新型書店模式卻給了市場以驚喜。其集合了書店、咖啡、展覽、服飾零售及美學生活等多種模式于一身,具備社交化、分散贏利點等跨界經營特征,讓市場為之驚喜。
方所書店(你看得出來,這是書店嗎?)
貓的天空之城書店(在這里,只能買書嗎?)
接下來還有有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業態嫁接和升級。例如:鮮花+咖啡、木作工坊+咖啡、皮具制作+咖啡、繪畫+咖啡廳……
文化創意商業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產品體現。
三、以圈子來聚集人氣聚集商業
如果認為創意文化商業,就是在裝修風格和陳列上做點文章,有個裝修主題,就是創意主題商業,這就大錯特錯啦。
曾經接觸過一位咖啡吧創業者,由于其對電影異常熱衷,因此他在咖啡廳吧內設置了一個專門的電影愛好者的功能區域,并配置了各種影視設備。每逢周末,便會邀請各個大學或學院的電影專業知名導師,以及熱愛自制電影的學生們來這里暢談電影文化,并提供平臺供他們展示出自己制作的電影短片,這個功能區域按照電影愛好者的不同口味進行了特殊裝飾與布置,并會不定期開展自制電影研討會以及評選活動等。在“產品+服務”運營方式多重影響下,培養了屬于自己的固定客戶:電影還好者。并對這部分客戶產生了極強的“粘性”,可以想象,每一位對電影感興趣的人,一定不愿意錯過這個既可以悠閑品嘗咖啡,還可以暢談電影夢想的場所。
我們所能看見的:“黃太吉”何嘗不是這樣。創始人郝暢,充分作用自己對史前文明,外星人的愛好,自己自己創業的心路歷程,免費狂講,吸引人的好奇心,有此快速打開知名度,迅速吸引一批愛好者。用一個愛好,一個演講,聚集了一批消費者。
其實它更像是一個興趣部落,聚集一個圈子,述說一種文化。
“文化是土壤,創意是種子,產業是果實”
四、擇商就是擇人群
如果運用互聯網的思維,來做商業,我們可以提前培養同好(共同的喜好)和人群。例如針對大學生,年輕群體的潮流愛好,這樣的店家、商家已經有一批忠實的粉絲,難道還擔心沒有人氣嗎?還擔心搞活動沒有人來嗎?
從以上可以大概預估到,這類商家所帶來怎樣的人群,以及將形成怎樣的文化。
王小蕾,忙碌的二胎媽媽,愛胡思亂想的地產策劃,喜歡匠人精神,科班美術,偽藝術家。不務正業的親子教育機構創始人。
簡書每周更新,歡迎關注我更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