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DI(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 ),是由廠商 Synaptics (新思)提出的觸控與顯示驅動器集成到一塊芯片的解決方案。與其說 TDDI 是技術,倒不如說是營銷概念,進行同樣技術研發(fā)還有很多廠家,比如敦泰的 IDC((Integrated Driver & Controller)、天馬的 TED(Touch Embedded Display),還有的暫時沒有檢索到技術名稱,但加入這項技術布局的另外有聯(lián)詠、奇景和 F-譜瑞。當然為啥不用漢字做簡稱,一來是解釋起來麻煩,二來是英文縮寫看著高大上,肯定都懂。
這和現(xiàn)在為人孰知的 IPS (In-Plane Switching,平面內轉換)有些類似,同樣是基于液晶分子平面轉換技術,有的叫 IPS,還有的叫 FFS、ADS、ADSDS,基本原理上大同小異,廠商或為了宣傳,或為了區(qū)分技術的細微差異,有了不同的定義。最終之所以大部分宣傳 IPS,是因為 IPS 硬屏作為區(qū)分早期顯示素質較差的 TN 屏,已經被消費大眾所接收,換名稱推廣成本高。這里要聲明一下,IPS 屏未必絕對比 TN 屏好,但在一般民用消費領域,前者顯示素質是優(yōu)于后者的。
目前智能手機的顯示和觸控功能都是由兩個獨立 IC 控制,也就是一個芯片控制顯示,另一個芯片控制觸控。
TDDI 最大的特點是把觸控芯片與顯示芯片整合進單一芯片中,同時處理和控制顯示和觸控。有什么好處呢?
1.「二」變「一」,良率成熟的話成本肯定是降了,至于這種好處能不能讓消費者分一點,不好說;
2.高度集成化,觸控、顯示整合到顯示面板中,IC 由兩個變成一個。高度集成化是制造業(yè)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除了價格降低外,供應鏈的管控成本也會降低;
3.厚度、亮度等方面的提升,原則上在控制相關變量不變的前提下是可以實現(xiàn)的。除 In-cell 外,無論是 OGS、GFF 還是 On-cell,因其結構特性,在顯示屏外要額外增加觸控層,這多多少少會增加整個屏幕模組厚度和降低光的透過率。
說到這里,基本上可以把諸如 TDDI 之類的觸控顯示芯片技術定義成一種技術整合改進方案,而非什么革命性的突破。